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做到让自己真正的快乐?

 骑火一川 2022-11-13
图片
周老师的视频号更新啦
主题:节省情感是人生的重要原则
欢迎您关注留言哟~

图片


图片

精选问答

图片

问:想问您的是,一个人从自己的感受来向人表达自己,但是表达后如果没有遇到理解和共鸣,就会一直处在孤独的状态中,像两个无法产生交集的平行线,这样的状态应该怎么处理?


周国平:我觉得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别理他,沟通不是一件靠努力可以解决的问题。两个人的灵魂之间,用你的话来说,它是有交集的,就是有共同点的,这是沟通的一个前提,如果连这个都没有的话,那你要去沟通就白费劲!所以沟通、寻求理解,也要找对人才行。

图片


问:周老师您好,请问:想为人生的意义找到个确定的答案,终不可得时就会产生焦虑。希望从哲学找到人生意义,但人生很可能是没有确切意义的,您觉得我该怎么办?


周国平:我觉得寻找人生的意义,感受人生的意义,这不是一个纯粹的理论问题,哲学也并非让你对这个问题有一个明确的答案。从理论上说,这是一个思考的过程,但更加重要的,是一个实践的过程,一个做的过程。

人们感受到的人生的意义,并不是从哲学书上得来的,看到一个答案很正确,我就选择这个答案,然后人生就有意义了。这么一个简单、书面上的过程,即使你觉得答案是对的,你接受了也未必就是真正感受到了人生的意义。

在你自己的生活过程中,如果你的做法是对的,通过你的行动,你的实践,你确实感受到了人生的意义,我觉得那个东西才是真的。

亚里士多德就特别强调这一点,幸福问题也好,德行问题也好,不是一个纯粹理论问题,是一个实践的问题,要做了你才真正有。

我自己感觉也是这样的,我会有很多的思考,但是最后,比如说人生的意义,从幸福层面上来说,我认为这个层面上的意义,实际上就是有了一些东西,你就会感觉人生是有意义的。

另一方面就是精神的层面,读书写作,让我也感觉人生很有意义。这些东西就是在这样一个环境里,譬如说一个良好的婚姻家庭、爱情生活中,或者是在一个我每天非常投入,非常快乐的的读书写作过程中,我确实觉得这样的日子很好,然后我才会从那里面总结出来,我认为这些生命的快乐,精神的快乐,是人生的意义之所在,所以还是实践在前,理论在后。

图片


问:我是一名老师,现在的孩子忙碌于课业和嘈杂的环境里,我想知道周老师认为一个人成长过程中什么最重要?作为一名老师,除了知识我还应该加深哪方面修养来给予孩子们更多的能量?


周国平:这位老师您是很有责任心的,我觉得一个人成长,尤其是在童年时代和少年时代,特别重要的是快乐和身心健康,有一个好的心态和健康的身体,我觉得这点特别重要,这比灌输一些知识重要得多。

从一个人智力、能力的成长来说,兴趣非常重要。我不知道您是小学老师,还是中学老师。少年也好,童年孩子们也好,那个年龄都是会对世界,对知识充满了兴趣和好奇心,我觉得现在的问题是,我们的教育不是去把这种好奇心保护好,把它调动起来,然后让孩子们从好奇心出发,非常主动的去学习。

学习这件事情是特别需要主动的,学习要被动的话,既痛苦又无效,只有主动学习才能又快乐,又高效。

要主动学习,非常重要的就是兴趣,兴趣最能反映一个人的禀赋。有的孩子可能就是兴趣很广泛,对什么都有兴趣,但是有的孩子兴趣比较定向,比较集中在某一方面,比如艺术或者其他方面。

所以我觉得作为一个老师,不光要积累知识,你有很多知识,把知识教给学生,这不是第一位的。第一位的我觉得是要让自己成为一个人性丰满的人,对知识、对世界、对事物充满兴趣,唯有这样你才能去发现孩子们的兴趣,你才能去欣赏孩子们的兴趣,然后让他们在自己兴趣的引导下去追求知识,去发展自己才华。


图片



问:自我和无我之间应该怎么平衡?自己快乐更加重要一些还是让别人快乐更加重要呢?


周国平:这里面无我是什么概念,我想你可能理解成无我就是利他主义,对他人好一些,就叫无我,可能原来无我这个概念不是这个意思,无我是一个佛教的概念,它实际上是指诸法无我,是说世界上一切事物,它都没有一个不变的本质,是为了无自性,没有自己的一个永恒的本质的。那么用到人身上,我们每一个人活到这个世界上来,生命现象背后,没有一个永远不会死的灵魂(生命消失以后它依然存在的一个不死的灵魂)。佛教是不承认灵魂的,按照基督教的严格的用法,灵魂指的是一个人的精神本质,而这个精神本质是可以摆脱肉体存在的,像这样一个东西,佛教是不承认的。

你说自己快乐重要,还是让别人快乐更重要?我觉得最好就是两者是统一的,如果说别人快乐的同时自己感到很痛苦的话,我想别人是不会快乐的。真正要说起来,一个人基础的东西还是自己快乐,我说的自己快乐并不是利己主义,这种自己快乐是说你自己热爱生命,你自己通过享受生命,感受到人生的美好,这是一个基础的东西,只有这样的人他才会给别人带来欢乐,如果是一个悲观主义者,一个苦行僧,我想他也不会给别人带来快乐。

图片



问:周老师您好!在目前这个社会行业跨界现象越来越多,对于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取向于复合型人才,但没有人能精通多个行业,您觉得站在哲学的角度上,对于这种现象,我们应该如何去做以及怎样调整自己内心呢?


周国平:确实是这样,现在是互联网时代,技术发展很快,在职业上人们的变化也很多。所以在这样一个时代,确实需要复合型人才,按照我的理解,复合型的人才是什么呢?复合型人才并不是说你在从事某个职业以前,你对这个职业所需的各方面能力你都具备了,然后你去从事这个职业,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可能为了从事这个职业,你学了很多知识,但是当你能够进入这个职业的时候,这些知识又过时了,所以这个时侯我觉得最重要的并不是你具备各种各样的知识,知识面非常宽,各方面知识你都能精通,这个是不可能的,最重要的是你要有一种学习的能力,一种根据需要自学的能力,那么怎么样才能有这样一种学习的能力呢?

其实很简单,取决于你综合的智力素质,要我说就是,譬如说好奇心、独立思考的能力、按照社会需要,或者自己的兴趣去自主学习的能力,这种能力不是凭空而来的。从小学、中学、大学,包括走出校门以后,始终保持着这种学习的热情,同时又始终保持着按照自己的兴趣来广泛深入的学习的这样一种势头,那这样的人,面对现代这个时代的挑战,我想他比较容易适应。所以简单的说,重要的是要让自己有一个良好的综合素质,养成一种智力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养成一种不断根据需要自学的习惯。


图片


问:周老师您好,作为一个没有太多金钱欲望,经济条件也一般的普通人,我们到底该顺应自己的个性,还是不断挑战自己以匹配不断上升的物质需求? 这两者我又觉得都放不下,前者是内心需要,后者是客观需要,毕竟家庭的运营不是艰苦朴素就可以的。期待您的指导,批评亦可,谢谢。


周国平:这个朋友讲得非常清楚,把自己的矛盾,心理上的苦闷,这种两难讲得非常清楚,我想这样一种矛盾可能很多优秀的人都会具备,我相信你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这种生存的需要,经济条件的要求,过得好一点,赚钱多一点,从物质上来说生活品质高一点。另一方面按照自己内心的想法来生活,这种矛盾都是存在的。

你比很多人要强多了,有些人他内心有精神的追求,但是他觉得他不能很好的去解决生存问题,你不能说生存问题你自己不用解决,让别人让社会来给你解决,没有这样的特权,我觉得一个人解决自己的生存问题,这是一个起码的要求,如果你连这点能力都没有,是说不过去的。你现在的问题是在什么地方呢?你的问题是到底生存的问题解决到什么程度,就可以把主要精力用来满足自己的精神需要了,问题在这里,这个标准怎么定?我也不知道,这个度只有你自己才能掌握。

如果你觉得你经济上的条件已经差不多了,那你的主要矛盾就转变了,满足精神需要成了你更加重要的方面了,所以物质方面你可以稍微降低一点,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满足精神需要上面,当然最理想的情况是,你在满足你的精神需要的过程中,因为精神需要不是一个完全抽象的东西,你一定需要做某些事情,这些事情是你最感兴趣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你得到精神上的满足。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我相信,给你精神满足感的这些事情,你会做得非常好,而这也非常可能,可以让你用这个来挣钱,让你的经济条件变得更好,所以我觉得最理想的状态是去做自己最喜欢做的事,然后得到的副产品就是能够赚钱,我希望有一天你能进入那种状态,这个矛盾就没有了。


图片


问:周老师,想问您一个问题,您对于加缪的荒诞的哲学思想是怎么看待的呢?他是否有一种虚无主义呢?深刻的想这个问题的时候,我认为人本身的矛盾限制了人的自由选择。


周国平加缪的荒诞哲学主要说的问题,我的理解是:他看到人生是没有意义的,是荒诞的,但是,这里面有虚无主义的东西,人生没有意义就是虚无主义——人生这种意义的虚无、荒诞,但这是加缪一种特有的方式——我接受这个荒诞,这本身就是对虚无的一种反抗。

所以他有虚无主义,但是他又有对虚无主义的克服、反抗,就像西西弗的神话一样,西西弗推巨石上山,到了山顶巨石又滚落下来了,他推石头的过程看起来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但尽管如此,作为西西弗来说,仍然要坚持推石头上山,接受这个荒诞。这种对荒诞的接受,对虚无的反抗,本身就开发出了人生的意义。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