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秦法暴虐,从秦孝公到秦庄襄王时期却不爆发农民起义?|商鞅变法|士族|秦孝公|秦法

 新用户17994143 2022-11-12

秦亡于秦法所导致的农民起义,这本就是对历史的误读。恰恰相反,当时的农民是秦法的最大受益群体。准确说,秦末的起义不是农民起义,而是新兴的士族阶级和六国旧贵族集团的武装反叛。

秦孝公之前,秦国和其它六国一样,其社会阶层可分为三类:贵族、平民和奴隶。其中贵族包括国君、卿大夫、士;平民包括农民、手工业者、商人,是自由民;奴隶则是贵族阶级的私人财产,是非自由民。

这三个阶层的待遇是固化的,世代相传的。具体说就是这样的:贵族天生就是吸血虫,平民的天责就是为贵族提供劳动成果(赋税、徭役、生产生活物资),奴隶相当于贵族家里的牲口。

阶层的固化所带来的恶果就是,贵族阶级贪得无厌,能力退化,数量却日渐膨胀,可用于国家治理的财政收入日渐萎缩;平民阶层失去上升通道,承担的税负却越来越重,一不小心就沦为奴隶;奴隶阶层嘛,连人都不算哪有未来?

贵族阶层内部的利益分配矛盾也很激烈,比如国君,他的最大利益是国家的兴旺发达;而卿大夫们则希望分割国君的权益,以满足家族利益的最大化;士族阶级则渴求个人价值的实现,以取代卿大夫阶层。

这些弊端就导致各阶层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国家的发展失去动力,这就是战国时期各国都试图推行改革的深层动力。比如李悝变法、吴起变法、申不害变法等等。

不过,以上的变法都是局部动手术,都没有触及病根,直到一个人的到来——商鞅。

商鞅变法究竟变了啥,以至于很多人对他的成果推崇备至呢?一句话可以概括:商鞅变法从根子上打碎了原有的社会阶层,并建立了以国君为唯一特权阶层的“平等社会”,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

商鞅变法的成果很多,我们只讲跟平民关联最紧要的几点。

首先,贵族阶级没了世袭的特权,以前甭管你爹是老赢家的什么人,都要凭本事吃饭,别想当“拼爹族”了。

空出来的官位留给谁呢?贵族中的最低阶层士族,以及平民阶层,只要你们有本事,只要你们能立军功,爵位、官位都在冲你招手。

其次,平民的生产积极性被激活,他们的贡献从单纯的义务上升为主动的利益交换。

举个例子来说,比如农民,他以前所缴纳的税赋和徭役都是义务,是多是少平民既没有决定权也没有任何回报。

而变法之后,农民可以将自己的税赋和徭役转换成“贡献”,超额就可以获取相应的回报。这就是秦国能发动大规模战役,并且能长期支撑的原因之一——经济活力的释放。

其三,奴隶的解放使平民数量的激增,国家得到了充足的纳税人口。

贵族阶层的特权被剥夺后,大批的奴隶被赦免为自由民。这个举措意义重大,因为奴隶不是纳税人口,也无需服徭役、兵役。一个国家自由民数量的多少,直接决定了生产力的高低。

其四,贵族阶层占有的土地、山泽、矿产等资源被释放,促进了生产资料的优化。

以上林林总总不一而足,总之一句话,商鞅变法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一次变革,它彻底颠覆了西周以来的宗法制等级社会结构,是历史发展中最了不起的一个进步。

毫无疑问,除了国君外,平民,尤其是农民阶层是秦法的最大受益群体!

那么,所谓秦法暴虐,因此导致秦末农民起义而亡国的说法又从哪里来?二世而亡的根本原因又是什么呢?

我说几点我个人的观点:

  • 其一,秦法只是商鞅变法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不等混为一谈。

通过上述内容就可以看出,商鞅变法的核心内容是政治结构的变革,而秦法则是基于这个思想的具体落地政策。

也就是说商鞅变法是思想,秦法则是工具,思想有永恒性,工具则要相时而动,二者不能等同。后人常常说秦法暴虐,以此否认商鞅变法的核心思想,这是不正确的。

  • 其二,秦法的暴虐还是仁慈,与二世而亡的结果没有必然关系。

既然秦法是工具,它就应该适时调整,而不能固化。事实上,自商鞅变法后,秦法也一直在不停地调整。

从睡虎山秦简出土文字考证说明,秦法是相当人性化的,它规定,役工在服徭役的途中如果遇上暴雨等客观条件影响而不能如期者,将被免除徭役,而不是惩罚。即便人为因素的误期,也仅以罚缴几副盾牌,不存在杀头的说法。

而在胡亥当政后期,各种徭役和税赋确实有所增加,对违法者的处罚力度也有所增加。但这些内容是不是足以导致农民起义呢?至少从史料来看证据不足。

  • 其三,秦末的起义本质上不是农民起义,而是贵族阶级与士族阶级的暴动。

这个问题相对复杂,我赞同一种说法,即陈胜吴广绝不是普通的农民,而是小士族阶级,跟刘邦的出身一样。

秦末最大的阶级矛盾是皇权与六国旧贵族集团的矛盾,项羽、田荣、魏咎、赵歇、韩广等人都是这个集团的代表人物。而刘邦,以及陈平、萧何、曹参、张耳、陈馀等人,都是小士族集团的代表人物。因此,秦末的起义是旧贵族集团与小士族阶级对秦帝国的一次联手绞杀。

那么农民充当了什么角色呢?工具!农民从来不是历史的主角,他们只是被利用来冲击旧秩序的工具。

  • 其四,秦朝的灭亡根源在于过度迷信秦法,却忽略了统治力量的扶植。

我个人认为,商鞅变法有个天然的漏洞,即它消灭了贵族集团,却忘记了一个事实——皇权需要政治势力的拥护,它不能孤立地生存。

当初周公发明宗法制,就是用等级制度给皇权形成一道保护伞,可这个制度有两面性,卿大夫既是君权的拥趸,又反过来掣肘君权。就像我们每天需要吃东西,可这些食物又往往带来疾病一样。

秦帝国消灭了贵族集团,却没有找到新的拥护势力,就像因为害怕疾病而绝食一样。

法,从来都是工具,它代替不了政治集团的力量,因此,当两大集团揭竿而起的时候,皇权才发现他的龙椅居然建立在了沙滩之上。

您可能要问,秦以后的皇权拥护势力有吗?有,那就是士族集团,从西汉到清朝,一直是这个集团伴随皇权共生。

对秦帝国而言,它不光没看到这一点,即便看到了也做不到,因为士族集团的发展和壮大也需要一个过程。

事实上,西汉初年也一直在寻找拥趸,他们尝试了外戚势力,又炒冷饭培植过宗室势力,还曾经试图扶植宦官势力。直到汉武帝相中了儒家士族阶级,西汉王朝才顺着整条路坚定不移地走了下去。

所以,秦帝国的灭亡其实是历史的必然宿命,它的历史责任就是完成对旧秩序的摧毁,条件没给它建立新秩序的成熟条件。

所谓“秦亡于暴虐的法律而导致的农民起义”之说,其实是西汉帝国的政治宣传需要而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