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改变提问,改变人生》:掌握正确的提问思维,助你实现人生翻盘

 天府小小爸 2022-11-13

前几年有一档名为《十三邀》的访谈节目,上映之前观众满怀期望,但看过之后却出现了很多负面评价。

并非嘉宾不上档次,相反出镜的都是各行业的名人。可无论来的是谁,主持人总是会让原本轻松愉悦的探讨变得十分尴尬。

虽然知道主持人没有恶意,可只要他的某些问题一出现,观众就会产生厌恶。

你的生活中是不是也有类似情况:

明明是关心孩子,他却总是用几句敷衍话来打发,不愿意多交流;

明明是想帮同事推动工作,他却总与你针锋相对,经常搞得不欢而散;

明明不是自己造成的问题,却总忍不住自我责备,而问题依然是问题……

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或许就在于你的提问方式不够妥当。

亚当斯博士的《改变提问,改变人生》一书,能够帮助你解决这些困扰。

这本书用虚构的人物故事,生动展现如何通过正确提问摆脱批判泥潭,有效解决工作生活中的沟通问题,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实现事业成功、家庭美满。

一、评判者状态VS学习者状态

遇到困境时,你的脑中会出现下面哪种想法:

一种是“我怎么这么失败?”“我还能坚持多久?”“为什么有那么多烦心事?”“上司为什么逼这么紧,要求这么多?”;

一种是“我的目标是什么?”“我的责任在哪里?”“我还能做什么?”“对方在想什么、有何感受,他想要什么?”。

第一种叫“评判者状态”,它源于人类的天性。处于这种心态的人会本能地用已有认知对事情做出判断,依靠个人习惯进行评价,在不符合自我标准时往往会通过否定、贬低、攻击他人等方式进行自我保护。

第二种叫“学习者状态”,拥有这种心态的人绝大部分是后天培养的。他们更关注于解决困境,而不是只想让自我感觉良好,他们愿意思考、学习,勇于放下面子,承认自身存在不足。

“评判者状态”关注人,试图分出高低胜负,有时是与别人争,有时是与自己争;“学习者状态”关注事,专注解决问题,不在乎谁输谁赢。

人总是不断遇到困境,在困境前必须要进行一次选择。

选择做“评判者”,会让我们深陷批评、指责的泥潭,不断否定自我、否定他人,既不能有效解决困境,也无法获得内心平静;

选择做“学习者”,会让我们源源不断地收获知识和经验,发现新的可能性,实现能力提升,最终人生翻盘。

二、如何建立学习者状态

处于评判者状态的人,会把所有不如意的事情都视为障碍,同时会把造成障碍的责任归咎于自己或他人(的主观)。

他们会给自己和周围人带来极大的压力,会引发很多怨恨和冲突,导致人际关系紧张。他们通常不容易获得别人的信任,难以与他人合作,往往也不能有效应对挑战。

如果领导者是这样,那么团队的士气通常并不高,整体工作效能也会比较低。

无论在生活还是工作中,我们都要避免进入评判者状态,多用学习者的思维,多去欣赏自己和他人的优势,多去关注哪些事能够解决困境

作者将建立学习者状态的方法称之为“ABCD选择法”。

A(Aware觉察)——我现在是处于评判者状态吗?我是否正在为了维护自尊而忽略事情本身?

B(Breathe 深呼吸)——我是否需要停下来、退后一步、冷静一点,更客观地来看这件事?

C(Curiosity 好奇)——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实真相是什么?我遗漏了什么?我在逃避什么?

D(Decide 决定)——我的决定是什么?我选择做什么?

如果已经进入了评判者状态,也并非不可挽回,只要能够及时察觉,依然有机会转换到学习者。

三、学习者应该如何提问

作者给了12种正确的提问方式:

1.我想要什么?

2.我有哪些选择?

3.我都做了哪些假设?

4.我该承担什么责任?

5.这件事我还可以从什么角度来看?

6.对方在想什么,感受如何,他想要什么?

7.我错失了什么,或者我在逃避什么?

8.从这个人身上或这件事本身,我能学到什么?从这个错误或失败中,我能学到什么?从这次成功中,我能学到什么?

9.当前最有意义的行为步骤是什么?

10.我应该向自己或他人提出哪些问题?

11.我怎么才能把这件事变成双赢的局面?

12.有什么样的可能性?

这些问题的共同特点,是不包含任何指责,没有任何情绪化的思维,只是在关注事情,关注如何解决困境,关注如何从中获得经验教训。

四、写在最后

遇到任何困境,都要进行有意识的、清醒的应对和处理,更多地去关注做哪些事情能够解决困境,而不是推卸责任、争取面子。

遇事责怪人,或许能够获得一时的面子,但会失去里子,最终也会失去面子;遇事解决事,看似会失去一点面子,但会赢得里子,最终也会获得更大的面子。

要珍视无知,这是学习的基础,也是一切创造力和创新的基础。

要用开放的心态面对一切可能性,甚至希望有意外和惊喜发生,不固守旧的观点、立场或答案,而是用新鲜的眼光观察和思考。

“理性的谦恭”是一种需要刻意培养的成熟心态,而培养的前提,是能够承认我们永远不可能知道所有的答案。

你的生活与工作是什么样的状态,就取决于你面对困境时会提出怎样的问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