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西走廊旅游散记

 傅荣楷图书馆 2022-11-11 发布于江西

河西走廊旅游散记

                      (江西 傅荣楷 2009

位于甘肃省的河西走廊,是一个中国史书和历史故事中经常提到的地方,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令人向往的地方。我早就有前往探古寻幽的愿望,现在终于要成行了。

(一)

    共和国成立初期,大批内陆青年响应国家号召,前往新疆、甘肃,开发大西北。他们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扎根边疆,忘我劳动,付出了毕生精力,做出了重要贡献。我的三舅徐惠良,就是当时投身大西北的建设者之一。他从事的是建筑行业,几十年来足迹踏遍甘肃各地。他是酒泉卫星基地最早的建设者,在那里工作了12年。那时工地的周围是无边的沙漠荒野,野狼成群,今天那里已经是享誉世界的航天城了。

    为探望85岁的三舅,我们表兄弟姐妹及家属一行8人,相约组成“探亲旅游团”,于56日启程,乘火车前往遥远的甘肃兰州。经过2100多公里的行程,58日抵达兰州。这是我一生中第一次到甘肃,第一次来到兰州城。

    在两位表妹的引领下,我们乘公交车来到了三舅家。在高楼林立的七里河区,在省建宿舍的一座危房内,我们见到了年迈的三舅。这栋宿舍建于1958年,过道和厕所里黑暗难行,房内阴暗潮湿。这位曾经参与建造过许许多多楼堂馆所的老工程师,晚年竟居住在这样的房子里,使我们感到吃惊。我们盛赞三舅一生中为甘肃做出了贡献的同时,也为社会上的不公感到心寒和不平。

    三舅此时的健康状况还好,记忆依然清晰,思维依然敏捷,虽然腿脚不好,行走不便,但精神状态很好。他对这么多晚辈不远千里来探望他,感到高兴和激动。回忆过去生活的风雨、历程的坎坷,他对当前生活感到满意,特别对当前倡导“和谐社会”赞许不已。对于家乡,他很热爱;对于甘肃,他也有很深的感情。三舅母去世后,骨灰一半撒在了黄河,一半撒在了赣江。他说,他以后也这么办。

    他的三个孩子都已长大成人,在甘肃扎了根。他们不但习惯了西北的水土和生活,而且性格上也有了西北民众所具有的淳朴、豪爽。

    除了其间分别到敦煌和九寨沟旅游外,我们在兰州只待了三四天时间。其中,只有一天和三舅一起到黄河母亲塑像前照相留念。尽管几位表弟妹热情接待,全力关照,为了不增加三舅的麻烦,我们大多住在旅馆里,尽量不到他家吃饭。

    几天时间是短暂的,我们先后分别踏上归程。三舅依依不舍,很想随我们回南昌看看。三舅年迈体弱,实在难以远行。此事责任重大,只能暂缓,待以后再作决定。

     再见了,三舅!我们期待在南昌或兰州再相会。

()

    兰州古称金城,位于河西走廊的东端,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古代兰州是个什么模样,现在无从想象。今天的兰州高楼林立,人流车流如潮,已是一座现代化的大城市。

    在兰州的几天中,我们沿黄河的滨河公园游览,在市中心广场观光,品尝兰州拉面和西北风味小吃,还到了五泉公园和皋兰山巅,对兰州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兰州市像甘肃省一样,东西长,南北窄,南北有山岭相夹,街道和楼房密集,横向伸展成长条形。滚滚黄河穿城而过,与闹市紧紧相拥,成为兰州的大动脉,与市民生活息息相通。

    从我国大多数城市来看,有山有水的城市不多,而山水与城市紧邻的就更少。兰州气候温和,夏天无酷暑,冬天无严寒。可见,兰州是座旅游和居住皆宜的城市。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兰州市的城市面貌与沿海地区城市没有什么差别。这里的物资丰富,交通方便,居民生活安定。人们到此,很难想象这里是大西北。美中不足之处,不是风沙,而是工业烟尘。兰州是座工业城市,由于群山环绕,每天排放的烟尘很难消散。大气污染成为兰州不易解决的难题。

    黄河,是兰州的骄傲。黄河母亲雕塑,成为兰州标志性的景观。我们在黄河边游逛,十公里的滨河公园走不到头。黄河水流湍急,过去渡河靠的是羊皮筏子,现在羊皮筏成为旅游者游玩的项目。黄河上现在建造了十多座桥,河中也有了汽艇。两岸景点连景点,我们时间有限,只能走马观花,不能尽兴体会。中山桥和黄河大桥我都到了。这些大桥与江南的大桥似乎不能相比,但有其特色。例如,中山桥就因其在黄河上游并最早建成而称作黄河第一桥。

我和小罗乘坐缆车,登上了2000多米高的皋兰山顶。上到兰山钟楼,我们撞了六下钟,祈求事事顺意。在钟楼上登高望远,兰州全城尽收眼底。高楼大厦遮挡不住视线,我看到黄河如带,在城北蜿蜒流过。我在楼前照壁久久停留,细细品味王之涣的《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孤城里羌笛还在飞扬吗?春风现在度过了玉门关吗?想到这里,我西去访古的强烈愿望,更加迫切起来。

                                ()

511日凌晨,经过一夜的旅行,行程1100多公里,我们老俩口乘火车到达了世界闻名的敦煌。由于是夜间行车,没有看到沿途风光。

到达敦煌后,旅行社派人来接我们。经过宽阔平整的大道,我们下榻在阳关大酒店。古诗曰:“西出阳关无故人。”古代阳关古迹离这里不远。 阳关大酒店是三星级,亮堂整洁,酒店外街道上人来人往,丝毫感觉不到荒凉和寂寞。

    安顿休息片刻,由旅行社安排,我们与哈尔滨、新疆等地的散客拼团开始游览。我们先乘中巴车,经林荫大道,来到了鸣沙山、月牙泉景区。

    进入景区大门,眼前突然一亮,精神为之一振,几座巨大的沙山矗立在面前。啊!好大的沙山呀! 高大的沙山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一队队骆驼在前往沙山的路上来来往往。我以前在内蒙古劳动锻炼时,看到过大沙漠,那是沙漠之海,而现在看到的是沙漠之山,景观感受有所不同。

    我们兴冲冲骑上了骆驼,游哉悠哉地前往鸣沙山。在鸣沙山的半山腰,我们从骆驼上下来,仰望高高的沙山顶,回头看宽广平坦、树木稀疏的敦煌原野,心中非常兴奋和惬意。

    我很想登上沙山顶去放眼四野,可木板铺成的上山道,是滑沙项目专用。 我们老人玩不了滑沙这样刺激性的游乐项目,而自行踏沙上山又是完全不可能做到的,只有在半山腰不停地照相,看着年轻人爬上高高的山顶,想象他们在山上看到的沙山背面的沙漠风光。

    逗留一些时间以后,我们老年人小驼队不再在原地等年轻游客返回,先行向月牙泉走去,将富裕的时间用在月牙泉观光上。月牙泉名不虚传,果然堪称“神奇景观”。沙漠的特点原本就是经常随风移动,不断扩展的。而鸣沙山的山形一直无大变化,沙山中的月牙泉,两千年都在,没有干涸,没有被掩埋,真是有些不可思议。

    中午便餐后,我们又拼成新团,来到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参观。只见横向伸展的山冈上遍布着近千个洞窟,每个洞窟里面都有不同的菩萨和壁画,真是佛教文化的宝库。由于时间有限,我们只是参观了八九个洞室,其中包括巨大的坐佛和卧佛,也包括发现大量历史文献的洞窟。由于是旅游淡季,游客不多,所以我们得以详尽听取了导游的讲解,上了一堂生动的历史文化课。

    这一天的游览很辛苦,但一直很兴奋。我们看到了许多过去听说但从未见到的事物,学到了很多历史地理文化知识,深受教益,大家都感到不虚此行。

    与各地旅游区一样,敦煌的交通、食宿都舒适方便,进入景区就像从城市里来到了郊区公园,感觉不到身处西北的荒漠之中。并且,这种为旅游者创造的优越环境,给天然的大漠景观造成了反“污染”。由于常年人多踩踏,鸣沙山不再鸣叫了;由于农耕活动,沙山前面的沙土开始变黑。至于不可再生的文化宝库——莫高窟,由于常年在人流排出的污浊空气的侵蚀下,正在发生细微、日渐的变化。 如何保护这项世界文化遗产,成为一项文物保护单位的一项紧迫任务。据说,不久以后洞窟实体将不再对外展出,代之以博物馆内用图片等展出。 若干年后,那些不能进入洞窟的一般旅游者,一定会非常羡慕我们这些有幸亲临其境的游览经历哩!

    敦煌是一座因旅游而新兴的城市,绝大多数居民都从事与旅游有关的职业。敦煌之夜,由于时差的关系,来得很迟。天黑时已经是八点多了。由于是旅游淡季,游人不是很多。夜市仍然很热闹,霓虹灯光闪耀,卖牛羊肉、卖烧烤的摊子一大片,纪念品摊子卖的多与当地历史地理有关的物品,如夜光杯、锁阳等。

()

    512日上午,我们又与新伙伴再次组成新旅游团,乘旅游大巴前往嘉峪关。

    汽车在平整的高速路上飞驰,两边是无穷无尽、荒无人烟的戈壁滩,游客们全都靠在座椅背上进入了甜蜜的梦乡。 我却毫无倦意,睁大双眼,尽情地观赏这难得一见的大漠风光。我们到大西北来,不正是要看这里与沿海迥异的景观吗?

    据导游介绍,敦煌县面积有3.1万平方公里,比台湾小不了多少。其中百分之九十五都是戈壁滩。我们离开了绿树成荫的旅游点,进入了浩瀚的戈壁,这才看到了西北大漠的真面目。今天天气很好,阳光灿烂,视野开阔。我看到一些地方有一些像千层糕似的地貌,大片岩石被水流侵蚀得支离破碎。而绝大多数地方都是平坦的、一望无际的荒野,布满了粗沙和细石,偶尔也可以看到一点骆驼刺、红柳和沙棘。

    途中经过了一处风力发电场,数以百计的风车整齐有序地散布在滩地上,风车叶片在转动着。这一带常年刮风,利用风力发电,变害为利,大有可为。

    下午2点左右,才到达嘉峪关市。快到嘉峪关时,看到有些矿山和工厂。导游告诉我们,酒钢是西北最大的钢铁企业。酒钢职工成为嘉峪关市居民的主体部分。

    便饭后,我们来到了明长城的西端,“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城楼。1984年,我到过长城的最东端——山海关老龙头。二十多年后的今天,我终于到达了长城的最西端。

    嘉峪关关城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是当今长城沿线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壮观的古代军事城堡。我们上坡从东闸门进入了城堡里的外城部分。最先看到的是宽阔的练兵场,还有文昌阁、关帝庙、戏台等生活设施。再从光化楼进入内城,上到城关上看到嘉峪关全景。关城前后有三座高大的城楼,城周围有箭楼、角楼、瓮城、敌台等军事设施。城内是屯兵的广场,还有游击将军府。放眼城外,是茫茫戈壁和山峦起伏的祁连山。还可以看到,土筑的长城继续向南延伸,直通长城第一墩。

    这是我平生第一次看到规模这样宏大、设施这样完备的古代军事城堡,感到十分兴奋和震撼。我在城关上边看边想,脑海里浮现出古代战场上生死拚杀的情景。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刮起了寒风,卷起了沙尘,呈现出荒漠中特有的阴森恐怖气氛。 我和老伴身上都感到一阵透心的冰凉,赶紧加快脚步,先于其他游客回到了停车场。

    导游将我们送到嘉峪关火车站,这地天空开始下起了大雨。我们自己踏上了回兰州的归程。这次旅游,老天爷对我们一直很照顾。天气晴朗,温度适中,常年肆虐的风沙也悄然无声。在旅行结束之时,才开始下起雨来,似乎是要让我们在火车上睡个好觉,让我可以在车上静静地回忆这一路的行程。

    半夜时分,我从睡梦中醒来,列车静静地停靠在古浪车站。卧铺车厢内一片寂静,旅客们都在安睡。我轻轻地拨开窗帘,探视窗外。车外天气已经转晴,一轮明月高挂天空,照亮着沉睡的山岭。此时此刻,“秦时明月汉时关”,“孤城落日斗兵稀”,“葡萄美酒夜光杯”,古代诗词中记载的边关情景与故事,在我脑海中一幕幕地浮现……

    这次甘肃游终于结束了,我们踏上了回南昌的归程。前后算起来历时十日,往返全程达13000里。由于有了现代化的代步工具,大西北在空间距离上已不算遥远。至于时间上的跨越,却难以实现。我们在旅游途中,很难感受到历史的沉重,征战的惨烈,大漠的荒凉。

    时代在前进,社会在进步。昔日西北荒漠在苏醒。大西北人民正在建设并享受着现代新生活。我们只能在欣欣向荣的戈壁滩中,寻找到点点滴滴的古代遗迹。我心中一直悬念着的荒凉孤寂的大漠,只能到历史书中去寻找;风高月黑、羌笛悠扬的意境,只能从古代诗词中去品味了。

2009-05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