廴 匚 厶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注释 1. 选自《临川先生文集》卷三十七(《王安石全集》第5册,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桂枝香,词牌名。 2. ﹝登临送目〕登山临水,放眼远眺。 3. ﹝故国〕故都。这里指金陵。 4. ﹝肃〕肃爽,天高气爽。 5. ﹝簇〕箭头,形容山峰林立。 6. ﹝星河〕天河。这里指长江。 7. ﹝画图难足〕图画难以完备(地展现)。 8. ﹝繁华竞逐〕即竞逐繁华,争相追逐奢侈豪华生活。 9. ﹝门外楼头〕语出唐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指隋军已经兵临城下,陈后主却还在和妃子们寻欢作乐。隋文帝开皇十年(590),隋军大将韩擒虎率兵从朱雀门攻入金陵,俘获了陈后主及其宠妃张丽华等人。门,指朱雀门。楼,指结绮阁,是陈后主特意为张丽华建造的。 10. ﹝悲恨相续〕指各个王朝接连覆亡。 11. ﹝凭高〕登临高处。 12. ﹝谩嗟荣辱〕枉自感叹兴亡的荣耀和耻辱。谩,同“漫”,徒然。 13.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语出唐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后庭遗曲,即陈后主所作《玉树后庭花》,被视为亡国之音。 译文 登山临水,举目望远,故都金陵正是深秋,天气已变得飒爽清凉。奔腾千里的长江澄澈得好像一条白练,青翠的山峰俊伟峭拔犹如一束束的箭簇。帆船在夕阳往来穿梭,西风起处,斜插的酒旗在小街飘扬。华丽的画船如同在淡云中浮游,江中洲上的白鹭时而停歇时而飞起,这清丽的景色就是丹青妙笔也难描画。 遥想当年,达官贵人争着过豪华的生活,可叹在朱雀门外结绮阁楼,六朝君主一个个地相继败亡。自古多少人在此登高怀古,无不对历代荣辱喟叹感伤。六朝的风云变化全都随着流水消逝,剩下的只有惨淡的寒烟和衰败的枯草。直到如今的商女,还不知亡国的悲恨,时时放声歌唱《后庭花》遗曲。 拓展 《桂枝香·金陵怀古》是一首写景怀古词,上阕写金陵之景,下阕写怀古之情,将壮丽的景色和历史内容和谐地融合在一起,情景交融,意境开阔, 自成一格,堪称名篇。 上阕以“登临送目”开篇,表明其后描写皆为登高之所见,并点明现在所处是晚秋时节。首先映入作者眼帘的是白练般澄澈的江水和连绵不断翠绿的山峰,船只在江上鼓帆远去,酒旗迎风飘动,彩舟在云烟中若隐若现,白鹭在江面时停时飞。景物描写由远及近,实虚浓淡间把天、水上下融为一体,旷远而清新,雄健而壮阔。 下阕怀古抒情,涵盖千古兴亡。在这六朝古都繁华的背后,是一幕幕触目惊心的亡国悲剧,后来人只是枉自嗟叹兴亡,但又有何用呢?作者在这里不仅批判了亡国之君的荒淫无度,也暗讽了凭吊者的空叹兴亡。结语用典,化用《泊秦淮》名句,意在告诫当朝统治者,不要穷奢极欲贪图享乐,要汲取历史教训,避免重蹈六国覆辙。 王安石罢相后退居金陵,这首词是他在金陵的登高怀古之作。上片先点明登临时节,随后写眼前景色。澄江似练,夕阳翠峰,酒旗招展,白鹭翔舞,确是一幅优美的图画。下片感叹六朝竞逐奢靡繁华而相继灭亡,只剩下寒烟衰草;继而陈说空叹兴亡荣辱其实没有意义,奋起变革,有所作为,才可以避免重蹈覆辙。张炎在《词源·意趣》中说这首词“清空中有意趣”。反复诵读,说说这种“意趣”是什么。
默写练习 1.《桂枝香 金陵怀古》“ , ”两句,写出了诗人登高望远时所看到的开阔高远的深秋金陵江山景象。 2.《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调中,“ , 。”化用典故哀叹统治阶级不以此为鉴,挥霍无度,沉溺酒色,江南各朝,覆亡相继。 3.《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的下阕中,借景抒情,抒发物是人非的悲叹之情的诗句是: , 。 4.古人在怀古诗词之中常用自然界的恒常反衬世事变迁。王安石在《桂枝香 金陵怀古》中,用“ ”反衬六朝的风云变化全都随着流水消逝。 5.学校组织登白云山春游活动,你登上摩星岭,看到珠江像一条丝带环绕羊城,山下群峰林立,会想到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的“ , ”。 6.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 , ”两句融情入景,把思古之幽情寄寓流水、衰草等意象之中,含蓄凝练。 7.王安石《桂枝香》描写江边景致,以“ ”,写日落之江天;以“ ”,状夜之洲渚,真可谓“画图难足”。 8.化用前人诗文是古代诗歌创作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如柳宗元的《渔翁》中“岩上无心云相逐”句,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 ①“ , ”两句的痕迹。再如王安石的《桂枝香》中“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化用了杜牧《泊秦淮》中的两句诗:②“ , 。”可谓:自古人入,又古人出,翻意出新,从而不断有新境界。 默写答案 1.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2.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3.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4.六朝旧事随流水 5.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6.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7.彩舟云淡,星河鹭起 8.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古诗文专题】高中必背古诗文55:《望海潮(东南形胜)》 徐图之老师 国学语文徐徐图之 2022-10-27 23:59 发表于广东 收录于合集 #古诗文63个 #古诗61个
力 匕 望海潮(东南形胜) 宋·柳永 高中必背古诗文 阝 勹 廴 匚 厶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注释 1. 选自《乐章集校注》中编(中华书局2015年版)。望海潮,词牌名。这首词为赠两浙转运使孙何之作。柳永(约987—约1053),字耆卿,原名三变,崇安(今属福建)人,北宋词人。 2. 〔形胜〕地理形势优越。 3. 〔三吴〕指吴兴(今浙江湖州)、吴郡(今江苏苏州)、会稽(今浙江绍兴)。 4. 〔钱塘〕今浙江杭州,旧属吴郡。 5. 〔烟柳画桥〕如烟的柳树,雕饰华丽的桥。 6. 〔风帘翠幕〕遮挡门窗的帘子与青绿色的帷幕。 7. 〔云树〕高耸入云的树木。 8. 〔怒涛卷霜雪〕指汹涌的波涛卷起如霜似雪的白色浪花。 9. 〔天堑〕天然壕沟。这里指钱塘江。 10. 〔珠玑〕珠宝。玑,不圆的珠。 11. 〔罗绮〕绫罗绸缎。 12. 〔重湖〕指西湖,分里湖、外湖。 13. 〔三秋〕指农历九月。 14. 〔桂子〕桂花。 15.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羌笛在晴空下吹奏,采菱的歌声在夜空中飘荡。 16. 〔嬉嬉〕戏乐的样子。 17. 〔莲娃〕采莲女。 18. 〔高牙〕牙旗,将军之旗。这里借指孙何。 19. 〔吟赏烟霞〕指吟咏欣赏山水景色。 20. 〔图将〕描绘。将,助词,用于动词之后,无实义。 21. 〔归去凤池夸〕意思是,回到朝廷,夸耀杭州的美景。这是委婉称扬孙何因政绩卓著,将入朝执政。凤池,即凤凰池,原指禁苑中的池沼,代指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 译文 杭州地处东南方,地理形势优越,风景优美,是三吴的都会,这里自古以来就十分繁华。如烟一般的柳色、装饰华美的桥梁,挡风的帘子、青绿色的帐幕,楼阁高高低低,大约有十万户人家。高耸入云的树,环绕着钱塘江沙堤,又高又急的潮头冲过来,浪花像霜雪在滚动,宽广的江面一望无涯。市场上陈列着琳琅满目的珠玉珍宝,家家户户都存满了绫罗绸缎,争相比奢华。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秋天桂花飘香,夏季十里荷花。不论是白天还是夜晚,湖面上都飘荡着羌管的笛声和采菱的歌声,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孙何外出时,成群的马队簇拥着高高的牙旗,缓缓而来,声势暄赫。在微醺中听着箫鼓管弦,吟诗作词,赞赏着美丽的水色山光。他日把这美好的景致画出来,回京升官时向人们夸耀。 拓展 《望海潮》从目的性来说是一首干谒词,意在请求所听之人为自己举荐。作者以大开大阖、波澜壮阔的笔法,浓墨重彩地描绘出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表现出杭州人民和平宁静的生活景象。整首词慢声长调和抒发之情起伏相应,情思婉转,音律调和。 上阕开篇三句先点出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其后皆是围绕杭州的繁华景象来进行描写。“烟柳画桥”三句写杭州街巷河桥的美丽,居民住宅的雅致,以及居民人口的众多。“云树绕堤沙”三句将目光转向郊外,江堤上树木郁郁葱葱,更显长堤曲折逶迤,钱塘江八月观潮盛景,吸引无数游客前来,共同见证江水的澎湃浩荡。“市列珠玑”三句又从郊外转向市区,写市场的繁荣、居民的富庶,反映出杭州声色之盛、穷奢极欲的一面。 下阕重点描写西湖。前三句写西湖之景,白堤将湖面分割为里湖和外湖,众多山岭在外环绕,层层叠叠,再着以秋桂夏荷,一幅西湖美景图就这样呈现在众人面前。“羌管弄晴”三句写西湖上的人物活动,“弄”“泛”互文见义,和“嬉嬉”二字配合,写出渔翁和采莲女的快乐。最后写达官贵族游乐的场景,声势浩大,潇洒风流,离去后也要将好景夸与朝中之人听,侧面衬托出西湖之美。 《望海潮》开头总览杭州的优越位置和悠久历史,接着描绘此地风景的优美、市井的繁华以及人民生活的平和安乐。这首词采用铺叙的写法,以点带面,虚实相间,渲染烘托,形成一种畅达流利的气势。
默写练习 1.《望海潮》开篇就以博大的气势笼罩全篇,“ , , ”,三句点出了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 。 2.《望海潮》中“ , , ”三句写街巷河桥的美丽,居民住宅的雅致,都市户口的繁庶,表现了杭州繁华热闹的景象。 3.《望海潮》中“ , , ”三句,由市内说到郊外,只见在钱塘江堤上,行行树木,郁郁苍苍,犹如云雾一般。钱塘江就像广阔无边的天然壕沟。 4.《望海潮》中“ , , ”三句,把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反映出来了。同时暗写商人比夸争耀,反映了杭州这个繁华都市穷奢极欲的一面。 5.《望海潮》中“ , , ”三句,描写了杭州的典型景物:圆若宝镜的湖面、重叠的山岭、山上的桂子、湖中的荷花。词人以工整的对联,高度凝炼的语句,把西湖乃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概括出来了,具有撼动人心的艺术力量。 6.《望海潮》中“ , , ”三句,写不论白天还是夜晚,湖面上都荡漾着优美的笛曲和采菱的歌声。作者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图卷。 7.《望海潮》中“ , , ”三句,写达官贵人游乐的场景。成群的马队簇拥着高高的牙旗,缓缓而来,一派暄赫声势。笔致洒落,音调雄浑,仿佛令人看到一位威武而又风流的地方长官,饮酒赏乐,啸傲于山水之间。 8.《望海潮》中“ , ”二句,写达官贵人不思离去,还要将好景画成图本,献与朝廷,夸示于同僚,谓世间真存如此仙境。这也从侧面烘托出西湖之美。 默写答案 1.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2.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3.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4.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5.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6.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7.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8.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