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跨语境视野下的中国古代小说插图叙事*——以明清六大古典小说俄译本为中心(明清小说研究)(高玉海)

 阅读美丽星空 2022-11-13

跨语境视野下的中国古代小说插图叙事*
——以明清六大古典小说俄译本为中心

2019-10-15 07:41高玉海
明清小说研究 2019年3期

·高玉海 罗 炅·

内容提要 近些年中国古代小说插图现象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将研究的视角转向中国古代小说俄文译本中的插图,考察和梳理了《三国演义》等六部中国古典名著的俄译本的装帧和插图情况,结合国内有关明清小说插图的研究成果,分析和总结出俄译本插图叙事的一些规律和不足。

中国古代小说的插图不但数量众多,而且别具特色,其中蕴含着无比丰富的文献价值、文学功能和文化意义,近些年来,许多学术专著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尤其不少硕士或博士论文以此为研究对象,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与此同时,中国古代小说的外译也逐渐成为学术界的热点,但专门探讨中国古代小说外译本插图情况的文章并不多见,单就中国古代小说俄文译本插图来说,笔者只看到前些年高莽先生曾写过一篇关于俄译本《水浒传》的插图的短文,文章描述了1955年和1959年出版的俄文译本《水浒传》的封面、扉页,不过没涉及到《水浒传》正文中的插图。王丽娜在其《中国古典小说戏曲名著在国外》中介绍中国古典小说外译本情况时对插图略有涉及,然或过于简略,或失之于未见原著而导致错误。本文仅就《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红楼梦》《儒林外史》等六部中国古典小说名著俄译本的插图情况,初步探讨俄译本中国古典小说名著插图的特征。

一、六部古典小说名著俄译本插图概况

中国古典小说历来以明代的四大奇书与清代的《聊斋志异》《红楼梦》《儒林外史》为最,由于《聊斋志异》属于文言短篇小说集,其俄译本的出版情况比较复杂,本文选取《三国演义》等六部明清时期的长篇小说在俄罗斯的翻译本为中心,逐一考察它们的插图情况。

(一)俄译本《三国演义》插图

1954年苏联国家文学出版社出版由帕纳秀克翻译的俄文本《三国演义》(120回,两卷本),据王丽娜《中国古典小说戏曲名著在国外》介绍,书前有科洛科洛夫撰写的序言,书附有三国地图、职官表、插图16幅。笔者据俄译本原书核对,书前只有一篇简短的出版说明,并没有科洛科洛夫的序言;插图并非16幅,实际情况是第一卷有插图9幅,第二卷有插图11幅,共计20幅插图。经笔者查考,这些插图均选自清光绪年间上海石印本《增像全图三国演义》,其中第一卷包括扉页的“张飞·刘备·关羽”三人合图,插页包括“张飞鞭打督邮”“貂蝉·吕布·董卓”“吕布刺杀董卓”“吕布辕门射戟”“曹操攻打夏平”“弥衡击鼓骂曹”“关羽义约三事”“关羽千里走单骑”“曹操”“诸葛亮柴桑吊丧”等;第二卷包括扉页的“诸葛亮”单人图像,插页包括“刘备进位汉中王”“关云长刮骨疗毒”“曹丕·许攸·甄氏”“诸葛亮破羌兵”“诸葛亮陇上妆神”“诸葛丞相归天”“丁凤定计斩孙琳”“邓艾偷度阴平”等。按照插图表现的内容来看,这20幅插图中有15幅属于情节插图,5幅属于人物插图,插图以情节事件为主,所有的情节插图不但标注有俄文名称,且标注出插图描绘的情节所对应的小说回目,插图描绘的情节与小说回目及故事情节吻合(插放的位置)。如“张飞鞭打督邮”的插图插放在第二回,插图用俄文标注名称(ЧжанФэйизбиваетду-ю),并且用括弧注明“第二回”(Кглавевторой)。第一卷扉页选用“张飞·刘备·关羽”三人合图,第二卷扉页选用“诸葛亮”单人插图,也比较符合一般读者对《三国演义》的理解。

(二)俄译本《水浒传》插图

1955年苏联国家文学出版社出版了由罗加乔夫翻译的俄文本《水浒传》(70回,两卷本),据王丽娜《中国古典小说戏曲名著在国外》介绍,每卷附有插图5幅,经笔者核对俄译本原著,实际情况是第一卷插图有6幅,第二卷插图也是6幅,上下两卷共计12幅插图。插图具体情况是:第一卷包括“张顺·施恩·李俊”“孙二娘·扈三娘·时迁”“朱仝·花荣”“徐宁·董平·柴进”“解珍·燕青·朱武”“卢俊义”等;第二卷包括“张天师祈禳瘟疫”“雷横·史进·李逵”“公孙胜·吴用”“宋江”“杨志·刘唐”“林冲·鲁智深·武松”等。所有插图均选自清光绪年间上海石印本《绣像全图第五才子书水浒传》,除了第二卷中“张天师祈禳瘟疫”属于情节插图之外,其他都属于人物插图,其中单人图像仅有卢俊义、宋江两幅,其他均为两至三人的图像,共有26个梁山人物。

俄译本《水浒传》插图中的各人物均用俄文标有姓名,唯一的情节插图“张天师祈禳瘟疫”的俄文标识并不准确。更值得注意的是,所有人物插图的插放位置和顺序与小说的情节进展无关。如第三回插图为“张顺·施恩·李俊”,而这回的小说情节根本就没有他们三人出场;再如插图“宋江”被插放在第四十八回情节中,显然并不合适。此外,插图“张天师祈禳瘟疫”本来是《水浒传》的“楔子”,俄译本却插放在第二卷第三十七回“及时雨会神行太保 黑旋风斗浪里白条”情节正文中了。据此,笔者推测可能是两卷本的俄文《水浒传》的插图顺序刚好颠倒了。

(三)俄译本《西游记》插图

1959年苏联国家文学出版社出版了由罗加乔夫、科洛科洛夫合作翻译的俄文本《西游记》(100回,四卷本),据王丽娜《中国古典小说戏曲名著在国外》介绍,书前有译者撰写的序言,并附有13幅插图。经笔者核对,俄译本实际上每卷均有4幅插图,全书共有16幅插图。具体情况是:第一卷包括“唐太宗·魏征”“如来佛·观音菩萨·弥勒佛”“太上老君·赤脚大仙·南极仙翁”“唐太宗·魏征·唐三藏”等4幅;第二卷包括“孙悟空·沙僧·猪八戒”“唐三藏·孙悟空”“金山长老·乌巢禅师”“地藏王菩萨·乌巢禅师·护法伽蓝”等4幅;第三卷包括“太白金星·乌巢禅师”“殷温娇·陈光蕊”“铁扇公主·牛魔王”“托塔天王·木吒·太白金星”等4幅;第四卷包括“蝎子精·鼍怪”“铁扇公主·红孩儿·牛魔王”“猪八戒·沙僧”“龙王敖广·王灵官·二郎神杨戬”等4幅。这些插图均选自民国时期上海的石印本《绣像绘图加批评点西游记》。

俄译本《西游记》所有插图均是小说中的人物图像,每幅插图都配有俄文说明,但插图人物的插放位置和顺序与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无关联。其中有的人物图像重复出现多次,如乌巢禅师出现了三次,魏征、唐太宗、唐三藏、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太白金星、铁扇公主、牛魔王等各出现了两次。个别图像还有俄文标注错误的情况,如第四卷第七十九回插图为“蝎子精·鼍怪”,但俄文名称只标注了鼍怪。

(四)俄译本《红楼梦》插图

1958年苏联国家文学出版社出版了由帕纳秀克、孟列夫合作翻译的俄文本《红楼梦》(120回,两卷本),书前有费德林撰写的《导言:中国的小说和红楼梦》,正文前有清代改琦作于光绪五年(1879)的《红楼梦图咏》中的宝玉、黛玉两幅绣像,书末附有贾氏“谱树”图。这是在欧美出版的第一个全译本的《红楼梦》,第一卷前面选的是清代改琦《红楼梦图咏》中的贾宝玉图像,第二卷前面选的是《红楼梦图咏》中林黛玉的图像。两幅图像分别用俄文标注出“宝玉”“黛玉”名字,两巨册的大书只有贾宝玉和林黛玉的两幅插图,这种情况在俄译本中国小说名著中极为少见,1995年俄译本《红楼梦》再版时则增加了多幅人物绣像插图,均选自改琦的《红楼梦图咏》。改琦的《红楼梦图咏》共有48幅图像,新版俄文《红楼梦》共三卷,每卷选改琦绘制的插图12幅,合计有36幅之多,具体第一卷包括通灵宝玉、贾宝玉、秦可卿、林黛玉、秦钟、元春、探春、惜春、史湘云、妙玉、迎春、巧姐;第二卷包括王熙凤、柳湘莲、薛宝钗、薛蝌、贾蓉、贾蔷、贾芸、尤三姐、北静王、甄宝玉、晴雯、佩凤;第三卷包括李纨、鸳鸯、警幻仙姑、薛宝琴、李绮和李纹、芳官、碧痕、贾兰、袭人、蒋玉函、春燕和五儿、平儿等。这36幅插图包含了小说中的37个人物。

值得注意的是,俄译本《红楼梦》第二卷书末附的“贾氏谱系树”更是别具特色,全图用两棵盘根错节、枝叶繁茂的大树表示小说中贾府的主要人物关系,其中一棵是以贾源为根基的后世子孙,另一棵是以贾演为根基的后世子孙,以枝干的大小表示人物辈分,以树枝上的灯笼表示贾府人物关系。“贾氏谱系树”形象地为外国读者展示出《红楼梦》中贾府几代人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网,笔者不清楚这种“谱树图”是俄文本的原创或是有所模仿,但它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红楼梦》俄译本人物插图不足的缺陷。

(五)俄译本《儒林外史》插图

1957年北京外文出版社出版了由杨宪益、戴乃迭共同翻译的英文本《儒林外史》,著名画家程十发为这部小说的英文本绘制了二十多幅小说插图,第二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儒林外史》中文本也采用了程十发的这些精美的插图。英文版《儒林外史》曾参加1959年在德国莱比锡举办的国际书籍装帧展览,而程十发的插图在展览会上获得了银质奖,同年这套插图还获得了中国华东地区书籍装帧展览一等奖。据笔者查考,程十发的这套《儒林外史》插图从1953年开始创作,完成于1955年,画家采用传统的单线白描勾勒和古代木版画绣像的形式,韵味十足,惟妙惟肖。1959年苏联国家文学出版社出版了由沃斯克列谢斯基(华克生)翻译的俄文本《儒林外史》(55回,一卷本),书前附有译者撰写的《前言:吴敬梓和他的小说儒林外史》,俄译本选取了上述程十发所作的《儒林外史》插图8幅。包括“周进纳监进场”“严监生疾终正寝”“侠客虚设人头会”“匡超人幸得良朋”“沈大脚媒婆说亲”“萧云仙为父送终”“成老爹以茶代饭”“王太棋胜马国手”等,其中除了“周进纳监进场”之外,其他7幅插图均见于1957年英文版《儒林外史》和195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儒林外史》插图。

俄译本《儒林外史》之所以选用程十发创作的插图是有原因的,译者沃斯克列谢斯基(华克生)1957年至1959年在北京大学进修学习中国文学,他师从著名学者吴组缃学习中国古典小说,吴先生建议他研究《儒林外史》,于是沃斯克列谢斯基在访学期间把《儒林外史》翻译成了俄文,还撰写了关于《儒林外史》的论文,因此,译者在俄译本的序言中特意感谢吴组缃对他的帮助。沃斯克列谢斯基(华克生)翻译《儒林外史》依据的中文底本是1954年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儒林外史》,1957年北京外文出版社的英文本《儒林外史》不但附有程十发创作的彩色吴敬梓画像,增加了程十发创作的20幅插图,而且书前有学者吴组缃撰写的序言。师从吴组缃学习的沃斯克列谢斯基(华克生)自然也选用了程十发为《儒林外史》所作的吴敬梓画像和多幅插图。

人民文学出版社《儒林外史》的插图依据小说的情节发展分别插放在相关回目中,而且为便于读者理解和鉴赏,每幅插图均附有简短的文字说明,所有的文字说明全部选自小说作品原文。俄译本《儒林外史》所选的8幅插图也基本按照故事情节的发展插放在相应的回目之中,不同的是,俄译文插图删掉了简短的中文说明,也没附上必要的俄文说明,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小说插图的叙事作用。

(六)俄译本《金瓶梅》插图

明代四大奇书中的《金瓶梅》作为中国古代小说名著俄译本的出版是比较晚的,俄文翻译者马努辛在1969年便完成了《金瓶梅》的翻译,但由于种种原因,直至1977年才由苏联国家文学出版社出版,遗憾的是马努辛翻译的俄译本《金瓶梅》(100回,两卷节译本)内容只是全本的五分之三左右,书前有汉学家李福清撰写的长篇序言《兰陵笑笑生和他的长篇小说金瓶梅》,书后附有译者撰写的注释。俄文本附有《金瓶梅》明末木刻本插图29幅,书后还有译者对这些插图的注释,俄译本在1986年、1993年重印时删去了这些对插图的注释,作为“中国文学丛书”之一种再版。为便于说明俄译本《金瓶梅》插图的位置及中俄文名称的对比,列表如下:

?

?

经笔者逐一核对,俄译本《金瓶梅》的29幅插图均选自明末崇祯年间《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的木刻插图,中文原本每回有2幅插图,共200幅,每幅插图的叙事对应着每回的故事情节。由上表统计可知,俄译本《金瓶梅》选取的插图尽管也分别穿插于正文的叙事文字中,但插图叙事与正文叙事却各自独立,即插图所表现的情节内容与文字表述的故事情节并无对应关系,甚至毫无关涉。如俄译本第一回插图选用了“薛媒婆说娶孟三儿”图像,而西门庆娶孟月楼是小说第七回的故事情节。不过,俄译本的每幅插图均有俄文翻译介绍插图的内容,俄文翻译还考虑到俄罗斯读者阅读的语言习惯,基本采用了意译法。如第69回插图原名为“武都头杀嫂祭兄”,俄译名直译为“武松为哥哥复仇而杀死了潘金莲”。

二、六部小说名著俄译本插图叙事的特点

从上面我们对《三国演义》等六部明清长篇小说俄译本插图情况的统计和梳理结果,根据国内研究明清小说插图的一些理论,我们可以分析出这些长篇小说俄译本插图的一些特点,进而发现一些规律性的结论和不足之处。

第一,从俄译本明清小说插图的选用角度来看,俄译本选用中国古代、尤其近代的木刻、石印本的插图较多,而选用现代、当代的新绘插图较少。上述六种古典小说名著俄译本选用的插图中,除了《儒林外史》选用的是当代画家程十发的绘画作插图之外,《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俄译本选用的均是晚清或民国时期的石印本插图,《金瓶梅》选用的是明代后期的木刻插图,《红楼梦》选用的是清代光绪年间改琦所绘的绣像插图。而且《儒林外史》选用程十发的插图还有着特定的时代印记和个人因素,由此可见中国古代小说绣像插图的强大生命力和广泛影响。

第二,从俄译本明清小说插图的表现内容来看,俄译本选用的人物绣像插图较多,情节叙事插图较少。一些学者认为,中国古代小说插图所谓“绣像”指的是人物插图,所谓“全图”指的是情节插图。以此观照,俄译本中的《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和《三国演义》(即传统意义上的四大名著)选用的多是人物插图;俄译本《金瓶梅》《儒林外史》的全部插图以及《三国演义》的大部分插图选用的是情节插图。有学者认为小说插图的选择具有对小说文本的批评功能,论者认为“无论插图编者有没有意识到,插图编绘的各个关键环节都要求插图作者对小说文本做出筛选和回应,这使得小说插图与生俱来地带有了批评的特性。其批评的有效性不在于树立何种深奥的理论,而在于借用图像特有的形式与'语法’规则对文本进行最为直观的阐释、评价或者情感抒发,进而直接影响读者的阅读和鉴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俄译本小说插图的选择也体现了国外译者、选编者甚至读者对中国古典小说的理解程度和接受倾向。相对于国内读者而言,国外读者更乐于或期待人物插图在阅读文本过程中所起的提示理解或便于欣赏作用。

?

第三,从俄译本明清小说插图的插放位置及与情节的关系来看,俄译本的插图以插页装帧为目的较多,以插图表现的内容对应小说故事情节关联的较少。具体来说,俄译本《三国演义》和《儒林外史》的插图所插放的位置与故事情节关联度最高,如《三国演义》插图不但插放位置与故事情节对应,而且提醒读者该插图属于哪一回;俄译本《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的插图内容与小说情节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或者说随意插放位置,如《水浒传》上下两卷的插图所在的页码竟然完全一样;俄译本《红楼梦》因为只有扉页的两幅人物插图,可以忽略插图与小说情节的关联度。其实,长篇小说插图无论是人物插图,还是情节插图,理论上都应该与故事情节有一定的关联性。著名美学家王朝闻认为明清小说插图应该具有两种性质,一是“应有的从属性”,即插图依附于文本,表达的是特定文本中的特定故事,但另一方面,它也应该具有“相对独立性”,即不依靠文字也能从它的形象本身,表现一定的主题。有学者对此看法提出疑义,认为“当我们在讨论插图时,实则已经有了先入之见,我们对'图’的理解是建立在我们对'故事’熟悉的基础上,那些读'图’所获得的信息实则有所依托。但我们往往忘记了这一'前提’,把一应认识都归结到了'图’本身。很多时候,我们固然没有阅读文本,但我们对插图的理解从来没有超过文本”。从六部古典小说名著的俄译本插图来看,似乎更能支持后者的观点,即小说俄译本的插图如果离开小说文本,几乎不具有任何“独立性”。

第四,从明清小说插图理论一般所说的“图-文关系”来看,俄译本的小说插图的功能比较单一,主要是引起或增加读者阅读文本的兴趣,有的或许对读者能起到阅读提示的作用,但插图的图像叙事功能则极其有限,如果不借助特定的文字说明,甚至很难说具有独立的叙事功能。下表对六部古典小说名著俄译本插图有无文字说明做简单的统计:

?

多数国内学者在研究古代小说插图时都十分关注“语-图关系”,即“图像叙事”与“语词叙事”之间的关系,一般认为前者对于后者有着重要的补充作用,如果在插图中又增加了文字说明则是对“语词叙事”对的进一步提醒或提示。如有学者认为“图中增文”“图外生文”即是常见的两种方法,进而认为“明清小说插图虽然'从文本中来’,但在实现文本对象化的同时,已完全实现了对原有文本的超越,承担起了语词所不能替代的独特叙事功能。”尽管明清小说的插图的确存在这种“图中增文”或“图外生文”的现象,甚至二者兼有,但这些小说俄译本的插图则全部删除了“图中增文”,代之以“图外生文”,这也多少削弱了小说插图的“叙事功能”。如俄译本《水浒传》插图“张天师祈禳瘟疫”只是标注了“道士们”(Монахи),而中文本插图“张天师祈禳瘟疫”则在图中标有文字说明(见图影)。

以上我们通过对中国明清时期六部小说名著俄译本插图的梳理和分析,参照近些年国内学者对明清小说插图研究的视角和理论,得出一些较为粗浅的看法。随着对中国古典文学外文译本研究的不断深入,外文译本的插图也逐渐得到学术界的关注,笔者此文若能抛砖引玉,引起方家重视,则幸甚焉。

注释

:

①高莽《俄译本水浒传的插图》,《俄罗斯文艺》1998年第1期。

②俄文书名:Троецарствие.ПанасюкВ.А.。

③亦见王丽娜、杜维沫《三国演义的外文译文》,《明清小说研究》2006年第4期。

④ 俄文书名:Речныезаводи.РогачёвА.П.。

⑤亦见王丽娜《水浒传在国外》,《古典文学知识》1998年第4期。

⑥其中“张天师祈禳瘟疫”插图俄文标识为“монахи”,意思为“道士们”。

⑦俄文书名:ПутешествиенаЗапад.РогачёвА.П.КолоколовВ.С.。

⑧王丽娜《中国古典小说戏曲名著在国外》,学林出版社1988年版,第109页。

⑨俄文书名:Сонвкрасномтереме.ПанасюкВ.А.МерьшиковЛ.Н.。

⑩俄文书名:НеофициальнаяисторияКонфуцианцев.ВоскресенскийД.Н.。

⑪程十发所作《儒林外史》插图均无名称,这里的名称有的是小说回目,有的为笔者根据插图内容自拟。

⑫朱一玄、刘毓忱编《儒林外史资料汇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2版,第241页。

⑪据笔者考察,俄译本《儒林外史》8幅插图中只有“成老爹以茶代饭”插放在第四十二回内容中,实际上该图表现的是第四十七回的内容。

⑭俄文书名:Цветысливывзолотойвазе,илиЦзиньПинМэй.МанухинВ.С.。参看高玉海《金瓶梅在俄苏的翻译、传播和研究》,《俄罗斯文艺》2013年第2期。

⑮序言的中文节译由陈淳、白嗣宏译,《文艺理论研究》1986年第4期,全译文见方铭编《金瓶梅资料汇编》(黄山书社1986年版);亦收入李福清《汉文古小说论衡》(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⑯毛杰《试论中国古代小说插图的批评功能》,《文学遗产》2015年第1期。

⑰王朝闻《插图的从属性与独立性》,收入《适应与征服:论文艺欣赏》(江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37-141页。

⑱王逊《论明清小说插图的'从属性’与'独立性’》,《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6期。

⑲张玉勤《论明清小说插图中的“语-图”互文现象》,《明清小说研究》2010年第1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