配色: 字号:
力的物理本质及数学描述
2022-11-11 | 阅:  转:  |  分享 
  
1



力的物理本质及数学描述





摘要: 相互作用是一个物体向另一个物体传输能量的机械方式。外力是在物

体间定向流动的机械能。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同一股能量的授受或输入与反馈。

运动力既可以描述为动量关于时间的导数,也可以描述为动能关于位移的导数。

弹力可以描述为弹性势能关于形变量的导数。重力可以描述为重力势能关于落差

的导数。力学可定义为关于能量、运动及形变的科学,其任务是通过物体的运动

变化和位形变化研究能量转换、传输、耗散的机制与规律。

关键词: 外力;能量;运动;形变;运动力

0、引言

外力是经典力学的基本概念之一 。牛顿给外力的定义是 :“外

力是施加于物体的作用,能使物体改变静止的或匀速直线运动的

状态。” 1现行的物理教科书通常将外力简称为力或直接叫做作用

力,并将其解读为“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或“改变物

体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2力的定义既没有揭示外

力的物理本质,也未能涵盖外力可能的作用效果。虽然不少物理

学家认为牛顿关于力的概念很难说明力的实质,但他们并没有给

出能够反映力的本质的替代概念。 3那么,外力的本质到底是什

么?应该如何定义和描述外力呢?

1、外力的物理本质

当台球运动员用球杆击打母球去碰撞前方静 止的目标球时,



1 定义中的“作用”是推、拉、提、压等具体动作的抽象概括,该定义亦然停留在现象描述层面。

2 这些解读是对牛顿定义的重新表述,目的是强调施力与受力的相互性和力与运动的因果关系。

3 爱因斯坦在广义相对论中把引力定义是时空的曲率,但把物质的引力说成时空的几何属性难以令人信服。

2

如果平击母球的中部就可以把能量完全传输给目标球,从而造成

母球与目标球交换速度的情况。这个连锁反应涉及两个相对独立

的物理过程 :

①用球杆击打母球是给母球赋能的过程 。击球者在神经系统

的调节下把肌肉产生的弹性势能转化成了球杆在空间运动的动

能,球杆在击打母球时又将其动能传给了母球,母球获得能量后

被迫在空间运动。

②两球碰撞是动能在物体间的转化和传递的过程。 在压缩阶

段,目标球的动能转化 成了两个球的弹性势能;在恢复阶段,两

个球释放的弹性势能转化成了目标球的动能。这种结果可以用动

量、动能双守恒方程的联解结果确切地加以论证。

此外,如果让铜球和木球发生对心碰撞,铜球会把部分动能

传给木球使其速度倍增;如果让壁球撞击墙壁,墙壁会将所吸收

的动能回传给壁球并使之反弹。再如,子弹洞穿木板会损失部分

动能而减速;子弹打到土堆里动能会被全部吸收。

显而易见, 相互作用是一个物体向另一个物体传输能量的机

械方式。 施力意味着能量的输出,受力意味着能量的吸收。 外力

是在物体间定向流动的机械能。 外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分别

代表能量流的强度、方向和归宿。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同一股能

量的授受或输入与反馈。 作用与反作用总是相互依存,同时发生、

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公元 6 世纪的 约翰 · 斐劳波诺斯 所说的“加诸于抛射体的性

3

质”、公元 14 世纪的让·布里丹所说的“ 冲力 ”、牛顿所说的“施

加于物体的作用”、莱布尼茨所说的“活力”,实际上都是指物体

获得的机械能 或动能。牛顿相较于 斐劳波诺斯 的进步就是明确指

出了外力的作用效果。如果用能量语言对牛顿定义进行翻版,就

可以转换为:外力是输送给物体的机械能,能使物体改变静止的

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2、运动性能的数学摹写

我们在研究弹性碰撞时把动量守恒方程和动能守恒方程的

联立实际上是将现象与本质相联系。 动能是决定物体运动状态的

力学原因,动量是反映物体运动状态的力学表象。动能表达式和

动量表达式的函数关系恰恰能够体现这种因果关系。因为,动能

表达式是动量表达式的原函数。即

221mvdvmv? ??

4

这就是说,动能可以看作动量在运动中的累积。

牛顿发明的“流数术(微积分)”正是以力学为背景而提出

的,流数被定义为可借运动描述的连续变量的变化率。在匀变速

直线运动中,速度就是一个连续变量,其变化率就是加速度。给

速度、加速度引入质量因子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动量和运动力的

概念。

既然运动力与动量存在必然关系,动量变化又是动能变化的

表象,那就意味着从表象上我们应该能够表明运动力与动量的关



4 鉴于本文只以直线运动为例,为行文方便用 x 表示位移矢量, v 、 a 分别代表速度、加速度矢量。

4

系,从本质上我们应该能找到运动力与动能的关系。

从现象来看,物体的运动力是其动量对时间的变化率。即

madtmvdf ?? )(

就本质而言,物体的运动力是其动能对空间的变化率。即

madxmvdf ?? )2

1( 2

这就是说,动量、动能、运动力这几个物理量都可以度量物

体的运动性能。其原因是,速度并不是一个简单变量,而是一个

由位移和时间共同决定 的函数。

用物体自身的运动变化反映其力学性能是力学发展史上的

里程碑。虽然牛顿在《原理》已经说明“运动力来自加速度和质

量的结合”,但他并没有把运动力与外力区分开来,也没有给出

计算公式。

1736 年,欧拉的老师伯努利( J.bernoulli)明确指出 :“为便

于理解,必须将运动力作为一个绝对量,因为它是由物体的质量

和加速度所组成。若以 f 表示运动力, m 表 示质量, a 表示加速

度,则有 maf? 。”

伯努利提出的 maf? 具有划时代意义,从内容上说他是第一

个把物体的运动力与外力区分开来的人,从形式上说他是第一个

用当今通用符号表示质量、加速度及其乘积的人。

3、外力作用效 果的衡量

外力的大小可以用其对物体的作用效果来衡量,而物体受力

5

之后的变化可以用其应变力来度量。在一般情况下,外力 F 正比

于物体的应变力 f 。即

fF?

牛顿 在《原理》 中只给出了第二运动 定律的文字表述,并没

有提出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maF? 。 1736 年,瑞士数学家欧拉

( Leonhard Euler)在其论文《 Mechanice》中提出了一个与 maF?

神形相通的式子:

Adtnpdc?

式中的 c 、 t 、 A 、 p 分别代表速度、时间、质量和力, n 为

比例常数。若用现在通用的符号替换式中的符号,就可以将其转

换成:

dtdvmnF 1?

5

从内容上说欧拉表达式是最能体现牛顿第二定律精神实质

的数学描述。因为只有引入比例系数 n1 ,牛顿第二定律的才可以

写成等式。也就是说牛顿和欧拉都十分清醒地意识到,在通常情

况下外力的作用并不能完全转化为物体的运动变化。用当今的能

量语言说,外界输入的能量并不一定完全转化为物体的动能。必

须申明,欧拉断然不会因为统一力学 单位而引入比例常数。

应该说当今流行的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maF? ,是欧拉表

达式 Adtnpdc? 和伯努利表达式 maf? 的综合。



5 将微积分引入力学的并非欧拉。 1700年法国数学家瓦里尼翁( P.Varignon)率先用莱布尼茨创立的微分

符号把速度表示为位移 x 对时间的 t 导数、把加速度 y 表示为速度 v 对时间 t 的导数。 1707年他又提出了

力与加速度的数学关系式。

6

4、应变力的能量度量

对于理想模型,在国际单位制下,外力 F 在数值上等于物体

的应变力 f 。即

fF?

而物体的应变力 f 可以用能量来统一度量。

例如,驱动力可以用物体的运动力衡量,而理想物体的运动

力可以描述为动能对位移的导数,即

mamvdxdfF ??? )21( 2

其实质是动能在运动路径上的耗散,等同于物体对外做功。

反过来,动能可以描述为运动力对空间变量的积分,即

221 mvdxmaE k ??? ?

其实质是运动力在运动路径上的累积,意味着外力对物体所

做的功转变成了物体的动能。

又如,压力可以用线性弹簧的弹力衡量,而线性弹簧的弹力

可以描述为位形势能对形变量的导数,即

??? kkddfF ??? )21( 2

其实质是位形势能在恢复形变时的耗散,亦即弹性势能的释

放。

反过来,位形势能可以描述为弹力对位形变量的积分,即

221 ??? kdkE p ? ???

其实质是弹力在弹簧形变过程中的累积,意味着压力所做的

功转换为弹簧的位形势能。

7

再如,起重力可以用物体的重力来衡量,而物体的重力可以

描述为重力势能对落差的导数,即

mgm ghdhdPF ??? )(

这意味着重力是重力势能沿力线耗散的形式,即物体在下落

过程释放重力势能的表象。

反过来,物体的重力势能可以描述为重力在其升举路径上的

积分,即

? ??? m ghdhmgE p

这意味着起重是给物体赋予能量的过程,等同 于外力克服重

力做功。

另如,启动力可以用接触面施加于物体的最大静摩擦力来衡

量,最大静摩擦力等于动摩擦力。在滑动过程中,滑动摩擦力由

法向的压力和滑动摩擦因子(切向的咬合效应及电磁纠缠的综

合)共同决定,即

NfF ???

这就是说起动力在数值上等于接触面对物体的最大束缚力。

意味着启动过程是给物体赋予能量的过程,静摩擦力从小到大的

变化说明启动过程是变力做功的过程。

总而言之,经典力 学所涉及的力都可以描述为能量对位移或

形变量的导数。

5、经典力学的能量诠释

我们把 外力诠释为物体之间的能量流 与以往的力学观念并不

8

矛盾。 力学可定义为关于能量、运动及形变的科学,其任务是通

过物体的运动变化和位形变化研究能量转换、传输、耗散的机制

与规律 。

经典 静力学 中物体的平衡状态是动能恒定状态。力的合成与

分解就意味着能量流的合成与分解,静力学的五条公理也可视为

能量流合成、分解、平移、替换的矢量运算法则。宏观物体之间

能量流动的方向性是由其作用方式决定的,各种冷兵器、劳动工

具、动力传导装置都能定向传导能量。

经典 动 力学 中物体的运动变化是动能变化的必然结果。外力

对物体做功意味着为物体输送能量,物体对外做功意味着向外输

出或耗散能量。动力可视为促进运动的正能量,阻力可视为阻碍

运动的负能量。牛顿第二定律是物体与外界能量交流的“微分视

觉”,动力学定理是物体与外界能量交流的“积分视觉”,守恒定

律的本质是进出系统的机械能总体平衡、机械能在系统内总量不

变。

就 力的发生机制 而言,弹力是物体因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弹性

势能的输出形式。摩擦力是物体接触面间因电子转移而导致的电

磁能的宏观效应。 重力是物体在地球引力场(势力场)中的位置

效应。物体在地 球引力场的某一位置所受的重力犹如试探电荷在

静电场的某一位置受到的电场力。 施力的本质是物体通过变形、

变速等方式输出能量,受力的本质是物体通过变形、变速等方式

吸收或消耗能量。

9

从 能量的吸收、储存、输出机制 来说,变形体能够通过形变

吸收、储存、释放能量,一切物体都能通过运动状态的变化消耗

或释放能量。物体在空间的位置变化总是以其结构位形的变化为

基础,可以说物体的结构位形决定其空间态势。人力推拉物体是

间歇性补充能量的过程,而非恒力的持续驱动或牵引。高尔夫球、

火箭的赋能往往是一蹴而就,它们的飞行都由从外界获得的动能

使然。 机械表旋紧的发条是利用形变储能的典型例证,飞轮储能

电源运转的飞轮是利用运动储能的典型例证。

总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外力做功已经不是人类为物体

赋能的唯一手段。除了通过人畜的肌肉伸缩对物体施加弹性势能

外,光能、水能、风能、电能、核能、石化能都可以作为运动物

体的即用能源或自备能源。在汉语生活语境中,热能与热力、电

能与电力、风能与风力、水能与水力、核能与核力几乎具有同样

的意义。在社会生活、工程技术、物理教育中普及能量学说和推

广能量语言具有不容忽视的意义。

6、 结束语

我们之所以用能量语言诠释力的概念,是因为能量思想 贯穿

于物理学发生发展的始终,能量学说是 古典物理和现代物理一脉

相承的理论精髓。在拉格朗日力学中,一个动力系统的拉格朗日

函数通常被定义为动能与势能的差值。在哈密顿力学中,一个动

力系统的状态被表征为系统的能量和。而哈密顿力学的精髓以哈

密顿量的形式被引入薛定谔方程。薛定谔方程中 动能运算符和势

10

能表达式是分析力学遗传给量子力学和量子场论的理论基因。时

至今日,能量已经成为各种运动形式的统一度量。我们不仅可以

用机械能度量机械运动这种最简单的物质运动形式,而且可以用

引力势能、电磁能、核能诠释引力作用、电磁作用、强相互作用

和弱 相互作用。毋庸置疑,物理学终将蜕变为一门关于物质与能

量的科学,能量转换与守恒定律必然是物质运动的不二法则。



参考文献 :

[1] 牛顿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M].王克迪 ,译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2] I. Newton. Philosophiae naturalis principia mathematica[M]. London: The Royal

Society, 1687.

[3] Frank Wilczek.公式 F=ma 中的力从哪里来 ?[J].黄娆 ,译 .曹则贤 ,校 .物理, 2005, 34(2):

93-95

[4] 姚珩 ,李秉书 .牛顿运动定律 F=ma 何时正式出现 [J].科学教育月刊 ,2015,第 378

期 :23-24.







献花(0)
+1
(本文系万维文化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