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669刘梓杰:大学生“回炉”反映出何种现实:责任分担视角

 高教课堂研讨 2022-11-14 发布于江苏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们正处在一个比较“特殊”的尴尬状态,理论知识不够系统,专业技能又不够扎实。而随着社会对人才能力素质要求的提升以及就业形式越来越严峻,大学毕业生在对自己的人生发展进行规划和实施时,很多人都放下了自己高傲的姿态,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选择“回炉”技校再造,学习专业技能。这就是目前相对于考研升学的另一种“逆向前进”现象。

高校人才规格失当:

专业设置落后或超前于社会的需要

      从一定程度上说,由于一部分高校专业设置不适应市场需要、专业知识陈旧、教学方式单一僵化而导致了大学生的“回炉”现象。长期以来,我国基本上实行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合一的体制,学生在录取时就确定了专业,毕业后基本上就是“对口”就业。然而,随着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以及社会对人才要求的变化,部分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的脱节越来越严重。另外,一些高校由于过分强调与市场接轨,什么专业火爆就开设什么专业,而忽视了教育规律及其本身的优势专业,强行上马,以至于教学内容滞后于实践,当这些学生毕业时人才市场上已经是“人满为患”。

职场工作岗位悬殊:

缺乏技能的普通学生面临求职困境

      根据教育部高校学生司的数据,2021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总规模909万,同比增加35万。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任务依然艰巨。预计今年2022届毕业生依然不会轻松。

      现在没有一技之长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很难找到理想的工作。中国目前已经成为亚洲乃至世界重要的制造业中心,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需要大量的高级技工人才,社会有着巨大的需求量,而与此相对应的现实却是高级技工人才的严重短缺。高级技工的缺口不仅集中在机械、建筑、印刷等传统行业,更大量集中在电子信息、环保工程、工艺美术等高新技术产业。过去高级技工的培养主要靠在生产实践中自然成长,培养的人才数量少、周期长、质量也没有保障。目前高级技工学校高规格、正规化、大批量的培养方式,正好适应了时代的要求。而且国家已经将高技能人才纳入国家人才队伍,强有力地推动了技工教育的发展。这是对技能型人才价值的肯定,也是希望通过政策,引导和鼓励更多的人走技能型人才的道路,实现其自身价值。

社会观念文化偏执:

重视成绩和学历而忽视实践和能力

      自隋朝推行科举考试制度以来,人们一直就把学习成绩放在了首要位置,比较注重“功名”,没有把技能放在心里,看重“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现在技能型人才越来越受到重视,可是还有人对技能型人才不看好,认为工人没有太大价值。这也导致所有的学生争先恐后地去“考取功名”,认为只有差生才去学习技能,使得职业教育被大家所忽视。

      如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型蓝领的社会地位越来越高。用人单位愿意高新诚聘高级工和技能型人才,但是这样的人才却少得可怜。现在不再把学历放在前面,而是把就业者的自身专业技能放在了核心位置,希望新参加工作的人能够在一线积极就业,脚踏实地,不再把学历当做首要的选择标准,而是更加看重就业者自身的专业技能等。社会上一边是用人单位的“无人可用”,一边是到处找不到工作的大学毕业生等,这就使得实用性技能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追捧。

      总之,大学生“回炉”的原因需要人们思考。虽说如果他们不能胜任其所做的工作,“回炉”是一种选择,甚至可能是必要的。但当这一情况由个别变成了普遍,成为一种现象时,我们就必须要思考是不是我们的高校、职场和社会出现了问题,造成了“育人-用人”的系统性隔阂。

高教课堂研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