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琐忆——章太炎

 知易行难nev5ph 2022-11-13

图片

对章太炎的接触,比王国维要晚,但对章太炎这个名字,知道得比王国维要早。毕竟在上中学时,历史课本里的康有为、梁启超、章炳麟,是作为革命家放在一块背诵的。虽然当时我并不知道,他们都是学富五车的大学者。我想那些在大学没有继续念文史哲的人,也是永远都不会知道了。因为我们那一代人,从小对革命家的理解,都是大老粗似的。后面的两代,不知道好点没有。
中学历史课本上,还有个邹容,在狱中拜章太炎为大哥。邹容写过一本《革命军》,课本上有其书影,那个“革”字写得怪怪的,中间一竖不肯贯穿口字,好像挨了一发炸弹的桥梁,被炸断了。大概是为了古雅,但这样写的“革”是俗体,清高的章太炎应该不会喜欢的,所以不知道为什么。

图片

章太炎瞧不起唐宋八大家,前后七子,曾国藩、龚自珍等几乎所有古人的文章,自然也不会瞧得起《革命军》,但他却说好,说做宣传的话,就该用这样浅显的文字。但白话不更浅显吗?邹容如果写的是完全的白话,章太炎会不会还认他为小弟?
我怀疑自己在整个本科期间,都没有真的看过章太炎。我花了很长的时间在《红楼梦》的各种研究文字上,读了很多的现当代小说,外国小说,翻过一些西方哲学,背诵了所有的王国维等人诗词,生吞活剥了四书五经,对于读这些书的场景,我的脑中有各种各样的记忆,却一点不记得读过章太炎。
可能是研究生时期,翻《清文选》时,读到他的《书黄侃梦谒母坟记》等几篇文章,呀,真的太好了,节奏很好。简洁、清隽、古雅,也有深情,真的比唐宋八大家好,比王国维写的寥寥无几的古文,更不知道好到哪里去了。我那时记忆力还没完全衰退,读了几遍,背了下来。于是去找他的集子看,《太炎文录初编》《太炎文录续编》,哎哎呀,一篇篇读下来,写得真是好。我猜很多人读白话文能分辨好坏,读文言则不然。因为认字还认不全呢,哪有余暇鉴赏文辞。就如我,至今也读不出英文文章的好坏——人家章太炎自吹自擂得没错啊,他就是比唐宋八大家、前后七子、曾国藩、龚自珍写得好嘛。
往往看到他写墓志时,文章背后的韵文,真是古朴烂漫,连押韵都是古韵。看看这个:

其言足兴,不列勋籍。

其默足容,又何詻詻。

盖刚棱其中,而守以淡泊。

彼褐之父兮,孰知吾之精白。

古所谓天民者,其斯人之徒与?

其斯人之徒与

后来去琉璃厂,买到一本《訄书》影印本,看到了他的亲笔墨宝。才知道他的古朴烂漫,是有原因的。他往往会在原稿上涂掉已经写好的字,换上一个生僻字。就像把新造的假古董刻意做旧,可还是好啊,就像我看到那些高仿的越王勾践剑,依旧爱不释手。有些真正的古人作品,不一定比高仿的有美感。
《訄书》很难读,连鲁迅也说点不断,所以我只挑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但又和读王国维那样,由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我摸到了他的《观堂集林》,从此改变了人生轨道;这回我从章太炎的古文,摸到的是他的《小学答问》《新方言》《文始》,又稍微扭转了人生轨道。其实他具体的考据,我不信的较多,论严谨性,都不能和现在很多名家相比,但他那简洁清隽古雅的文辞,和对典籍顺手拈来的渊博,就只能仰之弥高了。仿佛他写那些东西,就是为了考验我们,一个人的大脑里,究竟可以塞进去多少东西。我们只有期待下辈子投胎,才可能寻找机会追赶了。
我常常觉得,章太炎对自己最看重的,恐怕还是小学,其他的文字,都暗藏了其小学修养的恶趣味。不懂小学,不惟他会喷得你满脸唾沫星子,你读他,恐怕get不到他的G点。所以要研究他的人,没有小学修养,我认为永远会隔靴搔痒。你只能去先研读小学,强行脱掉他的皮鞋。
对于在研究生阅览室读《小学答问》的场景,我没有像在双管日光灯下抄《红楼梦》那么清晰,大概因为又年长了四五岁,年龄会摧毁人纯真因之饱含血泪的记忆。到了读研究生的年纪,人已经不再纯真了。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