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汾阳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

 老房子图书馆 2022-11-13

汾阳路,曾经是上海法租界的一条街道。大体呈南北走向,北起淮海中路,南至岳阳路全长815米。1902年上海法租界公董局越界修筑,以法国驻华公使名命名为毕勋路(Route Pichon)。1914年上海法租界大扩展时划入界内。1943年汪精卫政府接收上海法租界,将其以山西省地名改名为汾阳路。

汾阳路9弄3号原海关俱乐部

优秀历史建筑编号:XH-J-045-II;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4945180000149 海关俱乐部 清 湖南街道

原名称/原(曾)使用单位:海关俱乐部;现名称/现使用单位:住宅

地址:汾阳路9弄3号

层数:2层;结构类型:木结构;建造年代:1898年;保护类别:三类

汾阳路9弄3号原海关俱乐部

全木结构住宅。建筑的最大特征是外墙采用水平向的木板条满铺,看似原木井干式建筑。外型其他特征还有翼角起翘的铁皮屋顶和类似中国古建筑中的斗拱或雀替的柱头,反映了上海建筑中西融合的特点。此外,整幢建筑主体的底部被架空一米左右也是重要特征。

清同治二年(1863年的5月),英国人鲁宾·赫德来到上海,就任上海江海关税务司,兼管长江各口关务。在沪任职期间,建立了中国海关关署,招募了一批西籍高级职员,同时在中国海关关署附近,毕勋路(今汾阳路)9弄3号,建造了这幢中国海关关署俱乐部(俗称小木楼),为现存上海最老的木结构独立式花园洋房之一。一度为某公司办公所用,现为民居。

汾阳路20号原上海犹太俱乐部

优秀历史建筑编号:XH-J-008-IV;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4945190000186 上海犹太俱乐部 民国 湖南街道

原名称/原(曾)使用单位:犹太俱乐部;现名称/现使用单位:上海音乐学院院部办公楼

地址:汾阳路20号

层数:2层;结构类型:砖木结构;建造年代:1905-1911年;保护类别:二类

汾阳路20号原上海犹太俱乐部

汾阳路20号原上海犹太俱乐部

汾阳路20号原上海犹太俱乐部

这里是在沪俄籍犹太人的主要活动场所。上音的前身——国立音专建院之初,作曲、钢琴、声乐、弦乐等各个专业,都有犹太音乐家任教甚至领衔。其中,德国犹太人弗兰克尔更是将奥地利犹太音乐家、西方现代主义音乐代表人物勋伯格的和声体系第一次介绍到中国。他们为上海培养了一批音乐人才,这批人日后成了中国有影响的音乐家,包括小提琴家戴粹伦等十余人。这里至今仍是学院对外事务等部门的办公地。

汾阳路20号原比利时领馆

优秀历史建筑编号:XH-J-008-IV

原名称/原(曾)使用单位:花园住宅(比利时领馆);现名称/现使用单位:上海音乐学院专家楼

地址:汾阳路20号

层数:3层;结构类型:砖木结构;建造年代:1926年;保护类别:二类

汾阳路20号原比利时领馆

汾阳路20号原比利时领馆

上海音乐学院的其前身是国立音乐院,始建于1927年。上海音乐学院1958年迁入现址至今。该楼于1927年起,辟设为比利时驻沪领事馆,其时总领事是瓦.豪特(J.Van.Haute)。从1934年起,比利时公使纪佑穆(Guillaume.J.Baron)滞留上海时,就住在此馆。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领事馆关闭。1945年9月在原址重开。1950年代比利时领事馆关闭后,该楼由部队使用。1958年,著名作曲家、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贺绿汀担任院长期间,上海音乐学院从漕河泾迁入此处,该楼主要作为学院办公、接待专家之用。现在此楼作为上海音乐学院的专家楼,底层开设留学生餐厅。

汾阳路45号

优秀历史建筑编号:XH-J-005-I;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4925190000010 汾阳路45号住宅 民国 湖南街道

原名称/原(曾)使用单位:丁贵堂住宅;现名称/现使用单位:汾阳花园酒店

地址:汾阳路45号

层数:假3层;结构类型:砖木结构;建造年代:1932年;保护类别:二类

汾阳路45号丁贵堂住宅

汾阳路45号丁贵堂住宅

汾阳路45号,协澄洋行设计,辛丰记营造厂承建,砖木结构,地中海式花园住宅,白墙红瓦,正立面入口为券柱敞廊,窗间装饰螺旋形柱。这就是沪上挺有名气的丁贵堂住宅。建于1932年,是海关为总税务司建的官邸。由于担任总税务司职的都是洋人,这座官邸都由外国人占用。到抗日战争时期,丁贵堂开始在总税务司任副职,才住入这幢洋房。新中国成立后,丁贵堂由周恩来总理任命为中国海关总署副署长,举家迁至北京,原宅改为上海海关专科学校。

汾阳路63号南区电话局汾阳路分局

优秀历史建筑编号:XH-J-081-V

现名称/现使用单位:南区电话局汾阳路分局

地址:汾阳路63号

汾阳路63号南区电话局汾阳路分局

汾阳路63号南区电话局汾阳路分局

建于1929年,西方古典风格。建筑为四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总体长方形,外墙为棕红色清水砖墙,转角设隅石,窗框及窗楣处有精美的巴洛克风格装饰。1929年,英商华洋德律风公司建立法租界第一个电话交换所,翌年改为美商上海电话公司,建国后改为南区电话局。

汾阳路79号原法租界公董局总董事住宅

优秀历史建筑编号:XH-J-003-I;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4925180000012 汾阳路79号住宅 天平街道

原名称/原(曾)使用单位:法租界公董局总董事住宅;现名称/现使用单位:上海工艺美术研究所

地址:汾阳路79号

层数:3层;结构类型:砖混结构;建造年代:1905年;保护类别:二类

汾阳路79号原法租界公董局总董事住宅

公董局总董府邸在当时上海的法租界里,其造型有点像美国华盛顿的白宫,因此,有人称之为“小白宫”。

汾阳路79号原法租界公董局总董事住宅

公董局相当于公共租界的工部局,是法租界最高的市政组织和领导机构。早在1860年太平军东进上海期间,上海的几个租界为共同防卫租界,对付太平军而决定联合,市政统归工部局指挥,而当上海的战事稍呈平稳时,一八六三年法国人就提出放弃联合,并自己设立与工部局一样的市政机构,早期也被译作“法租界工部局”,后来为避免机构名称同名,被译为“公董局”,“董”就是“董事”,因为公董局与中国的官制不一样,是由多人组成董事会,设总董一名为最高执行董事,所以被译作“公董局”。

汾阳路79号原法租界公董局总董事住宅

公董局总董府邸位于毕勋路(今汾阳路)79号,于1905年建成。法租界在1900年扩张,西面还只到顾家宅、打铁浜(今复兴公园、太仓路一带)。但法租界当局以通往徐家汇教区为由,不断地向界外筑路,为下一次扩张租界制造借口,到1914年,毕勋路就在法租界内了。毕勋路全长不足1公里,而且道路处在上海偏僻的地带,四周是一些农舍,小河和农田交叉,是个不显眼的地方。公董局总董选择在这里造住宅,据说是为了闹中取静,但也有说他们害怕闹事、不安全,所以躲到偏僻的地方来住。不过,在19世纪70~80年代,在法租界确实闹过几次重大的事件。

汾阳路79号原法租界公董局总董事住宅

抗战胜利后,联合国世界学生组织曾在此办公。解放初期陈毅市长也曾住过此屋。现在它是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的所在地。

汾阳路79号原法租界公董局总董事住宅

这幢花园住宅还是现成的影视拍摄基地,电影电视《南征北战》、《宋氏三姐妹》、《聂耳》等就在这里拍摄。美国前总统里根、英国前首相希思、拳王阿里、埃及总统夫人等都到这里参观过。

汾阳路83号上海犹太医院旧址

优秀历史建筑编号:XH-J-009-IV;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4945190000143 上海犹太医院旧址 民国 天平街道

原名称/原(曾)使用单位:三德堂;现名称/现使用单位:上海眼耳鼻喉科医院10号楼

地址:汾阳路83号

层数:5层(原为4层,后加建1层);结构类型:砖混结构;建造年代:1942年;保护类别:三类

汾阳路83号上海犹太医院旧址

汾阳路83号10号楼,原为三德堂。外观具有简化的古典主义风格特征。主立面对称构图,使用简化的装饰性壁柱。室内外局部装饰具有装饰艺术派特征。

汾阳路108号毕勋公寓

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4945190000169 毕勋公寓 民国 天平街道

地址:汾阳路108号

汾阳路108号毕勋公寓

建于1925年,现代风格的小型公寓。公寓由所在道路得名。建筑为五层钢筋水泥结构,立面竖三段划分,中间微凹,底层矩形门洞有雨厦,两侧二层以上有挑出阳台。双坡顶,方形门窗,底层水泥拉毛墙面,二层以上中间贴黄色面砖,两侧及顶层粉刷浅绿色。

汾阳路150号“白公馆”

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4945190000052 汾阳路150号住宅 民国 天平街道

地址:汾阳路150号

汾阳路150号“白公馆”

汾阳路150号是一幢建于1920年的法国文艺复兴时期风格的官邸式花园洋房。这里曾经是国民党参谋部总长、著名桂系将领、人称“小诸葛”的白崇禧的寓所,因为白崇禧、白先勇父子居住过而名噪海上,人们习惯上就把这栋洋房称为“白公馆”。

这座花园洋房最早是万国储蓄会董事史比尔门的私宅。曾任汪伪行政院长的梁鸿志(福建长乐,1882~1946,近代的政治人物,任伪行政院长,以汉奸罪被处决)也曾经居于此。目前是上海沪剧院所在地。

汾阳路152-156号

汾阳路152-156号

汾阳路152-156号

汾阳路158号

汾阳路158号

优秀历史建筑编号:XH-J-010-IV;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4945190000225 汾阳路152158号花园住宅民国 天平街道

原名称/原(曾)使用单位:并立花园住宅;现名称/现使用单位:并立花园住宅

地址:汾阳路152-154号、156-158号

层数:假4层;结构类型:砖木结构;建造年代:1930年;保护类别:三类

汾阳路158号(和平官邸)曾是戴笠(浙江衢州,1897~1946,国民政府军统局局长)的官邸。

普希金铜像

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4945190000124 普希金铜像 民国 天平街道

地址:汾阳路、岳阳路、桃江路交汇处

为纪念普希金逝世100周年,上海俄侨专门募资在祁齐路(今岳阳路)、毕勋路(今汾阳路)路口建造纪念碑。1937年2月11日,普希金纪念碑揭幕仪式隆重举行。日军占领上海后,普希金铜像于1944年11月被拆除。抗战胜利后,俄国侨民和上海文化界进步人士于1947年2月28日在原址重新建立了普希金铜像,该像由前苏联雕塑家马尼泽尔创作。1966年,普希金铜像在“文革”肆虐中再一次被毁。1987年8月,在普希金逝世150周年的时候,普希金铜像第三次在原址落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