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样增大过稿机率

 有思想的狐狸 2022-11-12 发布于河南

如何增强文章的代入感?

让整篇文章铺上色调,从一而终让人沉浸到文章中,这样增强代入感的能力对作者要求很高,因为涉及到的要素太多,很难把握,而且一旦形成后,基本距离网文大v不远了。



但是局部的代入感,相对而言还是很容易掌握的。

局部增强代入感,无外乎就是少用形容词副词代词,多用动词,将语言和人的感官联系起来,就产生代入感了。

譬如:“当陈小花用挖耳勺掏耳洞时,陈峻峻飞奔过来,一下撞倒了陈小花,突然间陈小花觉得脑袋像是刺穿了一样,她的手指头立马去摸耳洞,再去看时,两条血蚯蚓已经顺着手指头爬下来,染红了半个手掌。

“李明明和陈秀芳吵完架后一气之下摔门而出,不幸一脚拆上了生锈的钉子,他一狠心,竟用力踩向地面,将钉子狠狠的插进了脚掌上。”(因为肉体的疼痛也抵抗不了心里的伤痛)

(后面这句话就不要出现,很多人喜欢多此一举的解释一通,甚至解释更多,其实没有必要)

除了利用最简单直观的触觉上面的感受,还可以将触觉视觉听觉嗅觉联动起来,来行文布局。

陈希望掀开了何北秋身上破烂的被褥,一股骚臭味瞬间窜进陈希望的鼻孔,呛的她立马丢掉手里的被褥。(嗅觉)

陈希望瞧着这个刚诞下一个女婴不到三日的女人,发白的嘴唇在蠕动,眼睛怎么睁也睁不开,陈希望把手探到她的鼻下,只感受到一阵微弱发热的呼吸,又立马扇扇空气。(视觉)

真是造孽啊,生了三胎,没有生出来个带把的,女人的命真是苦。

陈希望顿时对面前的女人产生一阵悲悯,远处一身酒腥的男人骂骂咧咧的说,“臭婆娘死了算了,连个续香火的都不给老子生一个”(听觉,其他人物声音,不算个人感受)

少用副词形容词,代词和长句,多用感官动词,语言的代入感就会产生了。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能增强语言代入感的方法就是身临其境。

“青春期泛滥的何翠花受到日本二次元文化的影响,对自己的身体构造和性的冲动愈加感兴趣。

趁着一个无人的下午,她拿着母亲的iPhone,对着自己的私处一阵拍摄,并在拍摄的时候一阵娇喘,拍摄完后并沉浸在这样的环境中,兴奋的去看拍摄的视频,内心里时而泛滥时而空虚,整个人都沉浸其中。

等到自己感觉疲乏之时,慌乱的删掉所有的内容,将手机放到原处,内心意犹未尽。

随后的几天里,母亲无意间说了一句,这手机里的照片总是删不干净,当时她不以为意。

多年后,当她拥有自己的手机时,突然发现手机里有个最近删除的功能,何翠花有种想当场死掉的感觉。”

又或者是不该看的东西放在房间里,(糟糕的成绩单等)忘记收了起来,关了门出去了。

回来的时候,发现父亲在家里打扫卫生,而自己的房间开着,突然意识到不该看的东西放在了桌子上忘记藏起来,那么父亲到底有没有看到那些不该看的东西?

此刻觉得父亲和平时没什么区别,又觉得和平时不太一样,心里暗示着自己父亲没有看到,但这种情绪就像不倒翁一样,按下去又猛烈的反弹回来。

人在不确定的状态下会很是恐惧的,这种手段描写恐惧,要比大面积铺设恐怖紧张环境描写高明很多,因为整个人都陷入其中,要比人和环境隔离开更有感触。


以上给大家分享了一些自己在阅读写作之中的一些感受。

人物想要活起来,一定不要用太多的形容词副词,或者是无用的伤春悲秋的长句子,人称代词也不要出现太多。不然文章的代入感很快就会被瓦解掉。

多和人的感官联系起来,以此来增强语言的代入感,当然所有的工作还是在为树立人物形象做准备工作,因为突出人物形象要么形容词修饰要么用各种细节,很显然前者并不高明。

另外语言的代入感产生先觉一定不能和读者的兴趣脱离关系,在兴趣的基础上才能产生更好的代入体验感。

当然如果我们的素材空洞,脑海里没有画面感,同时还想让语言生动,怎么做?

就是看一段你很有感触的电影,就像是战争之后的局面,血流成河,横尸遍野,乌鸦满天飞,怎样描写才有画面感?

你就跟着电影镜头,看到什么,就写什么,还原真实场面,即可出现代入感。

例如“天空被烟熏的发黄,群山紫的发黑,(镜头从上到下)从草丛里滚出来一个士兵血未凝固的头颅,上面沾满了泥。不远处折断的树梢上面,还挂着几具尸体。天彻底黑了下去,远处传来野狼的呜咽,星火点点。(由近到远的逻辑)(这里已经描写很多了,再描写就开始赘述了,可以考虑切换)

多少没有名字的尸体,在今晚,就被野狼叼去,剖心挖腹,成了孤魂野鬼(场景描写已经饱和,这时候要管住笔,不要有太多的环境了,开始考虑主线的叙事,因为代入感不能脱离主要情节)

以上在写作过程中之是渺茫的一步,只是从人的感官与感受层面分享如何产生代入感,这也是新手写作初期很容易掌握的要素。

而实际上让人产生代入感的手段不限于此,让情感共鸣的手段还有很多,有时候当我读到一句“其实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时,便会浑身激动。

详细的可阅读鲁迅的《呐喊》里面的《药》,《狂人日记》等琢磨,代入感是怎样出现的。语言的调子,和行文的逻辑,文学的储备等更是考验一个作者的功力。

写在最后:

上面只是产生代入感的一条捷径,也是比较重要途径。

文笔想要出色,靠的不是种种词藻堆砌,因为我们很难驾驭骈四俪六,自然写不出滕王阁序般的气势恢宏,如果一味的不惜笔墨铺设词汇,只会毁掉一篇文章。

一篇文章想要出色,做到简洁,准确,流畅即可,看似简单的三言两语,实际上却是一条难以跨越的天堑。

当然更重要的还是要把握住文章的整体格调,一切的任务都不能偏离了中心主体,树立人物形象,奠定感情基调。

用写作技巧增强代入感,最后能让读者对这篇文章产生感触,甚至催生行动力,或是二次创作欲,那这就是一篇成功的文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