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79年,巴基斯坦总统布托被处绞刑,行刑前:我是一个无罪之人

 James5291 2022-11-13

1977年7月5日凌晨,刚要入睡的阿里·布托被他的贴身警卫乌尔斯叫醒,看着围上来的士兵,布托苦笑一声,然后望了一眼自己的妻子和女儿,神色平静的从家的大门走出。

辗转了三个监狱,对布托的审判结果终于被巴基斯坦最高法院宣布,看着对自己的审判结果,布托依然神色平静。

在狱友的一阵阵《古兰经》的诵念中,布托接受了死亡。只是在被送上绞刑架的时候,他喃喃低语道:“真主,我没有罪”

一代英杰,掌握巴基斯坦政权近十年的布托就此逝去。

那么这样一个国家元首为何最终落得如此结局呢?临行前他所说的话又代表着什么意思呢?

1977年7月5日凌晨,正在大部分伊斯兰堡的居民正在处于梦乡的时候,外面无数荷枪实弹的士兵们,像提前演练好的一样分批扑向电台、机场等目标,迅速控制了整个伊斯兰堡。

期间有被外面熙攘声音吵醒的居民,他们纷纷探出头去看着窗外的军车,隐隐预感到了这个国家发生了一丝不妙。

此刻的的伊斯兰堡红区的总理府,早就被围了个水泄不通,一排排士兵排着整齐的队伍面向这座官邸。他们接到的命令是抓捕国家罪人布拖。虽然有许多士兵并不理解上级为什么让他们抓捕这位具有传奇色彩的总理,但是军人的职责让他们不得不这样做。

当士兵敲门而入的时候,却没有想到他们的总理布拖早已穿戴整齐,神色平静到像是任何事都没有发生,只是他妻子和女儿脸上由于惊恐和担忧而造成的苍白还未消去。似乎提前得知了自己要被抓捕的消息一样,布托看到士兵们一个个的走入挨个向他们点头示礼。

然后告别自己的妻女,随同士兵们一起走出家门。

当天的凌晨两点半,布托曾经的心腹,陆军参谋总长齐亚·哈克以政变者的身份向公众发布布托因暗杀政敌被捕入狱的消息。这个消息就像是一块巨石一样,砸进了巴基斯坦这个原本平静的湖中瞬间波涛汹涌。

数以万计的巴基斯坦人自发的走向街头,对政变者的行为表示抗议。

国际社会上也有许多国家对此事公开发表声明要求齐亚·哈克政府公正对待布托,中国则希望齐亚·哈克政府无罪释放布托,甚至于布托曾经的死对头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也发表声明称赞布托作为一个优秀的国家领导人不该被如此对待。

这让齐亚·哈克陷入了尴尬的境地,作为布托的心腹,他以为他时刻接触的布托“政治手段低下,得罪了许多人”,那么自己的政变是“理所当然的,是正义的”。

为什么布托能够得到这么多人的拥护呢?做了半辈子军人的齐亚·哈克百思不得其解。

1953年,怀着学成报国的一腔热血,二十五岁的阿里·布托辞去了南安普顿大学讲师的职位,回到了自己的家乡。

而在同一时间,阿里·布托四处奔走,宣扬着他的政治改革主张,他那富有感染力的演讲和他为这个国家所描绘的宏伟的蓝图瞬间得到了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的喜爱,人们称他为:“新生力量的代表”。

这些事情让布托的名声从信德省传到了卡拉奇的总统府,引起了时任总统米尔扎的极大兴趣。

于是米尔扎总统刻意的配合着布托,给了他更多从事政治活动的机会,这让布托有机会跻身于更高的政治界面,让更多的人熟知“布托”这个名字。

在1958年10月阿尤布发动的政变下,米尔扎失去了掌控全局的实力,像一个输光了全身家当的赌徒,灰头土脸的离开了卡拉奇。

而军队统帅阿尤布·汗摇身一变成为了国家元首。

但是布托和阿尤布向来政见不和,如果说前期阿尤布还是一个致力于发展国家的领导人,后期的他则是完全变为了权利的“奴隶”,布托对此深感不满。

终于,在1965的第二次印巴战争,当印度人的飞机来到当时巴基斯坦首都卡拉奇上空时,阿尤布·汗再也捂不住这个国家的疲态。这让他的反对势力看到了曾经的铁腕硬汉再也绷不住自身的弱点,便像一群豺狼一样向他发动进攻。

在第二年的一月上旬,阿尤布·汗接受了苏联总理柯西金的“调停”并签署了那份看似平等的“塔什干宣言”,这个时候,布托看向他的眼神只有失望,于是布托脱离阿尤布·汗政府,出国疗养。

“布托回来了!布托回来了!”

卡拉奇的大街小巷都在传颂着这句话,大家的语气里带着对这个传奇部长布托的信任和支持。在外出的一年时间里,布托总结这十年的从政经验,他深刻的反思这政府的行政行为和治国方式,并提出了自己的主张“社会主义”,并成立“人民党”来对抗阿尤布·汗的军法统治。

布托依靠“人民党”为支撑,“社会主义”为武器,开展了他轰轰烈烈的反对阿尤布·汗军政府统治的浪潮,这一幕落在阿尤布·政府的眼里,引起了强烈的恐慌。

所以阿尤布·汗采取了最无礼和粗鲁的做法,下令逮捕布托,并把他投进了拉合尔集中营,但是他殊不知这种看似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实际上有悖于政治的运转规律,所以他这种做法理所当然的起到了反作用。

人们更加的把布托看作一个英雄,能为民请命的人物,工厂里的工人放下了手中的工具,课堂上的老师放下了教鞭,农民放下了锄头,无数人走向大街进行强烈的抗议并谴责政府的行为。

阿尤布·汗不得不释放布托,并把政权移交给另一位军人叶海亚·汗。这让人民党在群众中树立起了更大的威望,更在下一次大选上,成立了仅三年的人民党成为了巴基斯坦的第三大党。

此刻的布托有着人民的支持,也有着强大的理论武器,但是这个一时间炙手可热的政治新星却面临着更大的政治考验。

根据1970年的全民议会选举结果,人民党成为了第二大党,但是第一大党却是当时来自东巴的人民同盟。所以当这个选举结果出来时,不仅只有人民党的成长速度让人惊讶,东巴人领导了人民同盟更是让一众人惊掉了下巴。

让东巴人担任国家的总理,这是所有西巴的掌权者不愿意看到的。此时东巴人民同盟领导人拉赫曼把总理这个职位放上了买卖的天平,在另一端搁上了“东巴全面自治”的砝码让叶海亚·汗和布托进行选择。

面对断臂和断腿之间的选择,叶海亚·汗和布托这两位西巴的政治对头对视了一眼,瞬间明白了对方的意思:掀翻桌子。于是拉赫曼和人民同盟的一众领导者全被抓进了监狱。

但是前车阿尤布·汗的脚步还没有走远,布托和叶海亚·汗却忘记了学习。所以他俩的这种政治行为被本就不甘心的印度抓住了把柄,1971年12月印度出兵干涉,第三次印巴战争爆发。

这一次战争不仅让东巴成功自治成立了孟加拉国,同时还击溃了本就四处漏风的叶海亚·汗政府。正在以副总理身份在联合国四处游说的布托收到叶海亚·汗政府垮台的消息,立马从美国飞回巴基斯坦接任总统。

此时两任军政府统治的巴基斯坦已经是千疮百孔的局面了,对内人民矛盾挤压,对外战争屡屡失败。但是摆在布托眼前的一件事就是收拾第三次印巴战争的烂摊子,于是布托亲自下场与印度总理进行交涉。

谈判桌上,布托舌战群儒,最大限度的发挥了他原先一个优秀律师的职业素养,最终迫使印度做出让步,最大的保护了巴基斯坦的利益,让巴基斯坦度过了这个风雨飘摇的1971年。

在布托处理完1971年的危局之后,他的子民对他的爱戴更加提升,但是此刻的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自己在联合国的四处游说,在谈判桌上的舌战群图都不能真正挽救这个国家,真正能挽救这个国家的必须是改革。

于是布托在1973年放弃了军法统治,虽然军法统治能提高布托的统治力量,能让他享受更加快意的政治生活,但是他深知这种快意是建立在对国家民主政治严重破坏的基础之上和对子民的严重伤害之上的不符合政治规律的统治。

他不因一人之尊贵而伤害全体国民的利益,所以当新宪法被颁布的那一刻起,在巴基斯坦维持了近三十年的军法统治被舍弃,取而代之的是议会政体和国会选举。

在布托的当政时期,他把砍刀挥向了把握着国家经济命脉的22个家族,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推行重要企业国有化。

两次实行土地改革,甚至于他自己都是这个政策的受害者,但是布托依然义无反顾的推行。

从这个方面来看,布托是一个优秀的国家领导人,此刻的布托掌握着国家的政权,受到无数人民的爱戴,影响力达到了顶峰,走到了他人生的高光时刻。无数人在这个贵族出身的总统身上看到了希望,但是布托的这种做法却深深的伤害了军方和大地主、大资本家的利益。

于是这些人便暗中联合起来,组成巴基斯坦全国联盟开始正面进攻布托领导的人民党,可是人民党早已深得人心。而且布托也正在准备开始新一轮的改革,哪里会在意这些反对党的不痛不痒的攻击。

只是提拔了自己的心腹齐亚·哈克担任陆军总参谋长,算是为巴基斯坦全国联盟的攻讦落一手闲子。可是布托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就是这一计闲子竟然让他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这个时候,掌控了军队的齐亚·哈克面对反对党的许诺逐渐生出了别样的心思,布托也没有注意到,这个在宴会上对自己当众表示绝对忠诚的人的眼神在不停的闪烁。

所以当阿里·布托被自己的贴身警卫乌尔斯告知军队发生政变的时候,他显得惊愕万分,随即他便想通了关节所在。此刻的布托没有感慨自己遇人不淑用人不明,只是平静的说道:“想要杀我,就让他们来吧”。

此时的国际社会听说巴基斯坦政变的消息,包括中国、法国、美国、英国在内的等一众国家在密切关注着布托的去向,要求齐亚·哈克能公正的对待布托,甚至连布托的老对手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都发声明支持布托。

面对着国际舆论,齐亚·哈克感到了恐惧,此刻的他才明白自己的这个老上司拥有多么大的能量。但是木已成舟,从他军人的直觉出发,决定杀死布托一劳永逸并欲盖弥彰的弄了一个委员会去审判布托的罪行。最终来自首都外的三位法官投了反对票,而最高法院的四位法官在齐亚·哈克的授意下投了赞成票。

最终一代传奇布托就此落幕,他留给他的子民的是他的理想:“给人民面包、衣服和住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