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溥仪退位后,大量被遣散的宫女没人愿意娶,溥仪说出原因

 激流一舟 2022-11-11 发布于中国香港

在古代的皇宫之中,除了皇帝和后妃外,身处底层的宫女们也是封建王朝的一种标配,在等级森严的封建制度下,宫女作为皇宫的附属品,地位卑微,年复一年干着体力活,身心都饱受摧残。

 

直到大清王朝覆灭,末代皇帝溥仪退位,封建帝制被彻底推翻了,这些身处底层的宫女们才被遣散出宫,重获自由之身,但她们离开皇宫后的日子却过得并不如意,甚至都嫁不出去,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图片

-1-

 

辛亥革命爆发后,民国政府与溥仪签订了《清室优待条件》,溥仪在退位之后,依然享有“君主”的尊号,可以继续居住在紫禁城,民国政府每年还会支付一笔巨款给他作为宫中的生活开销。

由于当时国力衰退,经济状况很差,又进入了长达12年的军阀混战时期,军阀们打仗的钱都不够了,更不可能去支付皇帝的巨额开销,宫中每年的巨额拨款也因此被搁置了。

 

溥仪只能遣散一部分宫女,来缩减生活开支,离宫时还给了她们每人一百大洋的遣散费,这笔钱对普通百姓来说算是巨款了,按理说宫女们拿着这笔钱可以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

 

在30多年后,50多岁的溥仪跟伺候过他的宫女们再度重逢,才了解到这些宫女离开皇宫后,过得并不好,大部分人都嫁不出去,只能过着穷困潦倒、孤苦无依的生活。

溥仪把宫女们离开皇宫后的遭遇,写进了回忆录《我的前半生》里,也解开了那些年轻美貌的宫女们,流落民间后为什么嫁不出去,只能过贫困潦倒、孤苦无依的生活。主要有四个理由,非常的现实!

第一,宫女们从十二三岁进宫,每日做的都是些伺候主子的活,端茶倒水、梳头换衣、铺床叠被等工作,她们从小就来到宫里,缺乏民间的生活经验,又没有一技傍身,每天只能坐吃山空,靠着遣散费维持生活,又赶上军阀混战时期,物价飞涨,她们没多久就把这笔钱花没了,后来的日子自然是越过越差。这也是宫墙内女人们的悲哀吧,一入皇宫深似海,但出了皇宫又没有生存能力。

 

第二,宫女们刚入宫时,都是十二三岁的妙龄少女,青春靓丽,大好芳华,但出宫时大多已是二十五六岁的年纪,在当时已经算是大龄剩女了,在古代大部分女子在十四五岁就已经嫁人生子了,所以大家更愿意娶十四五岁的少女,年轻好生养,又身世清白。

 

毕竟这些流落民间的宫女,没人知道她们是否在宫中得到过皇帝的宠幸,是否有跟太监做过有名无实的夫妻,这些都没人清楚。

第三,因为封建王朝的等级制度森严,宫女也有三六九等,地位最低的宫女数量也是最庞大的,她们既要承受主子们的打骂责罚,又要遭受其他宫女、太监们的排挤、欺凌。

长期在这种压抑的环境中生活,很多宫女都得了血郁之症,而普通百姓娶媳妇主要为了传宗接代,像这种患有血郁之症可能影响生育的女人,他们根本不会考虑。

 

 

第四,尽管宫女们在皇宫中处于最底层,但在皇宫待久了,她们也沾染了攀高踩低的坏习气,见惯了王孙贵胄、锦衣玉食的她们,内心觉得自己比普通百姓高一等,所以根本瞧不上普通人家的粗茶淡饭,但是高门大户她们又攀不起。最后把遣散费用光了,也只能落得个孤独终老的收场。

 

总结

其实,在宫女们踏入宫门的那一刻,她们的悲剧就已经注定了,而在她们被遣出宫时,又沦为了时代洪流的牺牲品。

 

庆幸的是溥仪把宫女们悲惨的处境,写入了回忆录《我的前半生》中,引起了政府的关注,他们找到那些孤苦无依的宫女,为她们安排工作,让她们的基本生活有所保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