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比亚迪百万级SUV!两大黑科技曝光 整车泡水也能开?

 玩车教授 2022-11-11 发布于广东

前段时间,比亚迪公布了自家新的高端品牌---仰望。同时期流传的一些谍照也显示,仰望品牌的第一款车,将会是一台定价百万级的SUV。而就在最近两天,比亚迪也公布了这款高端SUV的一些专利图设计,向外界进一步展示了这台高端车型上的部分外观设计风格。


相关的消息你应该已经看得不少了。但今天我们打算说点别的,很多消息源显示,这台比亚迪高端SUV搭载两项非常有意思的新技术,第一种技术能让车子实现某种意义上的原地掉头能力,另一种技术,能让这台看着就不小的车,变成一台“水陆两栖车”。又或者用另一种表述方式:这台车就算泡到水里,水把整台车都浮起来了,它仍然有在水里继续前进的能力。

好家伙,这是妥妥的天顶星技术啊!我们不怀疑比亚迪有实现这两项技术的能力,只不过和大家一样,我们更好奇的是,这两种技术到底是咋回事?怎么实现的?


关于这个所谓的坦克掉头技术,其他媒体是这么报道的“仰望首款SUV将搭载轮边电机技术,可实现前后轮反转,进而实现坦克掉头的独特能力,据悉,此项能力为行业首创”。好了,这里能提炼出3个要点:轮边电机、前后轮反转,以及行业首创。


一个个解释,轮边电机是啥玩意?你可能会想到了前几年很火的轮毂电机。在当初恒大造车,收购英国某家轮毂电机企业的时候,恒大就曾经高调宣传过,轮毂电机技术是实现原地掉头的唯一方式。而轮毂电机,顾名思义就是把本来应该放在驱动轴中央的驱动电机,放在轮毂里面。在两三年前,轮毂电机还确实就是实现原地掉头的仅有的技术手段。


轮毂电机无法量产,这个已成定局,但比亚迪这个轮边电机又是啥?顾名思义,轮边电机和轮毂电机其实有点像,都是每个轮子配一个驱动电机的方式,但不同的地方在于,轮毂电机是藏在轮毂里面的,轮边电机直接放在轮毂后面。这两种技术看似差不多,其实大有区别。轮毂电机没法量产的根本原因,说白了就是电机藏在轮毂里面,一方面限制了体积(毕竟轮毂就那么点大小),第二会和刹车系统的布局产生冲突,第三,藏在轮毂里的电机,直接受外界各种泥沙碎石冲击太厉害,没法保证耐久性。


轮边电机就没这些烦恼,首先,轮边电机不受轮毂限制,体型可以做得更大,散热也不再是问题,而且因为不用“困在”轮毂里,只要对轮边电机做好密闭,抵抗外部环境也没有问题。换句话说,比亚迪自己搞的这个轮边电机技术,才是现阶段实现原地掉头最好的技术解决方案。


但你要说有啥缺点不?那当然有,最大的缺点就是:贵。要实现坦克掉头,必须每个轮子都要有一个轮边电机,而驱动电机这玩意本身就不便宜,而且还很重。君不见现在那些双电机的纯电车,都要比单电机的贵一截,3电机的更是凤毛麟角,价格也都贵的上天。比亚迪这倒好,一次性给车子整4个电机进去,把车彻底变成真正意义上的“四轮驱动”(四个轮子都是驱动轮,真正的四轮驱动了属于是)。无论是成本还是重量,都很厉害。而且,这四个电机还会侵占一部分电池组的空间,所以从结构上说,哪怕以后比亚迪能把这种轮边电机的成本打下来,这玩意,也只可能在大尺寸车上才会使用。


如果说前面的坦克掉头技术还属于汽车圈里比较合理的技术炫技的话,接下来的“水陆两栖”技术,会让一些人丈二摸不着头脑。怎么水陆两栖?难道这车,车底藏着螺旋桨?能像我军的水陆两栖装甲车那样,在水里用螺旋桨推进?


想多了,比亚迪这个“水陆两栖”能力,其实更多的是一种高水平的涉水能力展现。首先,这车没有什么螺旋桨,它“水陆两栖”的能力,其实说白了就是它的整个底盘,都是可以做到很高程度的水密性的。它的车厢,是可以阻隔水的进入的。

一般的纯电车遇到诸如郑州暴雨这种极端天气,暴涨的洪水首先会摧毁整个底盘所有高压和低压电系统,然后水侵入车舱内,把车子彻底淹没。这车在这种情况下,整车的高压低压系统可以完全不受影响,车厢可以完全不进水,车辆所有功能可以完全正常。


这时候车主只要踩油门,哪怕车身完全离地,轮胎在水里转动也是可以产生一定的水下推力的(早期的明轮轮船就是类似的推动原理),靠着轮胎产生的水下推力,是可以推着车子在水面上慢速前进的,在某些极端情况下,这种能力是可以帮助车辆有效脱困的。说白了,这就是比亚迪对自己底盘密闭性和车厢防水能力的一种展现。而这种能力,当前全球范围内的非军用车辆中,确实从未见过。


其实说白了,这台大型百万级SUV,就是比亚迪的一次技术炫技。上面提到的两项技术,也确实是全世界民用车里从未见过的新鲜玩意。它的意义当然很重大。因为这不仅意味着比亚迪有造出这样的车的能力,还意味着,比亚迪还有把这种车量产,批量下线的能力。

在全球范围内,可以做到这些黑科技的研发型企业不多,但还是有的。能把这些东西从实验室拿出来装车,也有少数几家能做得到,但能把这些东西批量化生产的,目前在我们看来,比亚迪是全球范围内的第一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