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四十年前供销社销售过的几十种商品,有的如今已成为收藏品

 月亮是什么 2022-11-13

前言:七八十年代,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高。国营供销社,承担着人们日常生活品的供应。下面这些商品你都用过吗?

文章图片1

货架上商品琳琅满目

那时的商品虽然不是很全,但满足日常需求还是没问题的。只是人们还比较穷,手里普遍钱不多,除了买食盐酱油醋等一些生活必需品,还是以追求实用节俭为主…

钢笔文具书刊类

文章图片2

长江钢笔

文章图片3

永生钢笔

文章图片4

铅笔

文章图片5

圆珠笔

七八十年代还没有手机,人们学习、做账、以及书信交流等都离不开各种笔。学生用铅笔,大人用钢笔或者圆珠笔。钢笔那时也有名牌,金星、英雄、永生都是当时的知名品牌。质量好的钢笔,可以用几十年。

文章图片6

彩色蜡笔

文章图片7

彩色蜡笔

彩色蜡笔是孩子们的爱物。用来写字画画很漂亮。而且蜡笔主要成分是腊质和彩色染料,经久耐用,断了用火烤烤还能粘上接着用,一盒蜡笔反反复复能用好久。

文章图片8

铅笔盒

文章图片9

铅笔盒

那时的铅笔盒大多是铁质,表面有各种图案,什么小动物、著名风景、历史故事等等。有的盒盖内面印有成法口诀,方便孩子们随时查阅。还有一部分塑料铅笔盒,功能比铁制多一些,有专门放橡皮三角板的地方。

文章图片10

转笔刀

文章图片11

削铅笔刀

用铅笔,就必须配削铅笔刀。那时还没有自动笔芯铅笔,必须自己动手削铅笔。从那时就能看出谁的动手能力好,谁的动手能力不好。记得我同桌女孩,每次削铅笔都弄得跟工艺品一样。每到考试时,都提前准备十来支削好的铅笔备用。转笔刀虽然效率高,但不好用,很容易断铅笔芯。

文章图片12

信封

文章图片13

邮票

文章图片14

信件

没有手机和网络,人们都靠书信与远方的亲人联系。 邮票跟信封,自然也是供销社必须有的商品。那时,小学课本里有一篇专门介绍写书信格式的课文,所以不管文化高低,即使上些年纪的人,大部分都会写书信。

文章图片15

田字格本

文章图片16

方格本

文章图片17

笔记本

上小学时,供销社田字格、方格本五分一个,白报本四分一个,笔记本五毛钱一本,里面还有精美插图。白报本里面没有格,那时,好多孩子为了省一分钱买糖,都是买四分钱的白报本,然后自己用格尺打格。

文章图片18
文章图片19

小人书

小人书,是七八零后最喜欢的读物。几乎每部经典电影,都会以小人书的方式重新展示给人们。什么地道战、平原游击队、还有一些外国题材的都有。有的全篇是钢笔画形式,有的则是影片剧情影像插图。我比较喜欢钢笔画那种,图像生动、且内容表现丰富。

文章图片20

使用珠算

文章图片21

算盘

那时小学珠算是重要必修课,所以算盘也是供销社标配品。而供销社的售货员,也都是录用珠算打的比较好的人。噼噼啪啪一顿响,再配上三个手指的灵活摆动,看起来又帅又有文化。

日用百货类

文章图片22

护肤油

文章图片23

万紫千红润肤脂

文章图片24

雪花膏

文章图片25

蛤喇油

虽然物质生活贫乏,但也抑制不住人们的爱美之心。女孩大多喜欢雪花膏做护肤品,因为是水质的,涂抹在脸上不油腻还显白。而上点年纪的中年大婶,喜欢用老牌万紫千红,或者蛤喇油等更便宜一些的护肤。那香香甜甜的味道,闻起来既不刺鼻,还非常舒适。

文章图片26

飞鹰刮脸刀

文章图片27

飞鹰刮脸刀架盒

文章图片28

刮脸刀

刮脸刀是男人必须品,而刀架盒又有造型美观精致,携带方便等特点,所以深受人们喜爱。还有一部分人舍不得用安全刀片,就用剔头刀刮脸。小时候经常做的一件事,就是帮父亲紧抓着粗布条一头,父亲拿着另一头磨剃头刀……一晃物是人非,父亲都走了十几年了。

文章图片29

火石“磕头”打火机

文章图片30

铝壳油打火机

文章图片31

油打火机也带防风罩

那时销售的打火机都是烧油的,用汽油或者煤油,靠火石摩擦产生的火花引燃。简单的就是铝制的,好一点的有“磕头”式的,还有翻盖式的。站抽烟者旁边,他用打火机点烟那一刹那,先闻道的就是汽油味。打火机用天然气气的很少。我小时候哥哥在城市上班,回来时见过他拿过一款进口打火机是充气的。

文章图片32

火柴盒各式各样

文章图片33

济南火柴

文章图片34

泊头火柴

那时农村还没有天然气、液化气,也没有电饭锅之类的东西。做饭炒菜都是用大铁锅烧柴禾。引火用的火柴,自然也成了每日必需品。虽然哪里产的火柴都有,但感觉最好用最实惠的还是河北泊头的火柴。这个厂家现在没有了,辉煌时,它是国内产量最高、规模最大的火柴厂。

文章图片35

高档暖水瓶

文章图片36

竹编暖水瓶

文章图片37

铁暖水瓶

七八十年代,供销社销售的暖水瓶基本是三种。高档一些的外壳为金属,颜色很靓丽有各种图案,一般多为天津产。而档次低一些的,有竹编和铁制两种。铁制暖瓶上面有好多镂空的“8”字,之前以为是抽象的花生,寓意早生贵子。其实后来才知道,那是做自行车链条后的剩余产物,用来做暖瓶,也是利用了它的最大价值。

文章图片38

搪瓷面盆

文章图片39

搪瓷缸

搪瓷制品也是当时很常用的东西,大到面盆小到搪瓷缸搪瓷碗。它的优点是有瓷器的质感,而且很轻盈。缺点是只要有一处小破损,创面就会越来越大不断锈蚀。而且搪瓷工艺比较复杂成本高,后来逐步淘汰。

文章图片40

手电筒灯泡

文章图片41

电池

文章图片42

手电筒

小时候,手电筒基本家家必备。那时村里没有路灯,走夜路离不开这玩意。有装两节,三节,甚至更多节电池的套,装越多就越亮,但灯泡v数也随之增加,要不然会烧坏。

文章图片43

煤油灯

文章图片44

提灯(马灯)

文章图片45

蜡烛

那个年代经常停电,煤油灯跟提灯也是应急必须品。虽然灯光昏暗,但一家人围着煤油灯吃饭,气氛照常热裂。提灯亮度高,且防风防水,走夜路或者雨天比手电筒还实用。而蜡烛就比较奢侈了,虽然干净卫生,亮度也比煤油灯要高,但一般人家舍不得用。毕竟一毛一根的价格,当时来说不算便宜。

文章图片46

煤油炉

文章图片47

三角牌煤油炉

煤油炉,是当时较奢侈的厨房用品。有的人家灯都省着用,用煤油炉做饭就太浪费了。小时候爷爷退休回家,带来一个煤油炉,用起来满屋子煤油味。但遇到阴雨连绵的日子,没有干柴禾做饭,煤油炉的优势就显现出了,起码吃上热饭不成问题。

文章图片48

粗瓷和面人

文章图片49

釉子面盆

釉子盆,小时候供销社和外来贩子都有卖。分白陶釉子,跟红釉子两种。釉子表面光滑如玻璃,且材质是陶土烧制,既厚重又不容易粘面,非常好用。一般卖釉子盆的,也捎带买各种粗陶水缸或者瓷盘子瓷碗。

服装鞋帽类

文章图片50

绿军帽

文章图片51

蓝工作帽

文章图片52

儿童人造革棉帽

文章图片53

皮棉帽

没经历过哪个时代的年轻人也许不太相信,“绿帽子”特别是在七十年代很流行。一出门,满大街上走着带蓝绿帽子穿蓝绿衣服的人。儿童棉帽款式比较简单,类似军帽那种可折叠设计,但很实用。成人棉帽沿用军队款式。

文章图片54

卡扣腰带

文章图片55

帆布腰带

文章图片56

人造革腰带

皮带,那时人造革和棉帆布材质的比较多,毕竟价格便宜些,纯牛皮的比较少。款式和设计都有浓浓的时代特点,有的卡扣上有一个五角星标志。

文章图片57

旅行包

文章图片58

文件包

旅行包一般远途用来放衣服行李。而文件包主要是中短途随身携带,放一些信件文件花镜之类的东西。白衬衣,蓝裤子,皮凉鞋,黑文件包上衣口袋插一支钢笔,几乎成了村支书出差办事时的标配。

文章图片59

尼龙袜子

文章图片60

夏天款尼龙袜子

现在人们都喜欢纯棉袜子,因为舒适透气好。但那个时代人们最喜欢尼龙袜子,最主要原因是因为结实,能穿的久些。男士颜色大多是蓝灰色,跟现在没多大差异。而女士的袜子色彩艳丽花色繁多,跟现在设计理念刚好相反。

文章图片61

塑料凉鞋

文章图片62

塑料凉鞋

那时的凉鞋都是塑料的,虽然材质硬一些,但很耐穿。穿断了就用钢锯条烧热后烫一下接着穿,一双凉鞋能穿好几年。直到不能穿为止,但也不会扔掉。废凉鞋可以卖废品,或者用来换盘子碗。

文章图片63
文章图片64

帆布包

文章图片65

帆布包

绿军用帆布包,孩子们喜欢当书包用。有的上面还绣着为人民服务的字。脏了能洗,很结实,几十年也坏不了。

文章图片66

海军衫

文章图片67

红背心

那时不管是背心还是秋衣,大多大红大绿色,也有深蓝色。我们队队长就爱穿一件已经褪色的红色背心,一身黝黑的肌肉,谁见谁怕。天冷时他就换一件海军衫,基本上也是补丁摞补丁。

文章图片68

解放鞋

文章图片69

男布鞋

文章图片70

女布鞋

农村穿皮鞋的不多,平时穿布鞋,干活时穿解放鞋。当时虽然几块钱一双,一般人家也不怎么舍得买,都是穿自己家做的“千层底”。衣服鞋子都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那样穿。哥哥穿小了给弟弟,弟弟穿小了再给小弟弟。

烟酒副食品类

文章图片71

香烟基本都是不带过滤嘴的

文章图片72

大前门香烟

文章图片73

恒大香烟

那时,香烟是供销社热销门商品。我们这离着天津比较近,香烟大多是天津品牌。比较好一些的是前门、郁金香、恒大。普通一些的有官厅、玉兰、墨菊。还有两毛左右一盒的战斗、大港、大婴孩等等。

文章图片74

上海麦乳精

文章图片75

天津麦乳精

文章图片76

天津唱成麦乳精

麦乳精,是当时的滋补佳品。不光营养丰富,味道也超级好。开水冲泡后香浓甜美,有麦香和奶香味。干吃味道更香浓。小时候趁大人不在经常偷着吃,那味道至今难忘。

文章图片77

藕粉

文章图片78

藕粉

文章图片79

藕粉

藕粉当时也属于滋补品,产地大多是水域较丰富的地区。河北地区以白洋淀产的藕粉最出名。先用温水调匀,然后热水冲泡成爽滑清甜的糊糊,小时候也很爱喝。

文章图片80

奶糖

文章图片81

奶糖

文章图片82

水果糖

那时的奶糖二分钱一块,水果糖一分钱一块。味道纯正量也足,一块糖含在嘴里,半天都融化不完,而且浓浓的水果香味。奶糖就更好吃了,因为比较纯,咀嚼时有些粘牙,满嘴奶香。

自行车收音机钟表类

文章图片83

矮座钟

文章图片84

高座钟

文章图片85

马蹄表

那时计时都是靠钟表,座钟每半个月上一次弦,平时滴答滴答的摇摆,每到几点钟就打几下,半小时打一下。小时候一个人再家时,对这东西有点抵触,很不喜欢那滴答声,感觉有些恐怖。马蹄表带闹铃,有的表盘上面有鸡吃米的图案,脑袋一动一动的很可爱。

文章图片86

老式木壳收音机

文章图片87

鸿雁收音机

文章图片88

各品牌收音机

收音机属于当时的消遣娱乐品。闲暇时可以听听评书小说、听听新闻摘要。那时电视机还比较奢侈没有普及。收音机也是人们了解外界事物的一样重要设备。

文章图片89

金鹿自行车

文章图片90

自行车价格比较高了,二百多的售价,在当时也属于奢侈品,跟现在添置一台汽车差不多。农村普遍喜欢加重型的,平时骑行可行,还可以带一些货。上海产凤凰永久,天津产的飞鸽红旗,青岛产的金鹿,沈阳产白山,都是比较受欢迎的品牌。而且有大梁设计经久耐用。而一般农村家庭都是骑“铁驴”,就是自己组装的那种,镀锌管结构的,能带几百斤货,价格比买成品名牌便宜许多。

文章图片91

缝纫机

文章图片92

缝纫机

那时的缝纫机在农村也算是大件高档商品,不是每家都有。手巧一些的女主人,会用它缝制内衣、补旧衣服、做鞋帮等。一台缝纫机确实方便了很多,还可以把大人穿过的旧衣服改成小孩穿的,也变相节省了一些钱。

结语:七八十年代特色的东西还很多,篇幅的关系就先写到这,希望此文能给你带来一些美好的回忆。欢迎留言评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