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特色甘坑之一石板路与土楼 ||作者:刘森林

 文化新媒 2022-11-13 发布于四川

网络文学

特色甘坑之一石板路与土楼

作者/刘森林

编辑/天美五星

  甘坑是一个具有300多年历史的客家古村落,为深圳市“十大客家古村落”之一。客家人习惯性称“山涧”为坑,深圳市龙岗区地处丘陵山区,四面环山,过去虽土地贫瘠,但山涧泉眼遍布,泉水甘甜,故谓之“甘坑”。

  现在的甘坑古镇南门前车水马龙,“客家古镇,魅力甘坑”的广告牌耸立在半山腰。山脚下便是南广场,休闲的人们在这儿起舞练拳。你看那展翅欲飞的“白鹭齐飞”雕塑群,多么富有灵气;地面用花岗岩石筑起错落有致的“人”字造型,抽象的描绘出连绵起伏的山峦;地面“弧”型的片瓦,又形象的告诉人们岭南旧时民居特色。其门楼与街道两边的建筑仍保留了典型的岭南风格,在深圳这个商业都市里展示着古镇特色。

  当你从南面穿过门楼,步入古镇,一条用小块青石板镶嵌铺就的大路穿镇而过,左边即西面是以“维以纳”酒店为代表的现代商业楼群,从冰琪淋到肯德基,从现代服饰到各种美食,应有尽有。

  右边及东面则是以“客家土楼”为代表的砖木结构民居建筑。巷中有巷,巷中有店。“小镇玲珑景色,吾店客家风情”的场景就在眼前。

  那拐弯抹角、铺满石板的小巷,让人想起儿时“捉迷藏”的情境。小巷只有一米多宽,已被商家和居民打扮得花枝招展、有声有色,各种花草错落有致,生机盎然。不禁联想起刘禹锡在《陋室铭》中的诗句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中”,悠悠小巷正是“寻古怀旧”的好去处。

  小巧的商铺挂着各具特色的招牌,从前的手工作坊用具、农耕农具等点缀其间。低矮的旧式民居与维以纳现代建筑相比,好比“小不点”。曲径廊坊有一种回味无穷的感觉,让人看到改革开放前甘坑人亦商亦农的生活方式。

  “土楼”是过去客家民居群独一无二的“标致性”建筑,是客家人聚族而居的堡垒式住宅,被誉为“东方古城堡”。在2010年视察永定土楼时指出:“客家土楼是中华文化瑰宝,是大家庭小社会和谐相处的典范,一定要把祖先留下的这份珍贵遗产守护好、传承好、运用好。”

  甘坑土楼为四方楼,是客家土楼中最常见的一种。建筑材料为黄土和杉土混合夯实,墙体厚约30cm,高四层,除第一层有门外,各层的四面均开设有1-2个观察孔,门与观察孔的四边全用条石镶嵌,顶层有围裙墙。整体呈灰白色,因时间的久远和风雨的侵蚀,部分墙面斑驳,黄土裸露。自上而下的条条漏痕 ,就象一位饱经风霜的长者脸上的皱纹,向世人诉说着甘坑古镇的前世今生。

  有意思的是当初建筑土楼的目的是为“防御”外族入侵,而今天却看到土楼顶上红旗招展,迎风飘动的红旗象是在向人们挥手致意。

  土楼的北邻“甘坑博物馆”是一栋三层仿古建筑,土楼与博物馆临街面是一小型广场,地面多用大型麻纹条石铺就,有的条石还保存着原来安装木门的“门斗”和“防滑条”,有的条石上繁体汉字仍清晰可辩,说明这些条石都是后期收集而来,从一个侧面也窥见到甘坑过去的市场繁荣景象和居民经济状况。

  慢步在古镇石板路上,不禁有了想家的念头。我的老家没有山,但有水,一条弯曲的小河,上接长江,下通洪湖,傍河而建的街道,沿街道铺就的青石板路,青石板路两边是散发着杉松木香的砖木结构商铺、民居。临水而筑的码头,不仅给傍河而居的人们,提供了生活的便利,而且引来商贾,得以市场繁荣,在上世纪初就有“小汉口”的美誉。而如今扩宽的水泥路取代了青石板路,钢筋混凝土的楼房取代了昔日砖木结构的阁楼,反而给人一种“丢了魂魄”的感觉。这一点也从一个侧面看到内陆与特区的差异。

  甘坑人既不拒绝新生事物,也不丢弃历史传统,保留古镇原来的样子,及使是维修也是修旧如旧,表面看着是“守旧”,实为超前思维。历经千百年时光洗礼,传承习俗依旧鲜亮,是时间成就了甘坑独一无二,更是独一无二的甘坑,装点了时间长河。

  在一条街道上,古今建筑摸式共存,新旧商业方式融合,这“一街两制”应是甘坑的一大特色。

  上了年纪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儿时所读的“唐诗宋词”,虽时隔几十年,只要提起仍背诵如流。而后来所学的东西,却过目就忘。这就是传统的魅力,历久弥新。特色的印记,才是抹不掉的念想!慢步在这青石板铺就的古镇街道上,那颗飘忽的心仿佛就有了踏实的感觉。无论身在何方,只要稍微点击,就会在心中发出呼唤!


刘森林

2022年7月写于深圳龙岗,2022.11供稿

作者简介

刘森林

刘森林湖北省监利市人,退伍军人,共产党员,在网络文学平台上发表过诗歌、散文,退休后在深圳打工。

平台简介

网  络  文  学

NetLiterature

编 审

天美五星

做时尚之事  话文化之观

正生活之风  扬艺术之能

传播原创文化  弘扬创作精神

  感谢你的关注与支持、让我们在文学的路上同行,路上有你、有我、有她,有我们的点点滴滴。因为有心,所以精彩,因为有情,所以温暖,因为有爱,所以欣赏。原创有你,一路芬芳。

原创投稿渠道:

微信:Aifezhang

微博:@网络文学交流

平台支持:各大新闻网络平台



温馨提示:本公众号网络文学旨在对原创作品公益宣传,同时获天美五星/天美新媒等全媒体支持,全网传播,百度搜索、微信搜索、360搜索、搜狗搜索等都将能检索到发布的原创作品,所发布原创作品均获作者授权、非授权部分会特别注明,欢迎各位文学原者投稿,作品可文字、可音频、可视频等不限于形式......记得为作者点个赞以表鼓励^_^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