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明如月

 济宁文学 2022-11-14 发布于山东

济宁文学

「济宁作家原创作品 文学爱好者交流园地 」

孔孟之乡 | 礼义之邦 | 物华天宝 | 人杰地灵


明明如月

作者:盛 雷


月姥姥,黄黄巴
小二头,要吃妈
拿过刀来割给她
拿过刀来割给她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故乡,像儿时的童谣,纵天涯海角,月夜就唱。

苇席上小脚的奶奶,一次次把孙儿举过头顶,边抖边唱着童谣,慈爱的目光里闪烁着晶莹的月光,脸上的皱纹乐开了花:有希望了。

皓月千里。六月的晚风,送来习习的清凉。

院子里合抱的老椿树开了花,暗香浮荡在空气里。头上,婆娑的朦胧的树巅,地上,飘忽的斑驳的月影……盯着月光的眼睛亮了:噢,月姥姥住在天上,隐约的桂树,安闲的玉兔,是妈妈的老家。月亮把美好和渴望刻在了心里。

月亮照在村头的白马河上。满堤的桃树,杏树,累累的果实压弯了枝头。顺河的风送来馥郁的芬芳。河面上一道粼粼的波光。有鱼跃出银亮的水面,落水发出脆响。白晃晃的河道,与长满树木杂草的堤岸的银灰,如同国画里宣纸上的带着留白的泼墨,并行着伸向远方。泡在太阳余温的水里小伙伴们兴奋了,伏在岸边练习游泳,溅起的水花,搅起了河边那细碎的泥沙……夜深了,谁家的爹妈唤着乳名找上河来,招呼了一声就回去睡了。

村西头的小石桥上挤满了乘凉的人群,评说着东家长西家短,声音时高时低,仿佛村镇的集市。朦胧的月光里,纸烟随呼吸明灭,并偶现火光。荷塘里此起彼伏的蛙鸣,似乎与人有种默契,人们的话语稍歇,青蛙也戛然而止。月白风清。朗月担责吗?桥对面村的几个不安分的少年搞起了恶作剧。掐下荷叶裹上软泥,投掷过来。有人中“弹”了,引来厉声的呵斥。这边小伙伴们反击了,如法炮制的弹药递与大点的孩子,前面冲锋。“炮弹”炸在对手人的头上,脸上,身上,但全不气恼,啰咤着组织反击。

又见朗月,天高地阔,漫天的月华模糊了低矮的草房上塑料纸糊就得方窗透着的油灯的昏黄,响起了本家二爷胡琴。映着月色,缥缈低沉悠远,令人思垠天边。

退去喧嚣,万籁俱寂,月影半墙……

静谧的山村,四合的山峦,茂林修竹,浮荡的雾气,应接不暇,难以辨别的山里特有的气息。潭光月影,默默涌流的清泉。溢出湿滑的堰口,滑下低处开阔的方塘汇聚。接纳着,蓄积着,孕育着,若有所思,寂然无声。其实,那是风暴前的宁静。

突然,如惊雷乍响风雨骤至,滚滚如洪滔滔如峡,奔下叠宕的山崖,细碎而多芒,大气而磅礴,涌入浩荡的的江河。

静水流深,沉郁凝重,铁一般闪光。

在树木稀疏处与明月依依惜别,远去了,声音也不见了。

泉依旧清,月依然亮。


作者简介:

盛雷,男,高中教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