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6岁“妈妈学姐”再考博士,父母最好的教育就是和孩子共同成长

 优家教育 2022-11-11 发布于北京

文丨 优宝

所有图源:人民网湖南频道节目截图

还记得4年前那个陪女儿考研,自己先考上的妈妈周亚松吗?
 
她在华中师大可是个“名人”。
 
不仅是华中师大音乐学院音乐与舞蹈学声乐研究方向的学生,也是学校“鼎鼎有名”的大龄硕士,还是她女儿的学姐。
 
今年,56岁的她又收到了韩国大学院(韩国研究生院统称)音乐学科的博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

网友都称赞这位“妈妈学姐”是乘风破浪的大姐,非常励志,了不起。

而她成功的秘诀其实只有两个字——陪伴

陪伴孩子共同成长

除了在学习上挑战自己,在女儿的教育上,周妈妈一直“不走寻常路”。
 
有一年春天,女儿在校门口买了两只小黄鸭,每天当宝贝似的陪它们玩。
 
谁知,年幼的小表妹来做客时弄死了小鸭子。
 
那天回家见小鸭子惨死,女儿哭得很伤心,她劝说无效后,也跟着女儿一起大哭起来。
 
哭累后,女儿看起来好受了些,她也觉得心里没那么堵了。
 
“孩子情感上的承受能力有限,遇到类似的事情,不如让他们尽情地释放。”
 

不过,周妈妈也有让女儿失望的时候。
 
童年时的女儿也像其他孩子一样爱玩儿,可她偏偏摊上个与众不同的妈妈。
 
“在我的印象中,妈妈有时间就花在音乐上。每次想让她陪我玩儿,她都在练琴。”
 
有一次,妈妈又在房间练扬琴,女儿进来了,央求她说:“妈妈,陪我出去玩会儿吧。”
 
“好,马上就来,等我把这一段弹完哈。”周妈妈满口答应,可一弹琴,她根本不想停,结果女儿一连催她3次还是落空了。
 
多年后的今天,听到女儿再提往事,周妈妈心中五味杂陈,她仍然记得女儿当时失望的小眼神。
 
好在女儿早已释怀:“长大后,我才明白,妈妈不是不陪我,只是沉迷在音乐的世界中无法自拔。”
 
的确,那时女儿不知道,妈妈对于文艺的痴迷早已在孩提时代就深入骨髓。
 

女儿四、五时开始学习舞蹈、钢琴和声乐,从那时起,周妈妈就养成了一个习惯,凡是女儿学会的,她也要跟着一起学会。
 
女儿学习舞蹈,天天劈叉、下腰,她也就跟着女儿一起劈叉、下腰;
 
女儿学习钢琴和声乐,她就练到能与女儿四手联弹,只要有机会就和女儿一起参加当地的文艺演出,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她是老师的助教。
 
在陪孩子写作业上,周妈妈更是独树一帜,每天晚上女儿写什么作业,她也跟着写什么作业。
 
母女俩谁有不懂的地方就互相请教、讨论,女儿乐得轻松自在,妈妈检查起女儿的作业也是得心应手。
 
女儿高考那年,只有高中学历的周妈妈,通过函授和自考取得了大学本科文凭。
 

最初,她做这一切都只是想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
 
那时的她也不懂该怎么教育孩子,只知道多个人陪孩子一起学习,总好过让孩子被人盯着学习。
 
“陪就要认认真真地陪,你要给她做出榜样。”
 
都说言传不如身教,嘴上说教千百遍,不如身体力行地做给孩子看。
 
可是,随着孩子长大,父母的学习能力却在不断下降,很快就跟不上孩子的节奏了。
 
只有父母努力学习,不断突破自我,才能用自己的行动影响孩子,让孩子看到生命的无限可能。
 
在这一点上,周妈妈简直做到了极致,陪女儿学习也逐渐变成了她人生的一种追求。
 

陪女儿考研,她先成了学姐

女儿大学毕业后工作了两年,但没有找到什么热情所在,于是便决定继续深造,报考了华中师范大学音乐专业研究生。
 
要知道走出学校后再想回头考研,难度可一下大了不少。
 
周妈妈也明白女儿内心背负着多大的压力,经过几天考虑,52岁的她作出一个大胆的决定:提前退休,陪女儿一同考研。
 
“想鼓励女儿,也是追梦。” 没有走进过大学校园一直是她人生的一大遗憾。
 
她也和女儿报考了同一所学校同一个专业,教材也都买了两份。
 
母女俩在大学旁边租了一间宿舍,又回到了曾经结伴学习的状态。
 

妈妈的存在一直像一个同龄人在陪伴,因此不但没有让女儿感觉到有任何的不自在,反而给枯燥的考研生活平添了不少乐趣。
 
周妈妈总会坐在第一排听课,需要帮助就提前联系躲在后排的女儿,然后趁着去食堂吃饭的间隙或者回宿舍的路上,母女俩一起交流讨论。
 
为了增强舞台活动的实践能力、开阔视野,她又拉着女儿积极参加校内外的艺术实践活动和各种比赛。
 
“说实话,有时候,我的成绩并不理想,但我敢于面对失败,每次参赛后都会总结经验,找出不足。”
 
她不怕被女儿笑话成绩差,反而乐于分享失败的经历。
 
在这样的热闹日常中,她们一起备考,结果没想到妈妈考上了,女儿却落榜了:“你还年轻,明年继续考。”
 
多了这么一位前辈言传身教,考研的压力对女儿来说可比其他人小多了。
 
第二年,母女俩成功在华师相聚,依旧住在同一幢宿舍楼里,一时传为校园佳话。
 

让孩子看到人生的可能性

孩子未来能够取得的成就,往往取决于父母的人生格局。
 
学历对周妈妈来说并不重要,她读博不仅是想在专业上有所造诣,崇尚活到老学到老的信念,更重要的是享受学习的过程。
 
“当然这个过程渗透着一种仪式感,取得博士文凭既是一种阶段性的认可,也是一张积极进取的标签。”
 

管好自己,孩子就能将父母当成镜子,模仿学习。
 
当父母成为了更好的自己,孩子就能在父母的改变中体会一次次浸入式的家庭教育,这种效果是任何言语都无法达成的。
 
就像作家周岭在《认知驱动》一书中所说:“所有的社交都是一面镜子,想让对方听劝,最好的方式不是语言,而是自己真的变好。”
 
与其千般说教,不如用自己的改变来影响孩子。
 
而周妈妈,不仅影响了女儿,还影响身边很多人。
 
和她同龄的朋友也开始纷纷追梦:有人跟孙辈一起学英语;有人之前想学开车却下不了决心,如今果断报名……
 

周妈妈也鼓励大家勇于追梦:
 
“家长们尽可能不要牺牲自己成全孩子,而应该和孩子一起成长,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做自己最喜欢的事情。因为享受学习的过程不仅有益于身心健康,心态也会变得更年轻。”
 
优家教育创始人吴臻老师曾说:
 
父母毁掉一个孩子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自己塑造成一个牺牲者的形象,以为这样就能感动孩子,让他觉得愧疚,从而变得听话、懂事、努力上进。
 
然而实际上,这样做会让孩子会产生愧疚感,还会压抑孩子的生命能量,让他不能快乐地生活、也不能专注地学习。
 
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爱是活成孩子的榜样,让孩子想要和你在一起,像你一样。
 
而当父母专注在自己身上,心态变得轻松、美好,也就能够更好地陪伴孩子,与TA一同成长。
 
愿每个孩子都可以得到善意的对待!
 

- 课程购买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