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惊弓之鸟》教案
2022-11-12 | 阅:  转:  |  分享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惊弓之鸟》这篇精读课文是一个成语故事。讲的是古时候有个人叫更羸,他不用箭,
只是拉一下弓,就使天上飞的一只大雁掉了下来。原来这是只受过伤的雁,一听到弦响就吓得从天上掉下来了。“惊弓之鸟”这个成语就来自这一故
事,比喻有的人受过惊吓,遇到一点情况就害怕得不得了。课文首先写更羸先向魏王提出,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大雁就能掉下来;接着试了一下
,没有用箭,只是拉了一下弓弦,大雁果然从半空里掉了下来;最后更羸介绍了他是怎么知道只要拉一下弓,那只大雁就能掉下来的原因。更羸之所
以能作出正确的分析,是因为他善于观察,善于思考,他看得认真,听得仔细,并且能把看到的、听到的和自己的实践经验结合起来进行思考,这种
正确的思维方法是值得学习的。?设计理念:根据小年级学生学习情况,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注意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
魅力和课文的文化内涵,重视学生语文素养形成的过程。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七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十个生字。2.理解课文内容,了
解“惊弓之鸟”的本义,知道这个成语的寓意,通过有关语句体会人物的心理。3.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教学重点、难点:理解
“惊弓之鸟”的含义,并能正确使用这个成语。第 二 课 时教学过程:复习引入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惊弓之鸟》齐读课题。 2
、我们一起来复习本课的词语。二、合作探究1、看了这个题目,你们有什么疑问吗?老师也有一些问题,想让你们给我说一说。2、更羸在文中是
一个什么样的人?3、更羸为什么不用箭也能射大雁?自己读课文,找出问题的答案。4、理解“能手” 及人物关系理解“能手”。他是一个什么
样的人?(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能用我的××因为……所以是××能手。 在你周围的同学、老师、父母、亲戚等中也有不少能手
。请你用上“我的××因为……所以是××能手”的句式说一句话。更羸和魏王去郊外打猎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更羸看到了什么?他和魏王说了
什么?出示更羸拉弓前和魏王的对话,找出来读一读,并体会他们当时是怎样想的,试着把它读出来。反馈:通过指读,引读,范读,渲染情绪引导
学生读出更羸的自信和魏王的怀疑(品读1~3自然段)。分角色朗读这段对话。6、品读更羸拉弓后和魏王的对话⑴就在魏王满腹怀疑的时候,只
见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师:是更羸用箭射
下的大雁嘛?生:不是。师:那大雁是怎么掉下来的?小组之间相互说一说,并表演一下大雁当时的样子,找一组同学表演。师:这时魏王还在怀疑
更羸吗?魏王有什么反应,说了什么?更羸怎么说的?从这里你又能体会到什么?小组试着读一读,看看应该怎样读?找一组人表演,指导魏王要读
出惊讶的语气到更加奇怪的语气,更羸所说的在他意料之中,笑笑说。(品读6~8自然段)理解“大吃一惊”一词。“大吃一惊”什么意思?会是
怎样的表情?魏王看了大吃一惊,这时他心里是怎样想的?带着这种表情和想法读一读。分角色朗读,分两组,女扮演更羸,男扮演魏王。三、展示
成果1、理解最后一段,体会前果后因式的因果关系句式和更羸的推理过程。小组相互合作,说一说,更羸说了几句话,哪些是他看到的,哪些是他
听到的,哪些是他分析的?得出了什么结论?(1)出示“飞得慢,叫得声音很悲惨。”这是更羸看到的,听到的,是他观察所得的。(2)出示“
飞得慢,是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叫得悲惨,是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师:从这两个分句话中你知道了
什么? 生:知道了大雁飞得慢,叫得悲惨的原因。而这些原因正是更羸看到大雁飞的情形所分析得到的。这两个分句都是先说结果再说原因
,这样的句式叫倒装因果句式。平时我们都先说事情的原因,再说结果,这样的句式叫因果句式。那你能用“因为……所以……”来说说吗?小组之
间相互说一说,找2-3组表演,读给同学们听,再全班齐读。(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所以飞得慢。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
失群,得不到帮助,所以叫得悲惨。)①读一读这句话:男同学读“果”,女同学读“因”。男:飞得慢——女:是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
,还在作痛。男:叫得悲惨——女:是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②下面因果句式相互交换,男女同学换着读。男:之所以飞得慢,
是因为——女:(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男: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所以——女:(叫得悲惨)。男:它受
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所以——女:(飞得慢)男:叫得悲惨,是因为——女:(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四、教师点
拨2、过渡:更羸根据大雁飞得慢、叫得悲惨,分析出这是一只伤箭未愈、孤单失群的大雁,又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判断。(1)默读更羸说的第三、
四句话,思考填空。出示填空:它一听到_____,心里很______,就__________。它一_________,伤口又____
__,就__________。小组之间交流,相互说一说。弦响→害怕→高飞→使劲→裂开→掉下(2)下面,由老师范读这两句话,谁能听出
老师在哪些地方读出重音。(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就掉了下来。)找人说一说。(一……就…
…拼命)指名读,齐读(4)更羸是如何判断出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呢?更羸观察到、分析到、判断出?小组先讨论,再找3个人分别说一说。师
引读:因为更羸观察到——(生:它飞得慢,叫的声音很悲惨。)师引读:他又分析到——(生:飞得慢,是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
作痛;叫得悲惨,是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师引读:最后更羸判断出——(生: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
。它一使劲,伤口又会裂开,就会掉下来。)(5)从这段话中你能体会到更羸是一个怎样的人?小组合作,和同伴说一说。(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3、这篇课文以对话的形式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精彩的故事,现在我们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当时的心理,最好加上动作和表情。分三个角色:
一组读旁白,一组扮演更羸,一组扮演魏王。 五、检测评价(揭示寓意)1、学完课文,你认为这只大雁是更羸射下来的吗?它是怎样掉下来的?
2、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它来比喻怎样的人?遭受挫折后,遇到一点情况后就害怕得不得了。3、《惊弓之鸟》这个成语故事流传了2000多年可谓
家喻户晓,从这个故事中我们能得到怎样的启示?(通过学习,我们清楚地了解到,更羸通过观察发现这只大雁飞得慢,叫的声音悲惨;从而分析出
这是一只箭伤未愈、孤单失群的大雁;进而作出判断,只要一拉弓,这只大雁就会掉下来。看来更羸不光是个有名的射箭能手,他还是个什么样的人
?(善于观察、分析和进行准确判断。)师:这个故事叫“惊弓之鸟”,现在知道成语故事的意思了吗?被弓箭吓怕了的大雁。比喻受过惊吓的人,
遇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过这样的人吗?小组之间相互说一说。再找人分享。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一定不要当一只惊弓之鸟。拓展延伸因为这个成语故事有许多积极的意义,所以才流传了千百年,像《惊弓之鸟》这么好听有趣又有意义的成语故事还有很多,你们知道的有哪些?小组之间相互说一说。再找人分享。板书设计:    10 惊弓之鸟 认真观察:飞得慢  叫得惨 仔细思考:箭伤作痛 孤单失群  作出判断:不用箭  只拉弓 ?
献花(0)
+1
(本文系老马和老马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