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乾隆十五年,有人冒翰林院学士孙嘉淦之名,伪作了一份“大逆不道”的奏稿

 sys_wutao 2022-11-12
可以对比嘉靖帝对海瑞上书的处置,甚至他父亲雍正帝对曾静、张熙的处置,清高宗乾隆帝虽读书不少、才华出众,但其人的品行和胸襟真的是相当不堪。
乾隆十五年,有人冒翰林院学士孙嘉淦之名,伪作了一份“大逆不道”的奏稿,指责乾隆“五不解十大过”,批评乾隆南巡扰民、奢侈浪费、奖罚不公。

乾隆知道此事后大怒:“此案文诬谤朕躬,全属虚捏。”他警告负责追查此案的钱陈群“不得存稿,若欲留以取巧沽名,将来别经发现,并尔子将首级不保”,还下令各省巡抚以下各级官员严查伪稿炮制者和传布者。

至同年十一月,仅四川一省就逮捕了疑犯二百八十多人。山东巡抚在发现伪奏稿后认为“毋庸深究”而被乾隆革职查办。御史书成上疏劝阻,提出此案“株连终所难免”,请求暂且将人犯悉行免释。乾隆大怒,申斥其为“丧心病狂之言”,将书成革职后送去服苦役。

自此无人敢谏,全国各级官员为了立功或逃避责任,纷纷对此案连续追查。在此过程中,“情伪百出,有挟仇诬报者,有受嘱开脱者,有畏刑伪承者,甚至教供串供,附会迁就,株连扰累”,终于弄得人心惶惶,国无宁日。

乾隆十八年,长淮千总卢鲁生父子、南昌守备刘时达父子因传抄伪稿被凌迟,亲属照便连坐,江西巡抚鄂昌、按察使丁适让、知府戚振鹭等俱因“审讯不力”而被革职拿问,交刑部论罪,就连两江总督喀尔吉善、漕运总督瑚宝也被一起革职问罪。

在整个事件中,乾隆虽未加罪莫名其妙处于漩涡中心的孙嘉淦,但孙嘉淦早已被吓得心惊肉跳,自悔以前不该耿直敢奏,致使别人冒自己的名字写伪奏稿,才惹得今日大祸。乾隆十八年,孙嘉淦惊俱而死。

终于,在文字狱的腥风血雨中,文人的正气与傲骨俱为沦丧,悲哀的时代,无奈的世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