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县北马三壮这辈子(上)

 灵璧家园 2022-11-12 发布于上海

灵璧故事

马三壮的故事


文/张晓群

马三壮成长历程


   马三壮出生在20世纪二十年代初期,皖北一个农民的家庭。家中兄弟三个,他排行老三。因出生时皮肤黝黑显得壮实,父亲给他起名叫三壮。

   那个年代土匪猖獗、地主剥削,还有苛捐杂税,再加上大自然灾害,老百姓租种的土地旱涝不保,经常是吃了上顿无下顿,穷困潦倒。为了活着他们四处讨饭,日子过得苦不堪言。

   马三壮父母也靠给地主家当佃户度日,年头好勉强维持生计,碰上灾荒之年日子就难过了。好在他父亲会木工手艺,能挣点零钱补贴家里,使得他兄弟三个有饭吃。

   穷人家一般小病小灾或者感冒咳嗽都不当回事,也没钱拿药。扛扛就过去了,撑撑就好了。可没想到马三壮七岁的大哥竟被一场高烧夺去了性命。他二哥长得瘦小单薄,平时不爱说话。常言道,一娘生九子一个孩子一个样。三壮和他二哥的性格恰恰相反,他聪明机智,能说会讲,为人仗义豪爽。因家里穷,只上了两年学堂就辍学在家和二哥一起割草、拾柴,他感觉比上学更轻松自在。

   那个年代的孩子思维都很的单纯,只要肚子不饿玩的就开心。马三壮比同龄的孩子想得多,他知道这一切都是坏人造成的。他从小点子多是村庄里的孩子王,他的愿望就是长大后参军,有了枪就可以打坏人。平时他和小伙伴们一起到哪里玩耍或者做什么游戏,大家都乐意听他指挥。他晚上经常和小伙伴们一起玩打仗游戏,冲啊、杀呀,喊声不断。可王大贵老是在里面捣乱,不愿意听他的命令。

   王大贵和马三壮是同岁,个头也长得差不多,他仗着家里有钱时常无理取闹欺负弱小,马三壮爱打抱不平,好多次弄得他很狼狈,小伙伴们也不愿意和他玩。为此,王大贵一直对马三壮耿耿于怀。

   有一天上午,王大贵在路上遇到了马三壮,便主动约他下午去南边场上比摔跤和扳手腕,三局定输赢,谁赢了以后就听谁的话。马三壮答应王大贵的挑战,并且在临去前他又召集几个小伙伴跟着做见证。

   第一场比摔跤:俩人互不相让,都使出全身力气想把对方摔倒。开始,王大贵把马三壮摔倒一次,接着马三壮把王大贵摔倒两次,马三壮赢了。第二场比扳手腕,结果马三壮全胜。通过这次较量证明,王大贵确信自己不是马三壮的对手。他拍着胸脯向马三壮保证:“我以后都听你的,不再欺负别人了。”果然,王大贵说到做到了,后来俩人还成为好朋友。王大贵经常从家里偷些吃的踹在怀里,分给家中困难吃不饱饭的小伙伴吃。

   马三壮十八九岁时,个头长到近一米八 , 他身体强壮,一百多斤重的石磙子能双手托起举过头顶。家里的重活累活都是他干,父母轻松了很多。马三壮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他把要去参军的想法告诉父母,得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因为马三壮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认为参军打仗就是送死,他们不想再失去儿子了。

   几天后,马三壮母亲就急着托媒婆给他说亲。马三壮是个孝顺的孩子,只能听从父母亲的安排。通过媒婆一翻张罗,后来给他介绍隔壁庄姓王家的姑娘。王姑娘小他两岁,长得眉清目秀,而且心灵手巧。在双方父母的撮合下,当年就让他们拜堂成亲了。婚后,三壮体贴,媳妇贤淑,他们三年内有了两个女儿,孩子的到来使家中的生活负担更重了。

   1945年初,马三壮为了使家人日子能过得好点,他就背井离乡到江南城市去谋生。在这战乱年时,到处都是逃荒要饭的难民,他的希望破灭了,眼前一片迷茫。他痛恨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反动,只有把这些坏人打倒,老百姓才能有出头之日。想到这里,突然他又萌发起参军的念头。于是,他怀着满腔热血参加了粟裕司令领导的部队,从此开始戎马生涯。

   同年三月初到六月底,马三壮跟随部队与国民党兵在浙皖两省交界处,“大树华盖闻九州”的天目山展开决战。在这次战斗中粟裕司令指挥有方,使国民党兵伤亡惨重。强将手下无弱兵,马三壮在革命队伍中锻炼成长。

勇夺双枪


   马三壮参加军后,跟随部队风餐露宿。他在战场上机智勇敢奋勇拼杀,不惧生死,参军不久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由于工作需要,马三壮奉命回到家乡侦查情报。为了掩护身份,他又穿上老百姓的衣服。当村里人问他出外怎么样?他说到处都是兵慌马乱。不想在外面漂荡了,还是回家好。

   为了收取信息,马三壮经常背上粪箕子,戴个破草帽四处溜达。这一天,马三壮比平时起的都早,他想把近期收集的信息向联络员回报。当他走到村口时,远远看到两个背着枪的国民党散兵游勇,往村里方向走来。真是冤家路窄!此时,他心里盘算着怎样这把两支枪夺回来?他放下粪箕仔细观察寻找机会?这两个国民党兵个头在1米7左右,偏瘦。一个人把枪背在左肩,一个人把枪背在右肩,俩人并肩而行。看到这里他暗自高兴,真是天赐良机!马三壮压低破草帽慢慢的向他们走去。当快靠近他们时,两个国民党兵一下警惕起来,想拿枪为时一晚。只见马三壮快步冲上去,他张开双臂一手抓住一支枪用力向前一拉,把枪夺到手里。两个小兵也被带倒在地,他俩立马爬起一起扑向马三壮,一个抱腿一个抱腰想把他按倒,企图把枪夺回去。当抱他腰的小兵摸到马三壮腰间的手榴弹时,吓得一下跪倒在地,连喊:八路爷爷饶命。另一个见状也慌忙跪地求饶。

   听口音是南方人,从他们口中得知两人是同乡,都是穷人家的孩子。被国民党强抓去当兵的,和部队走散后游荡到这里,感觉很饿就想进村要点吃的。马三壮见他们只是个十八九岁,冻得直打哆嗦,说话有气无力,不由心生怜悯。马三壮让他们站起来,然后带他们到村里从老百姓家里找些吃的喝的,又找来棉衣给他们穿。教育他们一番,然后叮嘱他们快回家找爸妈吧,不要在外游荡了。两个小兵感动地再次磕头谢恩,“我们现在就回家。”他们说完爬起来一溜小跑,越跑越远。

   马三壮不敢怠慢,把两支枪包裹好交给当地政府。第二天接到上级命令,又匆匆返回部队。八路军勇夺双枪的事迹在当地被传为佳话!

尿罐当饭碗


   1947年5月初,国民党向山东解放区进犯。孟良崮役前夕,陈毅和粟裕带领华东野战军几十万大军,为了诱敌深入进行战略转移,部队驻扎在沂水县双离孟良崮不到30公里的双山村。借用村民家三间草房做临时指挥部,也算防空洞。陈毅和粟裕还有谭振林三位将领在里边商讨作战方案。马三壮跟随大部队就地安营扎寨,等待命令。晚上准备开饭时,马三壮才发现他的饭盒子破裂,已经无法使用了。他突然想到去村庄里老百姓家找个碗先用一下。于是,他向村庄里走去,看到家家关门闭户,他只好失望地往回走。

   在月光下 马三壮隐约看到一户人家的墙拐弯有个罐子,走近一看还挺好,凭自己的饭量大小也合适。他有些犹豫,拿还是不拿?可他的肚子饿得直打鼓。他决定:先用它吃饱肚子,明天早早还回来。等他急急忙忙回到营地,大家都吃得差不多了。他把砂罐清洗一遍, 盛满饭狼吞虎咽地吃起来,他感觉今天的饭菜特别香。

   翌日,天刚蒙蒙亮马三壮就拿着砂罐打算不声不响还回原处。他见那户人家已经开门,一位老大爷在门口扫地。马三壮拿出砂罐向大爷说明来意,大爷听了一下睁大眼睛,因为马三壮拿去盛饭的沙罐是他家新买的尿罐。马三壮有点尴尬,“我咋没闻到啥味呢?”老大爷忙解释:“是新买的,我小孙子头晚上用过一次,只一次。”马三壮听说是小孩在里撒过尿,他笑着说:“嗷,小孩子尿没事,盛饭前我已经洗过了,听老人说童子尿还是好呢。既然已经用过了,感觉它给我做饭盒子正合适。我不方便买,麻烦你再去买一个吧。”他说着就掏出钱放在桌子上。老大爷连连摆手:“不要钱、你不嫌弃就拿去用吧。”马三壮态度坚决:“大爷,你必须把钱收下,我们解放军是有纪律的。”马三壮拿着砂罐在回返的路上左看右看“尿罐——饭碗”,他自己都觉得好笑。

   当天,吃饭的时候一个战友问他在哪买这样的碗?并且还开玩笑说它的造型有点像尿罐。马三壮把砂罐举起来:“像尿罐咋的了?能吃饱饭就行。我这碗又新又大盛饭多,比你那小烂边碗强多了。”几天后,又一个战友提到他的饭碗大。马三壮性格大大咧咧,经不起战友的一再追问,就一五一十把饭碗的来历讲给他们听,引起战友哄堂大笑。马三壮才不在意什么尿灌不尿灌的,一直把它带着,用了好长一段时间。

   在一次部队行军中遇上国民党兵,两军交战时的他饭碗被子弹打烂,他只受了皮外伤。

   多年后,马三壮给大家讲故事时,提起他曾经用尿罐当饭碗,那个饭碗还为他挡过子弹,让他逃过一劫。

   如今,我听了这个故事感动的同时心里酸酸的。想想先辈们在战争年代条件的艰难,那时让他别无选择只能将就。如果是现在,再好的尿罐谁也不会拿它当饭碗。想买什么可以随时逛大街,上超市千挑万选。

   我们要感谢先辈们用热血和生命打下江山,使我们过上美好幸福的生活。

2022年11月11日夜

未完待续


本文作者:张晓群,灵璧某单位退休职工,灵璧家园网优秀作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