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战中规模最大的白刃战石牌保卫战

 泊木沐 2022-11-12

石牌是个不到百户人家的小村,现在隶属湖北宜昌市夷陵区三斗坪镇。然而就是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在1943年5月,却爆发了一场震惊中外的一场血战,史称“石牌保卫战”,被称之为“东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可见其战斗的残酷性。

石牌保卫战是鄂西会战的核心战役。5月28日,日军第11军的3、39师团通过系列战斗,终于推进至石牌附件。守卫石牌的是国军18军11师,师长是抗日名将,也就是后来解放军的强劲对手胡琏将军。胡琏在石牌设立了两条防线,第一防线是南林坡、曹家畈、牛场坡、天台观等阵地。第二防线是石牌的外围阵地,主要是曹家畈、八方斗、三角岩等阵地。

28日,日军第3师团首先向南林坡阵地发起进攻,守卫南林坡的是11师31团3营。3营含7、8、9三个连,其中7连防守中间阵地,8连防守左翼,9连防守右翼。日军凭借兵力优势对南林坡发动四次冲锋,我军据险死守,利用交叉火力大量杀伤日军,连续打退日军冲锋。后日军吸取教训,集中兵力攻击最弱的9连右翼阵地,9连伤亡殆尽,阵地被日军攻破,相继8连阵地也丢失,连长当场壮烈牺牲。两翼被攻破后,7连仍然坚守,建立环形阵地誓死抵抗,7连为3营最强连,配有重机枪排和迫击炮排,日军三面夹击后仍不能破,且伤亡惨重,无奈之下,日军调来5架飞机,且运来重炮,对7连阵地进行地毯式轰炸,我军阵地工事完全被摧毁,伤亡惨重,迫击炮排至排长以下全部阵亡,重机枪排也所剩无几,但7连官兵仍然依靠地势坚守不退,顽强战斗。战至5月31日,因第一防线其他阵地相继丢失,南林坡已经失去继续坚守的价值,7连才奉命撤出阵地,此时整个3营仅剩70余人。在进攻南林坡的同时,5月29日,日军第39师团主力分兵两路向牛场坡出击。我军面对几倍的进攻日军,毫不气馁,冷静作战,激战一天,日军不能攻占阵地的情况下架起大炮进行抵近平射,飞机也不间断扫射,我军伤亡过半后撤离阵地。

同样是29日,日军3师团另一部向天台观进攻,首先日军想出奇兵沿点心河从背面攻占天台观,被守军及时发现,守军利用暗堡机枪和集束手榴弹杀伤日军,日军丢下300多尸体后悻悻而退。偷袭失败,日军只能正面进攻。我军虽然驻守天台观仅有一排兵力,但凭借险要地势和交叉暗堡,居高临下,有效打击敌人。日军杀红了眼,继续增兵中畑护一第6联队,同时调来航空大队对天台观后方狂轰滥炸,切断天台观与其他部队联系,守军孤军退守在一颗大冬荆树下继续战斗。敌炮兵和飞机又将冬荆树炸毁,步兵攻上阵地,我守军又与之展开肉搏,最终全部壮烈牺牲,日军攻占天台观。至此日军突入第二防线。

31日,日军进攻石牌外围防线,首先集中兵力冲锋攻击,但石牌山石树木林立,不便于集体冲锋,且我军居高临下用机枪扫射,日军大批倒下,伤亡惨重。后日军把大部队分成无数小股,在飞机的配合下同时出击,见缝插针,猛攻我阵地,我军分兵把守,一对一的打击敌人,战斗激烈,日军不计伤亡的连续冲锋,很多阵地前日军尸体都是呈扇形散开。战至下午,中日两军逐渐接近。在曹家畈阵地,甚至3个小时听不到枪声和炮声,只有震天喊杀声和痛苦的嚎叫声,原来此地正在进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白刃战。攻击三角岩的日军1000余人,付出重大伤亡后始终不能占领我阵地制高点,竟然不顾违反日内瓦条约,施放毒气,我军将士用湿布捂脸坚持战斗,竟然奇迹般的将日军打退。八方斗战斗最为激烈,将士们将国旗插在最高峰,坚守阵地,敌在稍远处集中机枪扫射,再近就用手榴弹炸,当敌人冲至阵地前,干脆跃出战壕发动反冲锋将其压下。战至夜晚,进犯的日军全部被打退,我二线阵地全部守住,日军付出重大伤亡后彻底失掉信心,掉头东逃。石牌保卫战11师付出惨重代价后歼敌3500余人,取得胜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