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郑州暴雨头七,给我们的启示有哪些呢?地铁5号线成了永远的痛

 佳梦竹百科讲堂 2022-11-13 发布于陕西

今天是7月27号,距离7月20号河南暴雨已经过去七天了。地铁5号线,一个很多人每天乘它上下班的地方。这几天,却变成了纪念故人的地方。仅仅一场突袭的暴雨,目前已经夺走了十几个人的生命。

事发后,上海白女士在网上寻找自己的另一半邹先生,第一次刷到这条视频是在抖音上,大概内容是她的先生从上海来郑州出差,告诉她一个星期回家,下午6点发了视频说话很紧急就挂掉了,后来她得知郑州下暴雨洪水进了车厢于是发视频寻求帮助。当时看到这条视频点赞转发和评论蛮多的,心想应该是有人在帮忙寻找了。地铁5号线可以容纳四五百人,暴雨来袭后洪水到了不少人的脖子那里,这中间有一些幸存者,他们用灭火器敲碎了玻璃救了30多个人逃出去,躲过了这场暴雨。还有一部分人选择自救,白女士向先生的同事打听情况,据悉当时水太大不少人选择自救,站在隧道的走廊里抓着栏杆往外走,水流太大邹先生被大水冲走了。

通过多方救援,以及白女士和家人用喇叭录音让工作人员放地铁给先生力量的方式,7月25号邹先生的遗体被找到,经过DNA鉴定他永远地离开了人世。因为出差和暴雨,家里就这样少了一个顶梁柱,少了一个男子汉,少了一个爸爸和少了一个儿子。这个事情告诉我们:特殊时期能不出差还是不要出差;如果必须出差,尽量看看日历是否适合出差;出差前,多查查当地的天气情况,当天河南有没有预报到有暴雨来袭呢?这种情况就跟之前的马拉松一样,意外来了人慌了不知道该怎么救援了,我估计那个时候别说救援了,都想着自己先找个地方躲起来。等大雨稳定后,再考虑救援,其实说白了已经错过了救援时间。

像这种地铁上看到水来了,赶快给家人发消息打电话求救,而且这种电话废话少说直接说重点暴雨进来了救援,家人也不要发太多啰里啰嗦的话,报地址赶快找人;越到紧急的时候越要冷静,看到有人说水到脖子了才想着逃出去,这十有八九都出不去了。地铁上发生的这种情况,确实超乎想象。难道地铁建设的时候就没有想过突发暴雨怎么救援吗?水一直下,排水口的水出不去,地铁里的水越来越多,最后跟河流一样被卷走了。按理说,司机在行驶的过程中应该有机器或者人监控发现天气不对及时停止发求救信号的呀,反正这件事还是感觉不可思议。只能说明一点:人在遇到突发情况的时候,如果外界的预警机制不完善,只有靠自己了。自己靠不上,最后就完了。这个事件,其他省市的地铁站也应该学习分析,如果当地发生这种情况怎么应对,怎么救援,怎么及时地把水排出去?这个地铁5号线以后是否会用作其他用途还是继续载乘客,我们后续再看。

头七,不少市民纷纷拿着鲜花在地铁口祭祀,也有人拿了水果糕点摆放在地上。一个爸爸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他推着一辆自行车;自行车前面的框子里放了几个矿泉水瓶子,不出意外是来的路上捡的;穿着早上送女儿来时的雨衣,戴着墨镜和口罩,放着一个牌子上面显示如下内容:"妞妞,爸爸接你回家。" 有人发视频请求心理医生帮帮他,女儿的离去他已经变得神志不清了,戴着墨镜是为了掩饰内心的痛苦。可怜的爸爸呀,妈妈去哪里了呢?从此,女儿再也回不了家了。早上穿的雨衣送的孩子,这样看来郑州当天是下雨的,下雨的情况下为啥当地还是没有做好紧急应对措施呢?这种雨下的确实太奇怪了。郑州已经是一个省会城市了,如果这场雨下在三四线城市,死亡人数更加严重。所以这场暴雨不单单是郑州的问题,全国的每个省份都应该引起重视,并且在今后的暴雨暴雪突袭中能够沉着应对。其实很多时候,我们经常注重的是事后分析,事后找人问责,但是某种程度上事前预测和应对显得更加重要。

每一次事发生,都有一些人离我们而去。从去年到今年,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珍惜生命,珍惜身边人。这句话可以说贯穿了今年的始终,现在我们补充一句:事前准备充分,做好预警和应对突发措施;事发时心静则凉努力自救;事后对自己说幸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