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夏博宇 | 《中国历史地图集》误绘“讹答剌卫”考辨

 恶猪王520 2022-11-11 发布于新疆

期刊索引

《历史地理研究》2022年第1期,第138—139页

夏博宇

浙江大学历史学院,浙江杭州 310058

《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七册《元·明时期》“奴儿干都司”图中存在着一处错误地名“讹答剌卫”至今未见辨正,为《中国历史地图集》进行解释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东北地区 资料汇篇》与《〈中国历史地图集〉释文汇编·东北卷》中也缺少对“讹答剌卫”源流和定位的解释。通过对《明实录》《明会典》《鞑靼馆来文》《钦定满洲源流考》《钦定大清一统志》《钦定盛京通志》等文献的检阅、梳理与分析,笔者认为“讹答剌卫”当为“答剌河卫”,且其位置位于今吉林省塔拉站村附近。

作者简介

夏博宇,男,1997年生,浙江瑞安人,浙江大学历史学院硕士研究生。

在《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七册“明时期·奴儿干都司”图标绘有“讹答剌卫”[1],《〈中国历史地图集〉东北地区资料汇篇》[2]和《〈中国历史地图集〉释文汇编·东北卷》(以下简称“《释文》”)的奴儿干都司部分均无“讹答剌卫”相关释证信息[3]。

参阅《释文》中为考证奴儿干都司地名而引用的诸文献,可发现“讹答剌”最早出现在《钦定满洲源流考》卷十三《附明卫所城站考》中:“塔拉河卫,旧讹答剌,今改正。永乐五年(1407)二月置。按,塔拉河在宁古塔城西,南又有塔拉站。”[4]《钦定满洲源流考》中常见将明代卫所名称为“讹”之例,如“塔拉河卫”条的前一条与后一条皆是如此:“伊拉齐河卫,旧讹亦里察,今改正……”“阿尔拉山卫,旧讹阿剌,今改正……”可见“讹答剌”一词很可能是“讹”字与“答剌”相缀连而误录,这一卫的本名当为“答剌河卫”。

“答剌河卫”这一名称最早出现于《明太宗实录》永乐五年二月丙戌条:“……置哥吉河、野木河、纳剌吉河、亦里察河、答剌河(等)五卫……”[5]此后这一卫名长期不见于《明实录》或明朝官方典籍中,直到万历年间重修的《明会典》中方再次出现“荅剌河卫”,并在其下注有“旧《会典》作纳剌河”[6]一语。同时代出版的《名山藏》中亦作“荅剌河卫”,当是直接摘录自《大明会典》[7]。“荅剌”即“答剌”。

“纳剌河卫”之名,见于永乐本《鞑靼馆来文》[8]《明英宗实录》[9]《明神宗实录》[10]中,可以佐证“答剌河卫”的存在。《中国历史地图集》所标绘的“讹答剌卫”,应改正作“答剌河卫”。

《钦定大清一统志·吉林》载:“珠克腾河,在宁古塔城西一百六十里又西十里有阿拉河,又十里有塔拉河,俱发源毕尔罕窝集。”[11]《钦定满洲源流考》载:“塔拉河在宁古塔城西,南又有塔拉站。”乾隆《钦定盛京通志》载:“案塔拉河在吉林东四百四十里。”[12]据之可知塔拉站大致方位。今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敦化市雁鸣湖镇有塔拉站村,与上述史料所载方位相符,塔拉站疑即在此。据《释文》对奴儿干都司地区驿站的考证来看,与卫所同名或名近的驿站通常在卫所附近,由此可反推答剌河卫地址应与塔拉站相距不远。所以塔拉站村亦或即明代答剌河卫所在地。《中国历史地图集》标绘“讹答剌卫”于此,应属合理。

注释(滑动以查看全部)

[1]按:“讹答剌卫”位于图中⑦-10网格之中,参见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第7册《元·明时期》,地图出版社1982年版,第83页。

[2]《中国历史地图集》中央民族学院编辑组:《〈中国历史地图集〉东北地区 资料汇篇》,中国历史地图集中央民族学院编辑组1979年版,第241—294页。

[3]谭其骧主编,张锡彤、王锺翰等著:《〈中国历史地图集〉释文汇编·东北卷》,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第234—291页。

[4]〔清〕阿桂等:《钦定满洲源流考》卷一三,《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史部第499册,台湾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第637页。又,将明代卫所名称为“讹”之例于乾隆四十四年修撰的《钦定盛京通志》中亦有出现,见〔清〕刘谨之,〔清〕阿桂:《钦定盛京通志》卷一〇三《古迹四》,《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史部第503册,台湾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第159页。

[5]《明太宗实录》卷六四“永乐五年二月丙戌”条,《明实录》第7册,台北“中研院”语言研究所1962年版,第909页。

[6]万历《大明会典》卷一二五《城隍二》,文海出版社1976年版,第1792页。

[7]〔明〕何乔远著,福建省文史研究馆编:《名山藏》第8册《王享记五东北夷》,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3年版,第6326页。

[8]乌云高娃:《永乐本〈华夷译语〉鞑靼馆“来文”校释》,《欧亚学刊》第5辑,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272页。

[9]《明英宗实录》卷三一〇“天顺三年十二月壬戌”条,《明实录》第21册,台北“中研院”语言研究所1962年版,第6514页。

[10]《明神宗实录》卷二五九“万历二十一年四月乙酉”条,《明实录》第107册,台北“中研院”语言研究所1966年版,第4806页。

[11]〔清〕和珅:《钦定大清一统志》卷四五《吉林一》,《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史部第474册,台湾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第842页。

[12]〔清〕刘谨之,〔清〕阿桂:《钦定盛京通志》卷一〇三《古迹四》,《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史部第503册,第164页。

编 辑:尹   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