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洞庭作家】何志贤/神奇美丽的赤溪渡

 潇湘原创之家 2022-11-13 发布于湖南

神奇美丽的赤溪渡

作者:何志贤文/图(原创)

时光流逝,转眼间我已然渡过了七十多年的岁月,在我的脑海里,依然记得赤溪渡的那些遗闻趣事。

我可爱的家乡湖南岳阳平江,有这么一条江,闻名世界,历史上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这里怀石投江。在汨江上游的木金乡与长寿镇交界之处,有个叫赤溪渡的地方,因此地常被水淹,过往行人需光着脚走路,所以当地俗称“赤脚路”。赤溪渡背靠幕阜山,坐拥汨罗江,它风光旖旎,有着许多神奇美丽的传说……



赤溪渡的久远轶事


记得小时候听爷爷说赤溪渡的老故事,河边有个停靠木船、竹筏的码头,它上可通江西、修水,下达汨罗、湘江,是当时的湘鄂赣边区水上交通要道。赤溪渡的江面上常有上百艘木船、竹筏争流抢滩的壮观场面,成为一道十分耀眼的独特风景。那时的竹木材料、煤碳等农副产品和日用品,全靠木船、竹筏运进运出。特别是从赤溪渡逆水而上至江西省赣洲地区有一段百多里的水路,河湾深潭暗礁、险滩交替,给上行的渡船、竹筏造成障碍,所以就有了当地贫民青壮劳力靠拉纤谋生,他们屈着身子,背着缰绳,步态一瘸一拐的往前迈,异口同声;喊着船工的号子,发出惊天动地的吆喝:“嗨,嗨哟哟,嗬嗨,拖呀,拖、拖拖拖……”每当逆水行船或遇上险滩恶水时,全靠纤夫合力拉纤,号子声声,空谷回荡,这就是旧社会底层人对生活的无奈与抗争。“历史孕育了真理,它能和时间抗衡,把遗闻旧事保藏下来,它是往昔的迹象,当代的鉴戒,后世的教训”。

很久以前,赤溪渡会经商的生意人,靠摆渡木船、竹筏,将本地的白术、红茶、烟叶、干笋、山茶油等土特产销往全国各地,再从城市里运回所需的工业产品,经过物资交流的方式改善百姓的生活。勤劳智慧的赤溪人吃苦、节俭,当地几位有了本钱的商户倡议:搞个合股经营,于是大伙积极响应,自己动手在河岸新建一条约两米多宽的合面小街铺,名为赤溪街,二十多家土木商铺,经营项目有:肉食水产、香干豆腐、土布、百货和各种农产品,还有旅店住宿,应有尽有,当时的赤溪街商贸生意旺盛,名扬三湘四水。



飞来石的传说


赤溪渡有个叫钟鼓湾的地方,一座丹霞地貌的山,叫赤溪山,湛蓝的天空下,阳光灿烂地做着背景,勾勒高山那悬崖峭壁、奇石怪垒的身架,更是把人们所有的崇敬和赞叹都写在了高处。相传明朝末年,观音菩萨从南海出游途经此地,当时狂风暴雨、雷电交加,飞沙走石,赤溪渡洪水猛涨,水患河岸百姓,观音菩萨为震慑洪水,施展移山倒海之术,从赤溪山顶峰搬移一尊巨型岩石,从天而降,抛入赤溪河,怪石牢固稳镇钟鼓湾龙潭之中,另有半截则露出水面约三米之高,随即平息水患之风浪。

那年阳春三月的一天,赤溪渡三十余对木桥被洪水冲毁,当地有五位村民定期去河对岸走亲喝喜酒,便请摆渡师傅划木船前往,船行至河中,因水流过急,致使渡船冲撞下游龙潭怪石,船舱进水破损沉没,落水者被吓得魂飞魄散,怆惶逃命。老船长凭着自己多年的水性经验,带领他们互相搭救,奋力拼搏,一个拉着一个爬上龙潭巨石顶端,水面上仅剩一米多高的奇石,扒坐着六条人命,而石头周围巨浪翻滚,咄咄逼人,逃生者苦苦熬过半日之久,待洪水慢慢退去后,钟鼓湾河岸两位村民划来竹筏,才将他们营救上岸,化险为夷,大难不死,幸有“奇石神舟”搭救。后来,老船长倡议,当地商人捐资,在钟鼓湾河岸修建观音石庙一处,以报观音菩萨救命之恩。



秀才迎亲填对联


清朝末年,赤溪渡有位叫方富钦的船工师傅,在“赤溪街”经商发家致富,成为当地有名的殷实之家。那年秋月,择定佳期为儿子娶媳妇,方家特意雇了顶轿子,从赤溪山那边的山上屋哩请了一位秀才前来主持婚事,秀才方朗初先生坐在书房会客厅准备迎亲叙话,但午宴迟迟未见开席,秀才先生饿得有些烦躁了,又不便吱声。一打听,原来方姓人家联姻的闺秀是赤溪渡下游江边的大水村一吴姓殷实户,新亲家好充斯文,非得要迎亲家对一副对子,对好后才肯出嫁。

去迎亲的人马大都是作田种地的好手,哪里能舞文弄墨,只好暗中差人快马带好上联回赤溪渡报信来了。方家知趣,不甘失了脸面,暗暗庆幸这回请来了朗先生,才毕恭毕敬请朗先生帮忙填对子。朗先生也未推辞,随即叫人展开上联,只见上联书:“大水江边龙现爪”,朗先生失声一笑,信手书就下联:“赤溪山上凤朝阳”。方家屁颠颠地取了下联赶急迎亲去了,吴姓亲家主事先生接到下联“赤溪山上凤朝阳”,于是乎:“对仗绝句也”!故对方家也不可小视,赶快鸣鞭放炮,发亲出嫁。新娘总算顺顺当当娶进了门,接着恭请朗先生到方家祖屋大厅主持婚礼,拜堂成亲,空前的婚事盛况传遍方圆百里。

吃完喜宴后,朗先生酒醉得东倒西歪告辞要走,主人为感谢朗先生,便诚心恳留,在耳边郑重告诉朗先生,说是为他特意留下了一只猪蹄。朗先生见有朵颐之美,也就恭敬不如从命,住下了。到了深夜,主人安顿朗先生去安寝,先生进房见是簇新的铺陈,早已有醉意,倒头便要睡了。主家提了洗脚水进房,见朗先生躺在床上也不起身,只摆了摆手说:“免了,免了,我已将脚洗过了”。主家说:“先生在哪里洗的啊?”朗先生朝门后一只大汤罐指:“还好烫,洗脚水就劳烦您,我不倒了。”主家十分尴尬,说:“那是一炉罐猪脚汤啊,我就去拿抹脚布来替您擦吧。”先生答:“擦过了啊”扬手朝纱帐一指,主家错愕良久,一语不发,缓缓退出门,再不过问先生了。天一拔亮,不知东方之既白的朗先生让主家打发回家。朗先生醉眼朦胧,高一脚低一脚,还是不知今夕是何夕?

后来,朗先生就教于岳州郡联中部任教,直至生命最后一息,校长李航寰曾作挽联云:

殷勤善教乃良师,可怜心血消磨,案上墨痕犹点点;

直谅多闻诚益友,讵料膏肓不起,云中仙足竟匆匆。

这段迎亲老故事,当地文人对赤溪渡山水风光刻意描述的对联佳句:“大水江边龙现爪,赤溪山上凤朝阳”,至今流传在当地老百姓的记忆之中。

赤溪渡口上下约五公里的河面上有多处深潭美景,如钟鼓潭、鳌鱼潭、铁子潭、画狮潭、老穆潭、长沙潭等,平均水深约一米至三米多深,潭中青绿青绿的秀水,奇石嶙峋,千姿百态,美不胜收。好多珍贵的鱼种在这里繁衍生息,天然鱼类资源有黄颡鱼、管子鱼、小沙鱼、草鱼、财鱼、鲶鱼、桂花鱼等三十多种,随便撒网就能捞到赤溪河里的活水鲜鱼,它味道鲜嫩可口,营养价值高,是当地老百姓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赤溪渡口民生事


从解放初期开始,赤溪渡由平江县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统一管理,并安排两名地方贤达负责渡口过往行人安全,维护保养渡船和荫架木桥。那个年代每逢春季汛期到达时,赤溪渡的荫架木桥会遭受洪水冲毁,当地群众进城生意买卖、走亲访友,靠乘船往来于赤溪渡口。有个端午时节,我去舅舅家里走亲,来到赤溪渡乘船,见到排着长长的队伍,船长一边疏导人群一边喊话:“大家不要拥挤,依次上船,老人、小孩优先。”为保障乘客安全,渡船每次限乘30人,船舱里摆放着几张矮小的木櫈子,供带孩子的老人乘坐,年轻乘客全部站在船舱保持平衡,渡船两边有几名会游泳的志愿者维护安全,一名精壮的水手在船头撑竿,另一名师傅在船尾摆舵使渡船安全靠岸,乘船也从不收费,现场祥和、秩序井然,令人感动不已,它给我留下了永远的记忆。当时的两名船工师傅直属平江县民政局管辖,也是地方老百姓中唯一吃国家粮、拿国家工资的正式员工,所以有很多人羡慕。延续至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赤溪渡村民为摆脱贫困,开始发展市场经济“摸着石头过河”,有不少农户购置了农用小汽车,可是去一趟城里要绕过几十里山路,增加了运输成本的农民车主,总是因此而发愁。当时的乡政府为改变赤溪渡的落后状况,发动群众自筹资金,修建了一座3米多宽的水泥平板桥,从此结束了荫架木桥和渡船往来的交通历史。但只有枯水季节才能够顺利通行,因水泥桥面低而矮小,一遇汛期,洪水漫过桥面,致使人不能行,车不能过,时刻威胁着过往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1998年春季,一个月色明亮的夜晚,当地东湖村一位年近28岁的妇女,骑自行车回娘家探望父母,通过赤溪渡水泥平面桥时,不幸跌入河里,失去了她年轻漂亮的生命。造成这意外事故的原因,是桥面两边未设计护栏,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横跨汨江“民心桥”


为切实解决这个困扰木金乡发展的民生大事,2011年,木金乡人民政府痛下决心、顺应民心,决定修建赤溪渡公路大桥,并得到上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高度重视,同时,该乡两万多群众踊跃捐款,短短一个月,各界人士捐资达200多万元,使大桥得以如期顺利施工开建,至2012年底,一座横跨汨罗江上的“民心桥”正式竣工通车,当地群众无不笑容满面,欢欣鼓舞。



沿江散步跨世纪


壬寅年的夏秋时节,赤溪渡的乡村不像城里那么炎热,我和几位老年朋友顺着赤溪渡沿河堤赏景采风、散步闲聊,寻找着远去的记忆。可你再也找不到以前那荫架木桥的踪影,而是一条绿色的防洪堤风光带,荫凉爽快,步道两旁绿色的花草喷发出阵阵清香。走不多远,一群白鹭从江边的树丛里飞起,它展开双翅从容地翱翔、翩翩起舞,然后它又低空盘旋,轻轻地涉水漫步河滩,突然,一只黄嘴白鹭用长嘴向水中猛地一啄,将鲜活的小鱼准确地啄到嘴里,构成一幅浪花飞溅的精彩画面,如同一曲江南小调,美得令人如痴如醉。凝望着下游远处的江面上,那个形似“小橘子州头”的神奇小岛,使散步的朋友们无不发出深深的感叹!当地人称“钓鱼岛”,许多钓鱼爱好者在小岛上悠闲垂钓,享受着大自然的馈赠与生活的乐趣。

走着、走着,我们沿赤溪河岸来到钟鼓湾老地方,仰首望上去,那蓝天白云之间的赤溪山丹霞地貌,正在改写它的历史,多处坚硬的峭壁山岩已被机器劈开推平,并与山谷中数十多根擎天柱子架起的高速大桥连通一起,筑路工人在加紧为道路装饰美化环境。突然,一个美丽的前程出现在我的眼前,有段高速路下层,拱着一个刚建好的人行隧道,正好走进去歇歇脚,哇噻!异常的漂亮,一缕清风吹来,闷热的感觉随即烟消云散了。隧道全长约200米,宽约3米,既可人行过往,也可通行小车,顶层上下左右结构全是白色的不秀光材质,它折射出一道道柔和的光茫,是多么的迷人,混凝土构造的地面过道中间有条小小的下水沟,一泓清溪泉水顺着水沟哔啦、哗啦的流,行人口渴了便可就地饮用,坐在隧道两傍乘凉的人总是舍不得离开,使我产生了联篇的遐想……赤溪渡的钟鼓湾是木金乡与长寿镇交界的地方,它正是上平益高速公路出入口的位置,从此当地老百姓进城办事、外出旅游更加方便快捷。助力乡村振兴的平益高速公路途经平江县东部地区十多个乡镇,经湖南省建工集团的筑路工人两年多的艰苦奋斗,即将在年底前竣工通车。

古往今来,岁月沧桑。从“赤脚路”到高速路,继续赏景采风。一天傍晚,我散步来到赤溪渡河岸保全村原“赤溪街”的旧址,在一位八十多岁的农民方揭如老先生的陪同下,坐着电梯登上他家一栋十二层高楼的平顶,眺望着远处,翠绿的山坡上点缀着各种颜色的式样、新奇的农家小别墅,就像草地上盛开的五颜六色的花朵,好一幅美丽的图画,柔和的夕阳,绚丽的云彩绕着一座宏伟壮观的高速公路大桥,横卧在赤溪渡的山水之间,仿佛走进我理想的彼岸,它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魄力改变和描绘着乡村振兴的蓝图,使我感受到乡村的田园在梦境中变迁。

作者简介

何志贤、农民,中共党员,网名:岳阳农民老爹,爱读书看报,摄影写作,现系中国老摄影家协会会员,湖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岳阳市摄影家协会终身会员,平江县长寿诗联书画协会会员。

图片:作者


征稿说明 《潇湘原创之家》   

专辑大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