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易经》太极思维浅析

 金苹果6 2022-11-12
        →设为星标留言请发消息
图片

易经・系辞上》: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中国人是天底下最讲道理的人,
但是要跟中国人讲道理,
是天底下最困难的事情,
因为我们中国人只相信自己的道理,
从来不相信别人的道理。

世界上本来没有固定规律,所谓固定规律其实也是变化的。有例行一定有例外,有定案就有特案,这才是宇宙真相。

中国话、中国字的弹性非常大,怎么说都对,没有一个标准答案。

 “你看呢?”这是中国最有智慧的说法,也表示尊重大家的看法。

同样一句话,说得漂亮一点,效果就会更好。

儒家说:中庸,中庸就是让人的内心和行为做到协调,做事情不要有过和有不及。

每个人都要保护自己,凡事不用太计较,但是真正能够想得开的人并不多。看开和看透不一样,看透人生就没有价值了,看开了心里会轻松很多。

一个人没有经过磨难,智慧也启发不出来。

一时选择对了是运气好,一直都能选对的人是有智慧的。

凡事都有两面性,好和坏都不是绝对的。

什么叫公平?人们的普遍观点是,我得到好处就叫公平,我没得到好处就绝对不公平。

太快拿定主意叫刚愎自用,太慢拿定主意叫犹豫不定。两样都不好,适当的考虑是必要的。

人没有优点,也没有缺点,只有盲点。盲点是看不懂自己,把个性发挥到正面就是优点,把个性发挥到负面就是缺点,关键在于能不能看懂自己。

中国人的智慧是手脚要勤快,头脑要冷静,这样才能取得成功。

事实上一切都在变,很多时候经验都需要辩证的看。

什么是好人?大家都说好的不一定是好人。真正的好人一定是坏人说坏的人。

每个人的价值观不同,对事情的看法也不同。

事情都有两面性,要等到时过境迁才能知道究竟是好还是坏。

世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要接受这种变化。

西方人的脑筋是直的,要把事情讲透,才觉得是沟通良好;中国人的脑筋转来转去,很多事情都是点到为止。

说话的时候,对方有呼应,才有成就感。尽量留些话给对方,才是有效的沟通。

不把话讲透有几个好处:第一,让每个人都参与谈话,大家都有参与感。第二,可以让其他人得到成长。把话讲得很清楚也会让跟你的人不动脑筋,这是在害他,这样他不会成长。人最大的成就是让跟你的人有成就感,而不是自己有成就感。第三,这样说话会留下弹性。因为未来是会变化的,把话讲死了,就没办法适应未来的变化。

谋定而后动,讲任何话、做任何事都要先动脑筋,这是用理性引导行动。

中国人见面经常不说正经事,而是先问:“你吃了吗?”这不是废话,问这句话的真正用意是想试探一下对方现在的心情好不好。通过对方回答这个问题的态度、语气来判断是否适宜与之进行更深入的话题。这是一种谈话技巧,比开门见山要更婉转。

很多人完全受西方的思维方式影响,以为什么话都是表面的意思,其实中国人嘴上说的不一定就代表是心里想的,心里想的有时候不方便说出来,所以说话喜欢拐弯抹角。因为中国人的思想是有深度的,不需要把什么都说清楚。

中国人最厉害的就是:
把法放在肚子里面,我们不讲,
心中有一把秤,叫做理,
嘴巴专门讲情的。
​​​

会说话的人,一定要把话说到对方心里。

处处替别人着想,说话都是站在对方的立场来说

凡是经得起考验的话都有一定的道理。

人不能没有忧患意识,有了忧患意识才能免于忧患,这些道理到今天还适用。

待人处世:有原则又会随机应变

人有时候是不能讲实话的。说实话有时候会死得很惨,欺骗又是没有良心的表现,所以要说妥当的话。

一生始终是说妥当话,至于是真是假根本不重要。现在很多人都还在讲真话、讲假话这种很低的层次里判断,这不是高明人的做法。

一个人在任何时候都要顾虑别人的感受,尊重别人,这样会比较容易成功。

每个人都是在自作自受,不能怨别人。我们要学习的是怎样作出明智的选择。

生前热心帮人,留下来的无形财产是很丰厚的。会有人因为受到他的帮助而反过来报答他的子孙。

一个人能知道自己这辈子要干什么是很了不起的。

观大略,大致上看一看,抓到要点,然后权宜应变。

懂得多少东西并不重要,能不能在千变万化的实际应用中作出合理决策才最重要。

记忆力强的人比较适合生活在西方,西方人要背诵很多东西,根据条理来做事;领悟力强的人适合生活在东方,东方人的很多智慧要靠领悟。

人要时常给对方台阶下,让大家都有面子,做起事情才更快乐。

对于中国人来讲,说话要稍微拐弯抹角一点,对方才更容易听得进去。单刀直入,直话直说会让对方很难接受。

人永远要有两套道理

“化”是中华文化里非常宝贵的东西

中文最了不起的是这个'字。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尊重所有事物也是尊重自己

我想我们从历史故事中可以得到很多很宝贵的东西,存在脑海里,需要的时候拿出来用,千万不要等到要用的时候想不出来。

很多人是该动脑筋的时候不动脑筋,平常也不读书,而读书就是准备遇到不知道的事情的时候用。我们要为未来而读书,不一定是为现在读书,等到用的时候再想读书就来不及了。

有时候会好心做坏事,我们也不需要太过热心,要彼此尊重。

一个人要大公无私,我心如秤。心像天平一样不能有轻有重。同样的秤,西方人用的是天平,从四方八面来看,平衡就是平衡,不平衡就是不平衡;中国人用秤砣,秤砣高一点是够了,低一点也是够了,只要秤砣不掉就都是够了。中国人懂灵活晓变通,做事的弹性也很大。

建议大家看事情要从多个方面来看,不要从单一角度看,这样才会比较客观。有些话从这个角度看很有道理,而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也能讲出很多道理来。

不管你问我什么问题,我只答三句话就圆满了:第一句,“很难讲”。不管什么事情都难讲,很难评价。第二句,“看你怎么讲”。因为立场不同,所说的话就不一样。说白了,就是立场影响的,换一个立场就会有一套完全不一样的说法,站在不同角度就有不同的说法,不同的感受。第三句,“随便你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没必要非要统一成一种看法。

不能人人都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东西才有特色,才能显示出个性。

很多事情转个弯之后的效果可能就完全不一样。

有时候得到机会也不见得是好事,没有机会也不见得是坏事。

我们读历史,目的就是要吸取经验教训,走好当前的路。

儒家还要求立法的人要凭良心,执法的人也要凭良心,司法的人更要凭良心。立法的人不凭良心,只为自己谋利,那叫做自肥,这是非常不得体的事情。

所有能够流芳百世的人,勤勉好学都是一个基础。

当你没看到结果的时候,可能经常会抱怨;可是当你看到结果以后,就会知道所有的过程其实都是在帮你。考虑事情要从多方面,从不同的角度,才会比较周全。

凡事要适可而止,不要太过分。

《道德经》讲:和光同尘,正言若反,反者道之动。

一句话把反面的事情变成了正面的。

遇到逆势的环境要把它当做对自己有利的因素,就能无往不利。

各种条件都具备了,自然水到渠成,条件不足的时候也不要强求。做人也是这样,该做的事情不推辞,该把握的机会不放弃,得不到的也不用勉强。

要把一切都看成好的,不要看成坏的。这样就知道应该怎么善用时机,怎么面对当前的环境,创造未来。

人生最重要的是生活,生活最可贵的是人情,人没有人情跟动物又有什么分别?合理的人情,每个人都不能忽略,如果没有情,就不算人了。

​中国人讲究情理法合理兼顾,不能一味坚持原则。

判断一件事情,要根据当时的状况、当时的情境、当时的心情,否则就会片面化。

“慎独”是说要很谨慎地保持本色,不要随便改变本性。

各式各样的人都有自己独到的地方,特有的个性,好好保持,才叫慎独。人的本性只要发挥合理,就不用顾虑太多。

我们要通过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故事萃取其背后的道理,汲取前人的教训,总结出做人做事的道理,当做今后做人做事的参考。

天道忌满,水满了,一定会流出来,今天月亮圆,明天就会开始缺了。什么都要求很齐全是自寻烦恼,是人都有缺陷,缺陷有时候也是一种美。

我说你一个优点的话,就是你很认真。

 “你的缺点是太认真了。”

过程往往使人感动,很多时候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不能以胜败论英雄,不能光看结果。人活着是来享受过程的,不是来等待最后结果的,每个人的最后结果不过是一死。

享受悲欢离合,享受艰难险阻,享受起伏坎坷,享受委屈,享受悲愤,享受摔跤。有这样的心态,人生还有什么不快乐的?没必要整天自寻烦恼。享受过程而不样样抱怨,思路一改变,人生就会有很大改观。

人与人没办法绝对平等,只能做到合理地不平等。

人生就是一连串的选择,每个人都有选择的自主性,对于不同选择的人要给予相当的尊重,不要勉强人家的选择跟你的完全一样。

两人心里有数,这叫默契。其实人与人之间如果真的诚心诚意相处的话,是会有默契的。如果两个人相处很诚恳,不需要把什么都说明白。

为什么很多时候急事要慢做?就是要等待时机,时机成熟的时候自然能够水到渠成。

图片

同样的情景,心情不一样,所作的选择就不相同。

 天下没有什么公平不公平,要追求公正而不是公平,公正就是合理的不公平。

心要先平下来,气就和了,这样就能想通事情了。

有些事情,我们常常认为是为别人做的,其实都在为自己。人生说到底不过是自作自受(中性词)的过程。

不争不抢,不计较眼前得失,说到底也是为了自己。

《金刚经》说:佛说世界,既非世界,是名世界。

我们眼前所看到的世界。
这不是真实的世界。
所以才称做世界,是缘起性空。

这三句义里有三重境界,如青原行思禅师说的:初入禅时看山是山,参禅中看山不是山,悟道后看山还是山。

“如来说,世界”——如来说有一个“世界”;
“既非世界”——世界又不是世界;
“是名世界”——所以称它为世界。

这里面的奥秘也是一种印证,包含三种思维,层层递进。

看见白天这是一种思维,

知晓黑夜这是第二种思维,

进一步说白天会转化到黑夜,

黑夜时机一到也会变成白天。

这是第三种思维。

“度”用今天的话来讲也就是合理,安排得合理大家都没话说,安排得不合理就会惹来很多麻烦。

人一定要将心比心,平衡点就是“度”,也就是现在人常说的合理点。

把手伸出来,五根手指头还不一样长,对人的态度自然也不能完全一样,总是有亲疏远近的。

什么事情都是见仁见智,每个人各有不同的想法。

有一利必有一弊,这合乎《易经》的阴阳之道。

一件事情有紧急和不紧急两种处理方法,平时有平时的做法,紧急时有紧急时的措施。

人要靠自己多学习才能进步,平常多思考,在脑子里多存积一些必要的东西,紧急时候才能当机立断。越重要的事情往往越不给你考虑的时间,只有靠平时的积累。所以平日不用功,渴了的时候才去挖井是徒劳无功的。

中国人不讲能力,只讲本事。本事跟能力有什么不同?

本事就是我有能力,我要表现,但是会顾虑大家的感受,减少别人的敌意,这相当困难。

即便你很有才华,也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做事多照顾其他人的感受。

与人相处时一定要记住,对方换了位置一定要换一种相处方法,不能用从前对待他的那一套来对待。不同位置的人的思考方式是不一样的,要根据具体情况改变相处方法。

我们做任何事的时候都要学会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并不是凡事都要准确,需要准确的时候就准确,不需要准确的时候可以马虎一点。应该积极的时候要积极,不需要积极的时候就松懈一点。这是《易经》的思想,是我们一直遵循的为人处世的原则。

人家对我们怎么样是人家的事,我们对人家怎么样是我们的事,不去抱怨。这也值得大家去思考。

《易经》一阴一阳之谓道:

一阴;一阳;阴阳互相转化。

好;坏;好中有坏,坏中有好。

一,二,三,辩证的看待问题,

这是三分法。

那种二分法,那种非黑即白,非对即错,非是即非,两者只有对立,没有转化。属于固定的思维,而《易经》太极思维,是三分法思维方式。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