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原则 本文的主要内容有防治原则、治未病、正治反治、标本缓急、 扶正祛邪、调整阴阳、调理脏腑、三因制宜,不含调理精气血津液,精与气可参“道与法类(精与气)”。其中防治原则的内容主要是治则和治法的区别、治则治法的内容和层次、治则治法与病机的关系。 ![]() ![]() 治未病 2017N115X下列各项中,属于增强正气以养生防病方法的是 A.顺应自然 B.养性调神 C.避免邪气外侵 D.锻炼身体 答案:ABD 模拟:下列各项属于防止病邪侵害以养生防病的是(多选) A.药物调养 B.养性调神 C.避其邪气 D.药物预防 答案:CD 2016N14A治未病强调'法于阴阳'的含义是顺应自然 2013N14A“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属于顺应自然的调养原则 未病先防是从正气和邪气两方面,进行预防的。 (一)扶助机体正气以养生防病 1.顺应自然 2.调畅情志/形神兼养 3.饮食有节/调摄饮食 4.起居有常/劳逸适度 5.锻炼身体 6.益肾健脾 7.针灸、推拿、药物调养 (二)防止病邪侵害以养生防病 1.避其邪气 2.药物预防 既病防变包括①早期诊断、②防止传变,两个方面;如1992N78B见肝之病,当先实脾。 防止传变包括①阻截病传途径、②先安未受邪之地,两个方面。 2018N9A“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出自 B.《难经》 “冗长字多” D.《伤寒论》“精练四字” 2014N14A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伤寒论)属于 先安未受邪之地 2012N14A温热病伤及胃阴后,在甘寒养胃方药中加入咸寒滋肾之品,意在 先安未受邪之地 愈后防复 1.谨防劳复,形神过劳、早犯房事或房事过劳; 2.谨防食复,饮食不节、不洁、饮酒等; 3.谨防情志,损伤气机和脏腑导致疾病复发; 4.谨防药复,不可滥投补剂。 正治反治 正治反治,记为“从者反假,逆者正真”。即从治反治是针对假象,顺从寒热治疗;逆治正治是针对真象,逆着寒热治疗。 2013N130X下列关于“正治”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逆治/正治:(逆者正真) 从治/反治:(从者反假) 2015N130X下列叙述中,属于从治法的是
热病反寒,以寒治寒
真寒假热,以热治热
两者均是,湿热阻滞,需要清利,即清热通利
标本缓急 病为本,工为标,标本不得,邪气不服,此之谓也。 2021N9A下列关于标本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正气为本,邪气为标 B.症状为本,病因为标 C.先病为本,后病为标 D.里病为本,表病为标 答案:B 2019N114X下列关于疾病过程中标本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正气为本,邪气为标 B.病因为本,症状为标 C.先病为本,后病为标 D.脏腑病为本,肌表病为标 答案:ABCD 2017N9A热病过程中,热邪里结,阴液受伤,应选择的治则是 A.治本 B.治标 C.先治本后治标 D.标本兼治 答案:D 模拟:以下属于“标本兼治”的有 A.痢疾患者,饮食不进,下痢不止 B.脾肾阳虚,全身浮肿 C.热邪里结,耗伤阴液 D.脾虚气滞,食少纳呆 答案:全选! 标本兼治适用于标本俱急或标本俱缓,或者单纯治标或治本效果不佳时。 模拟:下列属于“急则治标”的有 A.剧烈疼痛 B.气息喘促 C.二便不通 D.严重腹水或水肿 E.宿有痼疾,复加外感 提示:急则治其标,适用于危重症或某些疾病的发作期。 如大出血、剧烈疼痛/呕吐/腹泻;二便不通,严重腹水或水肿,气息喘促等;再如原有痼疾,复加外感,当先解其外。 模拟:下列属于“缓则治其本”的有 A.气虚自汗 B.气息喘促 C.肺痨咳嗽 D.温病后期,胃阴亏虚 E.宿有痼疾,复加外感 提示:缓则治本,对慢性病或急性病的恢复期有重要意义。如气虚自汗、肺痨咳嗽、温病后期伤阴 此外:急也可以治本。亡阳虚脱时,回阳救逆就是治本;气随血脱时,急用独参汤益气固脱也是治本。 《标本病传论篇第六十五》: ![]() 扶正祛邪 2021N115X扶正与祛邪兼顾适用于 提示:扶正与祛邪同时使用,即攻补兼施,适用于正虚邪实或虚实错杂都不甚重的病证。 提示:虚证腹满,以补开塞,塞因塞用 提示:应先活血化瘀止崩漏,而后补血扶正
![]() 扶正祛邪的运用原则: ①扶正用于虚证,祛邪用于实证(单独运用); ②辨清先后主次:对虚实错杂证,应根据虚实的主次与缓急,决定扶正祛邪运用的先后与主次;(同时运用或先后运用) ③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 调整阴阳 调整阴阳,就是针对阴阳失调的病机而设。阴阳失调包括阴阳偏胜、阴阳偏衰、阴阳互损、阴阳格拒、阴阳转化、阴阳亡失等病机,对应实寒实热证、虚寒虚热证、阴阳两虚证、寒热真假证、寒热转化证和亡阴亡阳危重证。 (一)损其有余 1.泻其阳盛: 针对“阳胜则热”的实热证,热者寒之; 针对“阳胜则阴病”的实热证兼阴虚,清热滋阴 2.损其阴盛: 针对“阴胜则寒”的实寒证,寒者热之 针对“阴胜则阳病”的实寒证兼阳虚,散寒温阳 (二)补其不足 2006N110X阴阳偏衰的治疗原则是 A.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B.阴中求阳,阳中求阴 C.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D.虚则补之 答案:ABCD 1.阴病治阳(阳虚则寒证): 2013N3A“阴病治阳”的含义是→阳虚内寒→D.补阳以制阴(注意是制阴,不是配阴)→2016N13A“益火之源,以消阴翳”→2010N14A阴病治阳的具体应用是诸热之而寒者,应益火之源←1995N1A“益火之源,以消阴翳”适用于→E.阳虚阴盛 2.阳病治阴(阴虚则热证): 2015N13A“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属于阳病治阴/滋阴降火 2009N13A“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是指阳病治阴/阴虚内热 1999N13A“诸热之而寒者,取之阳”是指阴病治阳/阳虚内寒 提示:取谁即治谁,治谁谁虚。 3.阴阳互求(阴阳互根): 2008N3A确立“阴中求阳,阳中求阴”治法的理论依据是 阴阳互根互用 2019N3A“阳中求阴”→求谁补谁→补阴时适当补阳 2002N3A《景岳全书》“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治疗法则是指C.阳中求阴,阴气得复。 提示:“阴”的泉源不竭,求的是阴,补的是阴, 只不过是加了一两味阳药, 以阳为用,故为阳中求阴。 2018N107X下列病证中,不宜采用“阴中求阳”治则的是 A.阳虚证 B.阴虚证 C.阳热证 D.格阴证 答案:BCD 模拟:不宜采用“阳中求阴”治则的是(多选) A.阴虚证 B.阳虚证 C.阴寒证 D.格阳证 答案:BCD 4.阴阳格拒 阴阳格拒是真寒假热或真热假寒的病机。属于“从者反假”,从治反治范畴。 实际上“真寒假热”就是“寒证”,“真热假寒”就是热证。 就本质而言,还是热者寒之,寒者热之,仍然属于阴阳制约(真题考过) 就假象而言,真热假寒是“寒因寒用”;真寒假热是“热因热用”。 1996N127X在下列治法中,以阴阳制约为依据的是(制约) A.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B.阳中求阴,阴中求阳 C.阴病治阳,阳病治阴 D.热因热用,寒因寒用 排除B 5.亡阴亡阳 回阳固脱,救阴固脱 ![]() 调理脏腑 这一部分主要考察五行治则,是送分题。 (一)脏腑补泻 1.补虚泻实 2.调理脏腑气血阴阳 3.顺应脏腑生理特性 (二)协调脏腑关系 1.五行生克的治则治法 相生的治则治法包括滋水涵木法、益火补土法、培土生金法、金水相生法、益木生火法。其基本治疗原则是补母和泻子,即《难经》:“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 相克的治则治法包括抑木扶土法、泻火润金法、培土制水法、佐金平木法、泻南补北法。其基本治疗原则是抑强和扶弱。 2.脏腑相合的治则治法 脏腑的生理和病机相互配合,脏行气于腑,腑输精于脏。根据脏腑相合理论,治疗脏腑病变,除了直接治疗本脏本腑之外,还可以脏病治腑,或腑病治脏,或脏腑同治。 2019N106X符合五行相生规律的治法是 A.滋肺益肾 B.滋肾养肝 C.泻心清肝 D.泻肝清肺 答案:ABC 2015N3A下列各项中,宜遵循五行相生规律施治的是 A.水不涵木 B.水火不济 C.水不疏土 D.木火刑金 答案:A 2017N3A心火亢盛引动肝火而致心肝火旺者,根据五行理论应选择的治则是泻子 2010N83B肝火炽盛,有升无降的治法是实则泻其子(木生火,泻心火) 2016N3A“益火补土”法适用于脾肾阳虚证 2011N83B肾阳虚损以致脾阳不振的治法是益火补土法 2006N4A下列选项中,与相生规律无关的治法是 A.滋水涵木 B.益火补土 C.培土生金 D.金水相生 E.培土制水 2011N2A抑木扶土法的理论基础是五行相克 2015N122X“抑木扶土”法适用于 A.脾失健运 B.胃失和降 C.肝气犯胃 D.肝旺脾虚 答案:CD 2014N122X根据五行相克规律治疗原则的有 A.补母 B.泻子 C.抑强 D.扶弱 答案:CD 提示:母子关系是相生关系,直接排除AB 2007N4A下列治法中,与相克规律无关的是 A.抑木扶土 B.培土制水 C.滋水涵木 D.佐金平木 答案:C 2010N84B脾虚不运,水湿泛滥的治法是培土制水 2013N2A泻南补北的含义是泻心火补肾水 三因制宜 三因制宜比较简单,一般抓关键词即可,但有2个易错易混点。一是“气候”,见于因时制宜,也见于因地制宜;二是“饮食习惯”属于因地制宜;而且生活习惯,既见于因地制宜,也属于因人制宜(详参郑洪新主编的十版教材)。 2018N85B“用寒远寒,用凉远凉”属于因时制宜 1993N10A“用寒远寒”是指气候寒冷慎用寒药 2019N115X因地制宜应考虑的因素有 A.地势的高下 B.气候的差异(西北之气) C.水土性质各异 D.饮食习惯的不同(西北之人多食..) 答案:ABCD 2005N79B《素问·五常政大论》所说“西北之气,散而寒之” 因地制宜 2008N14A《素问·五常政大论》说:“西北之气,散而寒之”,是指 散其外寒,清其里热 因地制宜:地域地势、气候物候、水土各异。地域气候/西北之气、东南之气、相应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地方性甲状腺肿大,大骨节病,克山病。 2014N130X下列叙述中,体现“因人制宜”的有 A.因病人处于盛夏季节,而慎用温热药 B.病人体质强弱不同治疗用药有别 C.病人处于产后,慎用通泄走窜之品 D.病人年幼,忌投峻攻,少用补益药 答案:BCD 2006N113X根据“因人制宜”原则、临床诊治疾病时应考虑患者的 A.性别 B.年龄 C.体质 D.生活习惯 答案:ABCD 因人制宜:男女、年龄老幼、体质、孕产、生活习惯。 2008N2A治疗暑季感冒常配伍芳香化浊药,体现的治则 2018N84B“月生无泻,月满无补”属于因时制宜:季节、气候(区别于地域气候)、月令/月生满月、昼夜/十二个时辰等。 |
|
来自: 新用户38922816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