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诗鉴赏辞典》第七百六十九首《江边柳》(雍裕之)

 shineboy1 2022-11-13

图片

 【篇目】

 【作品介绍】

 【注释】

 【译文】

 【作者介绍】

 【赏析一~~赏析三

 江边柳

【中唐·雍裕之·五言绝句】


袅袅古堤边, 青青一树烟。
若为丝不断, 留取系郎船。

   拼音版


niǎo niǎo gǔ dī biān , qīng qīng yī shù yān 。
袅袅古堤边, 青青一树烟。
ruò wéi sī bù duàn , liú qǔ xì láng chuán 。
若为丝不断, 留取系郎船。

图片

[作品介绍]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古堤春柳图,匠心独运将柳枝比喻成系船绳,表达了思妇对于夫君强烈的爱恋不舍之情。

图片

[注释]


1、袅袅:形容垂柳随风摆动时的样子。
2、若为:倘若。

图片

  [译文] 

袅袅古堤边,青青一树烟。
古堤旁江柳袅袅,青青的细柳枝如青烟般铺开。
若为丝不断,留取系郎船。
若想要这些枝叶不被折断,应该把郎君出远门的船儿系好留下。

图片

  [作者介绍]


雍裕之:唐朝人(约公元八一三年前后在世)字不详,蜀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宪宗元和中前后在世。有诗名。工乐府,极有情致。贞元后,数举进士不第,飘零四方。裕之著有诗集一卷, 《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赏析


古人常借咏柳以赋别,这首诗也没有脱离离情的旧旨,但构思新颖,想象奇特而又切合情景。
诗的一、二句,寥寥几笔,绘出了一幅美丽的古堤春柳图。古堤两旁,垂柳成行,晴光照耀,通体苍翠,蓊蓊郁郁,袅袅婷婷,远远望去,恰似一缕缕烟霞在飘舞。“袅袅”、“青青”,连用两个叠字,一写江边柳的轻柔婀娜之态,一写其葱茏苍翠的颜色,洗炼而鲜明。前人多以“翠柳如烟”、“杨柳含烟”、“含烟惹雾”等来形容柳的轻盈和春的秾丽,这里径直用“一树烟”来称呼柳树,想象奇特,造语新颖。只此三字,便勾出了柳条婆娑袅娜之状,烘托出春光的绮丽明媚,并为下面写离情作了反衬。
三、四两句直接写离情。咏柳惜别,诗人们一般都从折枝相赠上着想,如“伤见路旁杨柳春,一重折尽一重新。今年还折去年处,不送去年离别人”(施肩吾《折杨柳》);“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遥忆青青江岸上,不知攀折是何人”(白居易《忆江柳》)等等。雍裕之却不屑作这种别人用过的诗句,而从折枝上翻出新意。“若为丝不断,留取系郎船”,诗人笔下的女主人公不仅没有折柳赠别,倒希望柳丝绵绵不断,以便把情人的船儿系住,永不分离。这一方面是想得奇,说出了别人没有说过的语句,把惜别这种抽象的感情表现得十分具体、深刻而不一般化;同时,这种想象又是很自然的,切合江边柳这一特定情景。大江中,船只来往如梭;堤岸上,烟柳丝丝弄碧;柳荫下画船待发,枝枝柔条正拂在那行舟上。景以情合,情因景生,此时此刻,萌发出“系郎船”的天真幻想,合情合理,自然可信。这里没有一个“别”字“愁”字,但痴情到要用柳条儿系住郎船,则离愁之重,别恨之深,已经不言而喻了。这里也没有一个“江”字、“柳”字,而江边柳“远映征帆近拂堤”(温庭筠《杨柳枝》)的独特形象,也是鲜明如画。至此,“古堤边”三字才有了着落,全诗也浑然一体了。
中唐戴叔伦写过一首《堤上柳》:“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行人攀折处,是妾断肠时。”由“丝”而联想到“织”,颇为新颖,但后两句却未能由此加以生发,而落入了窠臼;它没有写出堤上柳与别处柳的不同之处,如果把题目换成路边柳、楼头柳也一样适用。其原因在于诗人的描写,脱离了彼时彼地的特定情境。两相比较,雍裕之的这首《江边柳》匠心独运、高出一筹。
佚名
图片
赏析


这是一首独出新意而含傻趣的抒情小诗。

江岸古堤上,一棵棵柳树绿荫成行,轻盈的柳枝在江风的吹拂下不断飘荡;远远望去,柳荫团团,象绿雾,似青烟,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这就是作品前两句描绘的江边风采。接着,作品推出近景,写一位女主人公与柳树的对话。女主人公问柳树:“若为丝不断”——柳枝折断之后,为何树皮不断,还有半片留在树枝上?柳树的回答极为绝妙,它告诉这位姑娘:“留取系郎船”——留下来是为了扣住你郎君的船只,不让他远走天涯。

作品的立意别出新裁,很有独创性。

开头写江,写柳,为下文写系船、折柳张本铺垫,构思已属周密;但是,作品构思之妙更在于:作品跳出了江边送行、折柳赠别的窠臼,说是要以柳枝皮系船留人。因此,同样是以柳写离情,折柳系船之情就要比折柳赠别之情更深一层。用旧典而出新意,实属难得。

作品的新颖构思,生动地表达了女主人公的痴情。她把自己对郎君的一腔深情转移到柳树上,与柳树对话,表现了可爱的痴态;柳树的答话如此正中她的下怀,也是她的痴情所致——柳树其实是不会说话的,柳树的回答之言,不过是她自己的愿望,自己的痴想。她想象中的柳树答话那么风趣,使她的傻气中又显露出天真的性情、美好的心灵。

佚名

图片

赏析


前言:

形容春天,人们最先想到的,总是“柳丝摇曳”、“柳吐鹅黄”等词汇,因为,柳是春天的使者,春风一到,最先返绿泛青的总是河边的依依垂柳。

但是,柳树又是人们惜别的载体,“灞桥折柳”,“折柳送别”、“满城风絮”,等等,它似乎又带着许多的离愁别绪。

自古以来,写柳的诗词数不胜数,一句“未若柳絮因风起”,为东晋才女谢道韫博取了“咏絮才”的美名,柳絮喻雪花,形神兼备,真可谓神来之笔。

谢道韫的“柳絮因风起”有着对春暖花开的美好向往,充满诗情画意,而唐代诗人雍裕之则别出心裁,以柳絮喻白发,表达了对年华易逝的珍惜之情。

雍裕之是一个屡试不第的落魄文人,在大唐灿烂的诗坛上并不怎么显眼,但是,他的清新隽永,空灵蕴藉,却可以令人一眼万年。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他的两首写柳小诗,一起来领略他的清新美好,和其独树一帜的诗风。

无风才到地,有风还满空。

缘渠偏似雪,莫近鬓毛生。——唐 雍裕之《柳絮》

简译:没有风的时候它们才会落到地上来,有风的时候就漫天飞舞。轻轻袅袅好似雪花翩飞,谁都不希望它们粘到自己的头发上。

赏析:雍裕之这首咏物诗,没有具体的形态描摹,完全是以神似取胜,整首诗没有一处提及“柳絮”二字,可读者读完全诗,感觉到那洁白轻盈的柳絮就在眼前飘舞,仿佛触手可及,它是那么的鲜明,那么的具体。

若论写景状物,雍裕之绝对是个高手,这一点无需质疑。你看,他只从无风和有风这两种状态中,就提炼出了柳絮纤细轻灵的特点,无风时它们轻飘飘慢悠悠地落地,有风时哪怕是清风微拂也会即刻随风起舞。

缘渠偏似雪,莫近鬓毛生。诗的后两句转入抒情,不论形状还是颜色,柳絮都与白雪相似(这里的“缘”是因为的意思,而“渠”则代指柳絮),所以人们都不愿意让它们粘到自己的头发上。

因为,如果那样的话就像白了头发一样,把自己都显老了,尽管人人都知道年华似水,谁也不能青春永驻,可又有哪一个人甘愿华发早生呢。

全诗至此,整体意境就得到了一个质的升华,从一开始的咏物到后来的借物抒情,看似不着痕迹,却是无声胜有声,令人读来即会有情趣盎然之感,又会情不自禁地会心一笑,真是一首咏物抒情的佳作。

袅袅古堤边,青青一树烟。

若为丝不断,留取系郎船。——唐 雍裕之《江边柳》

诗文简译:春天,古堤两岸一排排阿诺多姿的垂柳葱茏苍翠,远远望去,随风摇曳的柳枝如飘舞的青青烟霞一般。

如若这柔软的柳枝如韧丝一般绵绵不断该有多好,那样,就能系住心上人远行的小船,有情人长相守,不离别,该有多好。

诗文赏析:“袅袅”,“青青”,两个叠词,一写柳枝的形态,一写柳枝的色彩,极其逼真形象。

晴空下,春风里,袅袅娜娜的柳枝随风摇曳,体态轻盈柔美;杨柳堆烟,郁郁葱葱,处处皆是浓得化不开的绿色,真是叫人赏心悦目。

江边的春日,因为有了这些青翠欲滴的柳树,愈加的绮丽明媚,令人流连忘返。

春天这么美,如果没有离别就好了,可是,那心上人还是要远行,江中的小船即将离岸,孤帆远影,空留牵念。

若为丝不断,留取系郎船。既然无法挽留,就只能寄希望于江边的丝丝垂柳,求你把柳枝在伸长一些吧,好去系住心上人的船只,别让他远行。

诗的前两句写春日江边的美丽景色,后两句写有情人的依依惜别,虽然没有一个“离”字,亦没有一个“愁”字,但是,却处处都是不舍和牵挂,处处都是离情别绪。

咏柳惜别,不说惜,亦不写别,只写送行人的心理活动,离情之重,别恨之深,自是不言可喻。

人生自是有情痴,多情自古伤离别。雍裕之的这首江边柳清新自然,别具一格,可谓匠心独运,技高一筹。

写在后面:

在史籍资料中,关于雍裕之的记载少得可怜,唐朝人,出生年月日不详,大约唐宪宗元和中前后在世。

据载,贞元后,其久试不第,从此萍踪不定,但是,虽是郁郁不得志,但是,后世的读者从其诗文中却读不到一丝的愤世嫉俗和哀怨忧愁。

雍裕之有诗名,且其诗极有情致,写景状物纯粹干净,清新脱俗,极富韵味,令人见之忘俗,《新唐书艺文志》辑有其诗一卷。

杨柳青青,柳色年年新绿,柳絮也好,柳丝也罢,都是温暖的人间烟火,就如以上分享给您雍裕之的两首写柳小诗所体现出来的那般,现世安稳,流年静好……

佚名
图片
图片

点击辑期图标,畅游古诗文世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