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基础理论的防治原则

 新用户38922816 2022-11-13

防治原则

本文的主要内容防治原则、治未病、正治反治、标本缓急、 扶正祛邪、调整阴阳、调理脏腑、三因制宜,不含调理精气血津液,精与气可参“道与法类(精与气)”。其中防治原则的内容主要是治则和治法的区别、治则治法的内容和层次治则治法与病机的关系。


模拟:下列属于基本病机的有:
A.邪正盛衰
B.阴阳失调
C.精气血津液失常
D.脏腑失调(×)

图片

图片

治未病

2017N115X下列各项中,属于增强正气以养生防病方法的是

A.顺应自然 

B.养性调神

C.避免邪气外侵

D.锻炼身体

答案:ABD

模拟:下列各项属于防止病邪侵害以养生防病的是(多选)

A.药物调养

B.养性调神

C.避其邪气

D.药物预防

答案:CD

2016N14A治未病强调'法于阴阳'的含义是顺应自然

2013N14A“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属于顺应自然的调养原则

未病先防是从正气和邪气两方面,进行预防的。

(一)扶助机体正气以养生防病

1.顺应自然

2.调畅情志/形神兼养

3.饮食有节/调摄饮食

4.起居有常/劳逸适度

5.锻炼身体

6.益肾健脾

7.针灸、推拿、药物调养

(二)防止病邪侵害以养生防病

1.避其邪气

2.药物预防

既病防变包括①早期诊断、②防止传变,两个方面;如1992N78B见肝之病,当先实脾。

防止传变包括①阻截病传途径、②先安未受邪之地,两个方面。

2018N9A“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出自

B.《难经》  “冗长字多”

D.《伤寒论》“精练四字”

2014N14A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伤寒论)属于

先安未受邪之地

2012N14A温热病伤及胃阴后,在甘寒养胃方药中加入咸寒滋肾之品,意在

先安未受邪之地

愈后防复

1.谨防劳复,形神过劳、早犯房事或房事过劳;

2.谨防食复,饮食不节、不洁、饮酒等;

3.谨防情志,损伤气机和脏腑导致疾病复发;

4.谨防药复,不可滥投补剂。

正治反治

正治反治,记为“从者反假,逆者正真”。即从治反治是针对假象,顺从寒热治疗;逆治正治是针对真象,逆着寒热治疗。

2013N130X下列关于“正治”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A.正治又称为“从治”(×)
B.逆其病证性质而治(✓)
C.顺从病证外在假象而治(×)
D.适于疾病本质与现象相一致的病证(逆者正真,真即一致)

1996N127X在下列治法中,以阴阳制约为依据的是(制约)
A.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B.阳中求阴,阴中求阳
C.阴病治阳,阳病治阴
D.热因热用,寒因寒用
排除B

逆治/正治:(逆者正真)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从治/反治:(从者反假)
热因热用(真寒假热热因热)
寒因寒用(真热假寒寒因寒)
塞因塞用(塞因塞因塞因虚)
通因通用(通因通用通因实)

2015N130X下列叙述中,属于从治法的是
通因通用、以补开塞/塞因塞用
还有:热因热用、寒因寒用


2014N13A热病见寒象时的治则是

热病反寒,以寒治寒


2014N85B阴盛格阳者治宜

真寒假热,以热治热


2013N85B用活血化瘀药治疗崩漏,属于通因通用
2006N80B用消积导滞治疗腹泻,属于通因通用

2022N9A“通因通用”适用于实证积滞!
A.脾虚泄泻
B.气虚出血
C.食积腹泻
D.五更泄泻

2012N130X“通因通用”适用于
A.肝脾失调所致的泄泻
B.食积不化所致的腹泻
C.瘀血阻滞所致的崩漏
D.湿热蕴结所致的痢疾

2003N117X“热结旁流”的治疗原则是通因通用,热者寒之


2000N101C膀胱湿热所致病证,用清利方法治之,属于
热者寒之、通因通用

两者均是湿热阻滞,需要清利,即清热通利


2020N9A下列各项中,不适宜“以补开塞”的是
A.脾虚腹胀
B.气虚便秘
C.气郁胀满 (×)
D.血枯经闭

2019N9A脘腹胀满,时胀时减,减如常人,喜按者,治宜
A.标本兼治
B.塞因塞用
C.以通为用
D.攻补兼施
提示:虚证腹满,以补开塞,塞因塞用

2012N13A脾虚运化无力而致脘腹胀满者
2004N73B用补益药治疗闭塞不通症状的病证
2001N102C精血虚少之便秘的治疗,属于
A.热者寒之
B.通因通用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非(✓,以补开塞,塞因塞用)

标本缓急

病为本,工为标,标本不得,邪气不服,此之谓也。

2021N9A下列关于标本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正气为本,邪气为标

B.症状为本,病因为标

C.先病为本,后病为标

D.里病为本,表病为标

答案:B

2019N114X下列关于疾病过程中标本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正气为本,邪气为标

B.病因为本,症状为标

C.先病为本,后病为标

D.脏腑病为本,肌表病为标

答案:ABCD

2017N9A热病过程中,热邪里结,阴液受伤,应选择的治则是

A.治本 

B.治标

C.先治本后治标

D.标本兼治

答案:D

模拟:以下属于“标本兼治”的有

A.痢疾患者,饮食不进,下痢不止

B.脾肾阳虚,全身浮肿

C.热邪里结,耗伤阴液

D.脾虚气滞,食少纳呆

答案:全选!

标本兼治适用于标本俱急或标本俱缓,或者单纯治标或治本效果不佳时。

模拟:下列属于“急则治标”的有

A.剧烈疼痛

B.气息喘促

C.二便不通

D.严重腹水或水肿

E.宿有痼疾,复加外感

提示:急则治其标,适用于危重症或某些疾病的发作期。

如大出血、剧烈疼痛/呕吐/腹泻;二便不通,严重腹水或水肿,气息喘促等;再如原有痼疾,复加外感,当先解其外。

模拟:下列属于“缓则治其本”的有

A.气虚自汗

B.气息喘促

C.肺痨咳嗽

D.温病后期,胃阴亏虚

E.宿有痼疾,复加外感

提示:缓则治本,对慢性病或急性病的恢复期有重要意义。如气虚自汗、肺痨咳嗽、温病后期伤阴

此外:急也可以治本。亡阳虚脱时,回阳救逆就是治本;气随血脱时,急用独参汤益气固脱也是治本。

《标本病传论篇第六十五》:

图片

扶正祛邪

2021N115X扶正与祛邪兼顾适用于
A.实中夹虚
B.虚中夹实
C.真实假虚 (纯攻邪)
D.真虚假实 (纯扶正)

提示:扶正与祛邪同时使用,即攻补兼施,适用于正虚邪实或虚实错杂都不甚重的病证。

2019N9A脘腹胀满,时胀时减,减如常人,喜按者,治宜
A.标本兼治
B.塞因塞用
C.以通为用
D.攻补兼施

提示:虚证腹满,以补开塞,塞因塞用

2013N13A病人正虚邪实而又不耐攻伐时,其治疗原则是
C.攻补兼施
D.先补后攻(✓)

模拟:虫积患者正气太弱,不耐攻伐宜
A.先攻后补
B.攻补兼施
C.先补后攻(✓)
D.以上都不对

模拟:临床上,对于瘀血所致的崩漏证
A.先攻后补(✓)
B.攻补兼施

提示:应先活血化瘀止崩漏,而后补血扶正

模拟:临床治疗肾阳虚之水饮
A.扶正兼祛邪
B.祛邪兼扶正
C.先扶正后祛邪
D.先祛邪后扶正
答案:A


模拟:下列须祛邪兼扶正的病证(多选)
A.气虚感冒(扶正兼祛邪)
B.温热伤阴
C.瘀血崩漏(先祛邪后扶正)
D.暑热伤气
排除淤血崩漏、气虚感冒,即可

提示:扶正兼祛邪,是以扶正为主兼以祛邪,适用于虚中夹实证;祛邪兼扶正,是以祛邪为主兼以扶正,适用于实中夹虚证。

图片

扶正祛邪的运用原则:

①扶正用于虚证,祛邪用于实证(单独运用);

②辨清先后主次:对虚实错杂证,应根据虚实的主次与缓急,决定扶正祛邪运用的先后与主次;(同时运用或先后运用)

③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

调整阴阳

调整阴阳,就是针对阴阳失调的病机而设。阴阳失调包括阴阳偏胜、阴阳偏衰、阴阳互损、阴阳格拒、阴阳转化、阴阳亡失等病机,对应实寒实热证、虚寒虚热证、阴阳两虚证、寒热真假证、寒热转化证和亡阴亡阳危重证。

(一)损其有余

1.泻其阳盛:

针对“阳胜则热”的实热证,热者寒之;

针对“阳胜则阴病”的实热证兼阴虚,清热滋阴

2.损其阴盛:

针对“阴胜则寒”的实寒证,寒者热之

针对“阴胜则阳病”的实寒证兼阳虚,散寒温阳

(二)补其不足

2006N110X阴阳偏衰的治疗原则是

A.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B.阴中求阳,阳中求阴

C.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D.虚则补之

答案:ABCD

1.阴病治阳(阳虚则寒证)

2013N3A“阴病治阳”的含义是→阳虚内寒→D.补阳以制阴(注意是制阴,不是配阴)→2016N13A“益火之源,以消阴翳”→2010N14A阴病治阳的具体应用是诸热之而寒者,应益火之源←1995N1A“益火之源,以消阴翳”适用于→E.阳虚阴盛

2.阳病治阴(阴虚则热证)

2015N13A“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属于阳病治阴/滋阴降火

2009N13A“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是指阳病治阴/阴虚内热

1999N13A“诸热之而寒者,取之阳”是指阴病治阳/阳虚内寒

提示:取谁即治谁,治谁谁虚。

3.阴阳互求(阴阳互根)

2008N3A确立“阴中求阳,阳中求阴”治法的理论依据是

阴阳互根互用

2019N3A“阳中求阴”→求谁补谁→补阴时适当补阳

2002N3A《景岳全书》“得阳升而泉源不竭”治疗法则是指C.阳中求阴,阴气得复。

提示:“阴”的泉源不竭,求的是阴,补的是阴,

只不过是加了一两味阳药,

以阳为用,故为阳中求阴。

2018N107X下列病证中,不宜采用“阴中求阳”治则的是

A.阳虚证 

B.阴虚证 

C.阳热证 

D.格阴证

答案:BCD

模拟:不宜采用“阳中求阴”治则的是(多选)

A.阴虚证 

B.阳虚证 

C.阴寒证 

D.格阳证

答案:BCD

4.阴阳格拒

阴阳格拒是真寒假热或真热假寒的病机。属于“从者反假”,从治反治范畴。

实际上“真寒假热”就是“寒证”,“真热假寒”就是热证。

就本质而言还是热者寒之,寒者热之,仍然属于阴阳制约(真题考过)

就假象而言真热假寒是“寒因寒用”;真寒假热是“热因热用”。

1996N127X在下列治法中,以阴阳制约为依据的是(制约)

A.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B.阳中求阴,阴中求阳

C.阴病治阳,阳病治阴

D.热因热用,寒因寒用

排除B

5.亡阴亡阳

回阳固脱,救阴固脱


图片

调理脏腑

这一部分主要考察五行治则,是送分题。

(一)脏腑补泻

1.补虚泻实

2.调理脏腑气血阴阳

3.顺应脏腑生理特性

(二)协调脏腑关系

1.五行生克的治则治法

相生的治则治法包括滋水涵木法、益火补土法、培土生金法、金水相生法、益木生火法。基本治疗原则是补母和泻子,即《难经》:“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

相克的治则治法包括抑木扶土法、泻火润金法、培土制水法、佐金平木法、泻南补北法。其基本治疗原则是抑强和扶弱。

2.脏腑相合的治则治法

脏腑的生理和病机相互配合,脏行气于腑,腑输精于脏。根据脏腑相合理论,治疗脏腑病变,除了直接治疗本脏本腑之外,还可以脏病治腑,或腑病治脏,或脏腑同治。

2019N106X符合五行相生规律的治法是

A.滋肺益肾 

B.滋肾养肝 

C.泻心清肝 

D.泻肝清肺

答案:ABC

2015N3A下列各项中,宜遵循五行相生规律施治的是

A.水不涵木

B.水火不济 

C.水不疏土 

D.木火刑金

答案:A

2017N3A心火亢盛引动肝火而致心肝火旺者,根据五行理论应选择的治则是泻子 

2010N83B肝火炽盛,有升无降的治法是实则泻其子(木生火,泻心火)

2016N3A“益火补土”法适用于脾肾阳虚证

2011N83B肾阳虚损以致脾阳不振的治法是益火补土法

2006N4A下列选项中,与相生规律无关的治法是

A.滋水涵木 

B.益火补土 

C.培土生金 

D.金水相生 

E.培土制水

2011N2A抑木扶土法的理论基础是五行相克 

2015N122X“抑木扶土”法适用于

A.脾失健运

B.胃失和降 

C.肝气犯胃 

D.肝旺脾虚

答案:CD

2014N122X根据五行相克规律治疗原则的有

A.补母 

B.泻子 

C.抑强 

D.扶弱

答案:CD

提示:母子关系是相生关系,直接排除AB

2007N4A下列治法中,与相克规律无关的是

A.抑木扶土 

B.培土制水 

C.滋水涵木 

D.佐金平木

答案:C

2010N84B脾虚不运,水湿泛滥的治法是培土制水

2013N2A泻南补北的含义是泻心火补肾水

三因制宜

三因制宜比较简单,一般抓关键词即可,但有2个易错易混点。一是“气候”,见于因时制宜,也见于因地制宜;二是“饮食习惯”属于因地制宜;而且生活习惯,既见于因地制宜,也属于因人制宜(详参郑洪新主编的十版教材)。

2018N85B“用寒远寒,用凉远凉”属于因时制宜

1993N10A“用寒远寒”是指气候寒冷慎用寒药

2019N115X因地制宜应考虑的因素有

A.地势的高下

B.气候的差异(西北之气)

C.水土性质各异

D.饮食习惯的不同(西北之人多食..)

答案:ABCD

2005N79B《素问·五常政大论》所说“西北之气,散而寒之”

因地制宜

2008N14A《素问·五常政大论》说:“西北之气,散而寒之”,是指

散其外寒,清其里热

因地制宜:地域地势、气候物候、水土各异。地域气候/西北之气、东南之气、相应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地方性甲状腺肿大,大骨节病,克山病。

2014N130X下列叙述中,体现“因人制宜”的有

A.因病人处于盛夏季节,而慎用温热药

B.病人体质强弱不同治疗用药有别

C.病人处于产后,慎用通泄走窜之品

D.病人年幼,忌投峻攻,少用补益药

答案:BCD

2006N113X根据“因人制宜”原则、临床诊治疾病时应考虑患者的

A.性别 

B.年龄 

C.体质

D.生活习惯

答案:ABCD

因人制宜:男女、年龄老幼、体质、孕产、生活习惯。

2008N2A治疗暑季感冒常配伍芳香化浊药,体现的治则

2018N84B月生无泻,月满无补”属于因时制宜:季节、气候(区别于地域气候)、月令/月生满月、昼夜/十二个时辰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