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管理变革要坚持“七反对”原则

 学院2009 2022-11-11 发布于北京

图片

衡量变革是不是成功,最终要看粮食产量是否增加、盈利能力是否提高、战斗力是否增强。

文4800字|阅读约13分钟
  • 作者 | 夏忠毅

图片

如何衡量管理进步?这是非常难的,难在管理的点滴改进很难量化,而且变革不可能一蹴而就,其效果需要时间的检验。华为公司以核心竞争力是否提升作为考核验收依据,来检查各项管理是否进步。

价值的产生不完全依赖成本的降低,提高竞争力和盈利能力才是最主要的目标。变革的目的是多产粮食和增加土地肥力。增加土地肥力的目的也是为了多产粮食。衡量变革是不是成功,最终要看粮食产量是否增加、盈利能力是否提高、战斗力是否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最终会体现在企业的利润上。

企业要活下去,就必须有合理利润,利润一定是华为最终的目标。

01


管理变革要坚持“七反对”原则

不切实际的变革是很难成功的,管理变革要坚持从实用的目的出发,达到适用目的的原则。变革的成败对公司影响深远,IPD变革的成功,影响了华为一代人,其思想、理念、方法及形成的文化,今后也会对华为继续产生影响。

因此,在管理变革中,要坚持“七反对”原则:坚决反对完美主义,坚决反对繁琐哲学,坚决反对盲目创新,坚决反对没有全局效益提升的局部优化,坚决反对没有全局观的干部主导变革,坚决反对没有业务实践经验的人参加变革,坚决反对没有充分论证的流程进入实用。

1.坚决反对完美主义。

要及时、准确、优质、低成本地实现交付,反对画蛇添足,故意增加流程,延误作业时问,造成高成本。华为公司从创办到现在,从来不追求完美。在推行各种政策时,只要大的环节想明白就推行,然后在推行过程中慢慢优化。华为一定要实事求是,追求可操作性、可运行性。

2.坚决反对繁琐哲学。

反对把公司流程做得很复杂,复杂无非是为了显示自己的能力,但这会消耗公司的生命。要坚决反对形而上学、幼稚浮躁、机械教条和唯心主义。在管理进步中,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要形左实右:表面看上去做得很正确,其实效率是很低的。

3.坚决反对管理上的盲目创新。

创新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为了表明自己能干就改一下,一改却带来流程运行的高成本,公司进入稳定发展时期后,那种管理上的“大胆探索”不能提倡,一个稳定的体系,才能保证良好的运作和低成本。

4.坚决反对没有全局效益提升的局部优化。

这样的优化对最终产出没有贡献,甚至可能产生负效益。局部管理的创新,应看它是否有利于全局的进步,局部最优并不一定能带来全局最优。存在的就是相对合理的,千万不要在自认为最优的盲目冲动下,胡乱推行变革。即使真能产生最优方案,也不能停止正在进行的逐步优化的活动。

5.坚决反对没有全局观的干部主导变革。

这样的人主导变革工作,会使流程改来改去,越改越糟。胡乱指挥,是拿公司的生命开玩笑。公司在选拔主管变革的干部时,要先看能不能管理全局变革。

6.坚决反对没有业务实践经验的人参加变革。

不懂得自己从事的业务,怎么会有变革经验?让这些没有实践经验的人来做变革,只会使业务越变越乱

7.坚决反对没有经过充分论证的流程进入实用。

任何变革项目的立项,必须要求使用这个流程的有关领导及部门参与立项的评议与审批。设计或优化的流程方案必须经过试点认证,评估效果好,并得到使用部门的评议,表决通过后才允许进入试用状态。使用也要采取逐渐推广的策略:不断评估、优化、推广,再评估、优化直到固化。

不要有变革亢奋症。这种亢奋症会让公司变革的速度过快,什么都没有准备好,在他们的兴奋下,就推动飞机起飞了,飞机到了天上没有油了怎么办?华为公司的员工大多数是很年轻的,现在有了变革这艘大船,他们好不容易上来了,坐到了这个位置,着急得很,希望能在一个晚上把公司推到世界第一,从而证明自己是世界领袖,这是很可怕的。

任何一次变革,最重要的问题是一定要落地。不能落地也不能上天,浮在中间,那是什么用也没有的。因此任何一次变革的目的,不在于它的开工,不在于它的研讨与推行,而在于能否落地,能否发挥切实的作用。

变革要推拉结合,要和一线业务结合,一线要有变革的动力,让一线认识到变革对自身业务改进的价值。面向客户做生意的业务流变革包括了多个项目,这些变革项目在一线落地时,要根据业务流的总体方案进行适当的组合与打包,别九龙治水,各推行各的。例如,代表处是火车站,要让铁路、公路都通到这个火车站。可以选择一两个代表处进行综合变革,将各变革项目的落地在这个代表处进行综合,关注整体效果,培养各方面的力量,积累综合变革的经验。

变革要扎扎实实,推进不能急躁。变革中虽然会遇到困难,但要坚定不移地把变革进行到底,因为这是华为走向国际化、规范化的根本保证。变革不会一蹴而就,收益不是很快能体现的,短期内甚至可能下降,关键是要坚持,只要逐渐体现出进步就行。对于变革目标的设定,要有现实主义精神,不要追求理想主义。应该围绕一个近期目标来变革,这个目标就是今天比昨天进步了,同时,横向来看,比别人还先进一点。现实的标准是在变化的,变革没有一个绝对的成功标准。

在变革中,任何非黑即白的观点都是很容易鼓动人心的,而华为恰恰不需要黑的或白的,华为需要的是灰度。要坚持战略与现实的平衡,扩张与控制的平衡,技术领先与客户需求优先的平衡,质量与成本的平衡,干部责任结果导向与关键行为过程考核的平衡,宽松的工作环境与严格的监控管理的平衡……过多强调矛盾对立而忽略矛盾统一,是不利于企业发展的。因此,在推行变革的过程中,切忌简单、粗暴、激进。

02


管理变革的目的是多产粮食和增加土地肥力

衡量管理和变革一定要有一把尺子,这就是多产粮食(销售收入、利润、新产品数量利市场份额、上市周期、交付效率等)和增加土地肥力(战略贡献、客户满意、研发能力、组织能力、技术积累、管理平台、账实相符等)。

管理的目标是做正确的事和正确地做事,提升效率,最终的结果都会反映到这两个指标上。代表处订货没有增长多少,但利润增长了;研发新产品没有增加多少,但开发周期缩短了;发货速度加快了,产品质量提升了……这些都说明管理在进步。要看现阶段能产生什么贡献,贡献是基于偶然性还是必然性,是可持续的还是不可持续的,就能得出一个大致的基线和规律,来衡量管理进步。

图片

在变革过程中,达成方案设计的初衷和目的才是最重要的。变革的目的是多产粮食和增加土地肥力,要根据粮食增加多少来确定有形成果——基本评价(用KPI),根据对土壤未来肥力的改造程度,来确定变革的无形成果。变革是不是成功,就是看粮食产量是否增加了、核心竞争力是否提升了。

过去华为变革没有目标,把管理搞得太复杂,增设了很多弯,增加了几万人。要慢慢收敛、慢慢精简,克服大企业病。任何时候的考核,都要把这个地方的粮食是否增产作为第一指标。要以此来给大家施加压力,不要热衷于为了管理而管理,做多余或无效的事情,把产粮食给忽略了。增加土地肥力的目的也是为了多产粮食,土地肥沃了,才能产出更多的粮食。

在管理上,永远要以客户为中心,围绕为客户服务和创造价值来设立流程、组织、制度,为简化管理、缩小期间费用而不懈努力。不能对多产粮食和增加土地肥力做出贡献的流程是多余的流程,不能多产粮食和增加土地肥力的部门是多余的部门,不能为多产粮食和增加土地肥力做出贡献的人是多余的人,要围绕这个原则来简化管理,进行变革。只有这样才可能在以客户为中心的奋斗目标下,持续保持竞争的优势。任何多余的流程,都要由客户承担费用,越来越多的装饰,只会使公司丧失竞争力,让客户远离华为。因此,应明确任何变革都要看近期、远期是否能增产粮食、增加土地肥力。

03


以利润为中心是华为公司管理变革一个很重要的目标

华为是一个营利组织,要活下去,而且是有质量地活下去,必须要有利润。在公司发展的前20年,那时通信市场空间大、投资增长快,利润比较丰厚,只要抢到订单,产品规模生产就一定会有利润。因此华为那时以销售额或销售收入作为考核目标,以规模为中心。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员工人数增多,运作成本增加,而运营商的设备投资逐渐趋于饱和,公司销售增长放缓,如果不抓经营效率,利润可能会逐渐空薄甚至为负,故从2009年开始,公司调整了政策,明确提出不再以规模为中心,要以利润为中心,追求有效增长。要求每个代表处、每条产品线,都必须以正的现金流、正的利润和正的人的效益增长为中心作为考核目标。

图片

业务量增长,往往带来表面上人均效益的增长。但是要清醒地看到,当利润不是来自管理,而是来自增长时,如果明天没有增长了,华为公司就可能利润为负、现金流为负。因此在出现负增长之前,就要改进管理,提升内部效率和效益,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以利润为中心是华为公司管理变革一个很重要的目标,组织、责任者等都因为这个目标的改变而使公司整个组织发生了改变。这个改变最终的结果是,华为公司在这个生存时期比昨天生存得好一点,其实就是好了那么一点点,华为公司就活过来了。公司近10多年的发展证明,这样的转变使华为每年利润随员工人数增加没有降低,实现了有效增长。

企业经营的最主要目标是通过为客户服务,为客户创造价值,来获取利润。利他才能利已,因此,利润一定是华为最终的目标。这个利润有近期的、中长期,还有远期的,不是说今年收回来的叫利润,再过10年收回来的就不叫利润,是有现金流的利润。

华为要有质量地活下去,就必须有合理的利润,这是华为存在之本,也是发展的根基。

04


华为公司以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作为考核验收依据,来检查各项管理进步

在全球竞争的大潮中,只有把危机与压力传递到每一个人、每一道流程、每一个角落,才有管理进步的动力。只有下力气不断提高管理效率,不断激发组织活力,降低运作成本,提升核心竞争力,华为才有希望存活下去。

评价管理进步不能只看流程的简化、部门的减少或成本的降低。流程的顺畅、组织的高效、工作和管理能力的提升等,都是管理进步的表现。因此,华为公司以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作为考核验收依据,来检查各项管理进步。

什么叫作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指能够为企业带来比较竞争优势的资源,以及资源的配置与整合能力,是企业特有的、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具有延展性且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某些关键技术或能力的组合。

华为如何增强核心竞争力?每年将收入的10%投入研发,并且研究占研发的比例逐渐提高、提升研发能力,能增强核心竞争力;通过合理的评价和分配制度,吸引人才并激发组织活力和个人创造潜力,能增强核心竞争力;公司各级干部不断强化自己的使命感和责任心,不断改善管理,提高管理效率,能增强核心竞争力;研发系统围绕客户需求不断创新,市场部的集体大辞职开创了公司自我批判的先河,使公司所有干部能上能下,胜任工作的能力越来越强,能增强核心竞争力;生产系统从点滴小事不断改进,使工艺流程进步,能提高核心竞争力;打击贪污腐败现象,包括干部的惰怠,激发组织活力,能增强核心竞争力;通过不断进行管理变革来优化流程和管理体系,保证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和持续做好,这也能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价值的产生不完全依赖成本的降低,提高竞争力和盈利能力才是最主要的目标,要把提升竞争力放在第一位。为了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必须建立一个非常优质的管理体系,包括考核、激励等一系列高度有效的管理平台,把无效的成分剔除出去。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的必然结果就是生存、发展能力的不断提升,公司粮食产量提高,收入增加,盈利能力增强,战斗力增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