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福州人谢金銮与《蛤仔难纪略》

 菖蒲泛舟 2022-11-14
■林恩燕
  福州人谢金銮(1763—1826)是积极主张开发今日台湾宜兰市的人物,与台湾关系甚深,他的身世有让两岸同胞知道的必要。
  谢金銮,字巨廷,又字退谷,晚年改名灏,侯官(今福州市)人,家居城内南门来魁里,是清代著名文学家谢道承的孙子。父亲早死,家贫但勤读,谢金銮与名士陈庚焕等为友,主张学以致用,反对空虚自守。他中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举人,后考进士不中,参加大挑,得教谕职,先后任过邵武、南靖、安溪、南平等教谕。他所到之处,大力提倡教育,热心办学,认真讲课,为人排难解忧,给群众留下很好的印象。除了专心致力于教育外,他还编写著作,他根据自身的体会,总结历年经验,写成《教谕语》,内容主张身教重于言教,理论要联系实际,老师要为学生表率,才能教化学生。
  嘉庆十年(1805年),谢金銮调任台湾嘉义县教谕。上任后,曾往县内陆方视察,在办好地方教育的同时,编写《蛤仔难纪略》,蛤仔难乃宜兰的旧称,也叫噶玛兰,原为高山族三十公社散处之地,乃台湾富饶之区,但开发较晚,乾隆末年,才有福建漳浦人吴沙等前往开垦,遂商贾日集,有都会气象。吴沙等之前曾上书给地方官府,请求设官治理,但遭拒绝,谢金銮在嘉义教谕任上,了解情况。认为蛤仔难问题是关系到台湾海防问题,必需设官管理,就上书台湾巡道杨廷理请求从速开发,并附上《蛤仔难记略》,中分原由、宣抚、形势、道里、图说、论证六篇,极言设治必要。杨廷理同意此说,代为转奏。谢金銮还恐清政府有人阻挠,自己还亲往北京,托同乡梁上国设法促成此事。最后,清政府于嘉庆十七年(1812年)才下令设立噶玛兰厅,筑土城,周围三里,谢金銮此时已心力俱疲。台湾历史学家连雅堂对谢金銮评价甚高,在《台湾通史·谢郑列传》中说,“噶玛兰开说之议前后继起,而谢金銮之论尤为明切。”
  谢金銮后改任安溪教谕,因前在台湾得风瘴疾,时愈时发,遂辞职回福州,于道光六年(1826年)逝世,年六十四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