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笔者去了一趟海阳市盘石店镇的大庄村。
大庄村位于海阳民俗旅游公路沿线。去的时候,笔者先取道烟凤公路,过了朱吴镇驻地之后,就转入了民俗旅游公路当中。
当日不算晴朗,不过近处的大山还是看得比较清。走在民俗旅游公路之上,很快就能看到一座巍峨的高山。
这座高山是两峰并立,通体发白(裸露的岩石),中间仅有一道口子分隔。笔者第一眼看到它,感觉很像是两颗缝隙较大的牙齿。
“它的名字不会跟牙齿有关吧?栖霞的牙山就是因三座山峰形如锯齿而得名。”笔者心想。
转过一个大弯之后,在道路旁边遇到一位干农活的大叔。笔者临时驻足,向之请教一番。
这位大叔姓杨,就来自山脚下的“山中涧”村(注:《海阳市镇村简志》载,清光绪年间,杨姓从沟杨家村迁来建村。因此处群山环绕,有河流穿村而过,故命名山中涧村。1962年,分为前后两个行政村,杨姓为主)。他告知:“此山叫做'双崮’,名字应该是因山峰数量和形状而来。”
按照《辞海》的解释,崮指的是四周陡峭、顶端较平的山。听了大叔的介绍之后,笔者又重新端视了这座大山,发现其山顶空间虽然相对有限,但大体也算符合“崮”的定义,加之两峰成双,称之“双崮”,确实贴切。
就位置而言,双崮距离跑马岭(海阳市第四高峰,海拔)较近。大概是因为这一点,《海阳县志》当中并没有专门介绍双崮。双崮的海拔为480余米,较跑马岭主峰稍低,后者海拔为518米。
双崮距离山中涧村很近,而该村又是经典电影《地雷战》的取景地。那么,从逻辑上来推论,双崮很有可能也在电影中出现过。
(▲老电影《地雷战》中的双崮,图中远处居左的那处双峰)
为了验证这一点,笔者回去之后专门重温了一遍这部老电影。而结果也没有让人失望,在影片一开头2分30秒左右(场景是敌人扫荡,我方民兵掩护群众向山上转移),就出现了双崮的轮廓。以双崮为参照物,也大体可以判断出这个片段的具体取景地点,应该就是在山中涧南面的山上,与双崮南北对望。
由于行程匆匆,此次笔者并未登山。但既见之雄壮,又知其之底蕴,加之拉近镜头隐约可看到圩子墙,心中不禁颇为向往。待到机会合适,自当实地探访,届时再与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