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康熙初游苏州

 苏迷 2022-11-13

《苏州日报》2022年11月02日 A12版

  □郑培凯

  康熙六下江南,第一次就去了苏州。

  他为什么要去苏州,是有要务办理吗?看来不是。皇帝南巡是国家大事,为了宣扬江山一统,泽被八荒,是从中央到地方的第一等要务。皇帝巡视天下,动员了文武百官,意在展示浩荡皇恩,让小民感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要登泰山,向天庭报告,“奉天承运”,已经完成帝国的统一;要到南京祭拜明孝陵,告诉百姓苍生,明室已乌,大清当政,江南臣民都要老实听话。去苏州嘛,是想去观赏游历,去“旅游”一番,玩玩。在他心目中,苏州代表的是江南繁华,是酒坊茶肆,是风花雪月,是诗酒风流。他想去看看。天下这么大,朕想去看看。

  在他的《南巡笔记》中,记载康熙二十三年(1684)到达扬州之后,本来是打算先去江宁府(南京)的。十月二十四日,忽然天降顺风,可以顺流而下,于是决定先访金山寺,再到苏州游玩。顺风顺水,波平浪静,第二天早上就到了屹立江中的金山寺,游玩了一整天,夜晚登舟开船。船行经过丹阳、无锡,都没有停泊,一天一夜舟行三百六十余里,二十六日夜间就抵达了苏州。康熙觉得是天意相助,十分得意,还特别记了一笔:“舟人云,从无如此之速者。” 所以,康熙第一次南巡,从扬州沿江而下,先游历了金山寺与苏州,是临时随机的决定,不是预先筹划的南巡要务,不是事先安排好的行程。

  《南巡笔记》记载苏州之行:“廿七日,由枫桥入阊门。登城阅视,士民观瞻,莫不抃舞,有献赋颂者。是日,驻跸城中,念职事人役辛勤远来,遍赏白金,听其各带方物,以示体恤。廿八日,回銮过虎邱。山不甚高,亭榭栏槛,布满其上。千人石高下可容千人,传为生公讲经处,故旁有点头石。剑池在夹崖中,殊可观。平远堂俯瞰虎邱之背,田畴林木,望若错锦。苏民仍列酒坊茶肆,各安生业。管弦竞奏,觉有升平气象。然徒事纷奢,罔知务本,未若东北风俗之朴实耳。”这里说的枫桥,就是张继《枫桥夜泊》所写的枫桥。康熙在十月底夜间抵达苏州城外的枫桥,应该进入了冬季小雪节气,不知是否听到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但是“月落乌啼霜满天”的诗情,那种冬夜寒冷的凄清,是一定有所感受的。第二天登上苏州最热闹的阊门,士民得以观瞻天颜,总是扬尘舞蹈,山呼万岁,让康熙欢欣感动。这天夜里,康熙驻跸在苏州城内,显然十分开心,犒赏随行人员,赏赐了银两,让他们自由采买地方手信。至于怎么采买苏州物产,是苏绣扇骨、糕团点心、书画卷轴,还是当季的大闸蟹与冬酿酒,是否银货两讫,我们就不知道了。

  康熙还写了《吴阊》一诗,表露了他的苏州印象:“鸣銮独上高城望,巷陌遥通水寺斜。土俗惟知斗歌舞,闾阎不解种桑麻。乌啼茂苑千年树,霜冷吴宫十月花。声教四方犹未讫,愿将淳朴变繁华。”在他心目中,苏州巷陌纵横,的确繁华,可是只会享受歌舞升平,不去从事农耕生产,在经济发展与文化风气方面有所欠缺,需要继续努力,让奢华的民风转向淳朴。

  他游览虎丘,因为避孔子的名讳,都用“邱”字。从前山开始游赏,看到满山亭台楼阁,观赏了千人石、生公讲经处、点头石、剑池。在山顶的平远堂休憩,看到山后的田野林木,秀丽如锦绣,欣赏了夕照晚霞。写了《虎邱》一诗:“小阜回冈落照红,长廊曲榭构西东。独怜剑石潺湲水,霸业销沉在此中。”感慨吴王夫差耽情佚乐,终于使得霸业销沉,亡国废邦。

  游玩了苏州之后,康熙才折返原路,经无锡、丹阳、句容,访幸南京。南京有正事要办,要以改朝换代之后的皇帝身份,拜祭明孝陵,向全天下显示大清帝国已经稳稳取代了明朝,江南士子民众不要再痴心妄想反清复明,要老老实实归顺清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