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儿腹泻——覆脐止泻散(孙浩方)

 火帝养生_WSH 2022-11-12

【组成】 川椒目、吴茱萸、肉桂、小茴香、淡干姜,各等份。

【用法】 上药共研细末,瓷瓶盛贮塞紧,勿令泄气,每用3g,盛入小纱布口袋内(袋口不需缝合),覆于患儿神阙穴上,外以纱布绷带固定。24小时后取下,倒去布袋中药,再如法1次,为1个疗程。

【功效主治】 暖脐止泻。主治风寒泻,湿(重)热泻,寒湿泻,脾肾阳虚泻。

【方解】 本方仿《古今医方集成》“暖脐膏”组方之义,药用味辛性热之川椒目“温脾胃……止泄泻”(《本草纲目》);吴茱萸“辛温,暖脾胃而散寒邪”(《本草经疏》),“燥肠胃而止久滑之泻”(《医宗必读》);肉桂“味厚,甘辛大热……壮命门之阳”(《本草汇言》);小茴香辛温“开上下经之通道,调中止呕下食”(《汤液本草》);干姜辛热“燥湿而补脾”(《本草求真》)。诸药合用,共奏温脾胃,除寒湿,以止泻利之效。

【验案】 张某,男,1岁6个月。1994年10月26日诊。患儿面色黄困,体型偏瘦,纳呆,大便稀溏,色淡黄,伴少量黏液,每日5~8次,无臭气,腹胀,舌苔白腻,指纹淡暗。证属寒湿困中,脾阳不运。拟温脾化湿法。予覆脐止泻散6g外治。运用本散6g,分2次敷于神阙穴上,每次敷24小时,连敷2次,腹泻即止。经随访半月,腹泻未作。

【体会】 神阙穴位于脐正中,亦是上中下三焦的中枢,它通过经络的联系,贯通冲任,直连脾胃。故吴师机多取脐疗一法。他尝谓:“中焦之病,以药切粗末炒香,布包缚脐上为第一捷法”(《理瀹骈文》)。中药敷脐,就是使药物的气味相互感应而作用于中焦,以达到温中、运脾、止泻的目的。小儿肌肤薄嫩,不耐黏性物敷贴,运用本法简便、安全、有效,深受患儿家长的欢迎。

【方源】 孙浩.经验方介绍(上).中国农村医学,1998,26(5):1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