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才是如何造就的

 看尽人间荒唐 2022-11-14 发布于四川

天才是如何造就的
--从张爱玲的文章看她的出身

冯俊龙

每个作家把看到的和想到的用文字展现出来变成文章,让人受到启迪的文章就是好作品。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作家都喜欢把自己的生活展现给别人看。当然有的做得巧妙,有的做得生硬。这其中有技巧,也有故意。张爱玲算是二者兼而有之的第三类:从她的文章里可以找到她生活的影子,更可以从她的生活中看到她所写的作品。
出生高贵的张爱玲,虽然在上世纪20年代的上海租界内有自己祖上遗留的花园洋房,但她终归是落寞的。这是上等人家花团簇拥的落寞。这是生逢乱世但生存无忧的落寞。这是天生富贵又自惭形秽的落寞。
曾外祖父是大清重臣李鸿章,祖母是可以协助父亲批阅公文、才貌双全的李鸿章女儿李菊耦;祖父给清帝光绪上过课,弹劾大臣笔下无情,中法战争的水师总指挥——虽然一败涂地,但毕竟曾为朝廷重臣。所以,祖父张佩纶在不惑之年、已经两度娶亲之后,仍然得到李鸿章青睐,迎娶芳龄24的才女李菊耦。
父亲张廷重虽然一世纨绔,但终是名臣之后,而且母亲黄逸梵同样是清廷重臣之后,更是满腹才华,身上流的还是贵族的血脉,骨子里仍然高贵,肚子里同样有的是才华。
新旧时代更迭,再加上外来文化的冲撞,让这个没落贵族家庭在岁月的风雨中剧烈震荡。张爱玲遗传的优秀基因,在家财、家学、家世的催化下,绽放出一朵奇葩的花。不过这朵花,过早地染上了悲凄、迷惘、无助甚至衰老的色彩,这也许命中注定她的一生一世会有那么多的不平凡?
13岁(1933年)的张爱玲写的《迟暮》,对生命的感触已经超过无数的中年人。虽然写景抒情的形容词用得堆砌,运笔行文有点松散,但这些对这样的年龄的孩子而言,真的有些苛刻。文章的结构、情与景的交融,甚至那“黄卷青灯,美人迟暮,千古一辙”的字句,纵是今日,有多少成年人又可以写出来或者想出来?
不知道张爱玲的父母家人在当年是否看到过这篇文章?这是一位少女重重心事、哀哀心伤的申诉和控告。用今天的话来说,这是一位问题少女的天才表现!因为“天才”,所以多思;因为多思,所以敏感。敏感而聪慧,只能好好爱护。但张家父母,忙着追求自己的幸福,对这位天才少女真有“暴殄天物”之恶。
如果张爱玲的那位曾外祖父泉下有知,该作何想?假如祖母李菊耦在世--即或祖父张佩纶也一样,张爱玲就肯定不是今天我们看到的张爱玲。至少,她不会“用一生去疗愈不幸的童年”。
这篇《迟暮》要么不会有,要么不会这样写:“只有一个孤独的影子,她,倚在栏干上;她的眼,才从青春之梦里醒过来的眼还带着些朦胧睡意,望着这发狂似的世界,茫然地像不解这人生的谜。也是时代的落伍者了,在青年的温馨的世界中,她在无形中已被挨弃了。她再没有这资格,心情,来追随那些站立时代前面的人们了!在甜梦初醒的时候,她所有的惟有空虚,怅惘;怅惘自己的黄金时代的遗失。”
这样的文字,在这样的年纪,在这样的女子笔下写出来,让人怀疑:是不是真的?如果不是后来的更改或者“ 伪”作--“伪”是“补、替”之意,那么,张爱玲就是我们永远的张爱玲,值得我们去爱,值得我们去学习。再接着看“她开始诅咒这逼人太甚的春光了。”“接着,一滴冷的泪珠流到冷的嘴唇上,封住了想说话又说不出的颤动着的口。”心更痛,并更加激烈地颤抖着。
《秋雨》这样写景的文字,真该收进中小学课本里。写景而不空洞,景、情、人在这么短小的篇幅里如此水乳融和,让再过3年19岁的张爱玲的《天才梦》里“我懊悔从前小心看护你的伤寒症,”她告诉我,“我宁愿看你死,不愿看你活着使自己你处处受痛苦。”的字句,是怎样把生活的无可奈何这样深刻地表现出来。
把自己受过的伤害一遍遍写出来,是祥林嫂一样的悲哀。但作为没落贵族后代的张爱玲,那种生活上的白痴,“在待人接物的常识方面,我显露惊人的愚笨。”自然流露出的优越,让“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成为流传千古的生活箴言,也就顺理成章。

《五块石头》文学平台是五块石头文化传媒旗下公众号之一,主要刊登诗歌、散文、时评、学术论文、杂文等优秀文学作品,欢迎来稿。

五块石头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点击关注  分享转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