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年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联合国糖尿病日 (WDD)由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和世界卫生组织(WHO)于1991年创立,以应对糖尿病带来的不断升级的健康威胁。联合国糖尿病日是世界上最大的糖尿病宣传活动,覆盖了160多个国家的超过10亿人。今年糖尿病日的主题是——教育保护明天。 ![]() 在绝大部分时间里,糖尿病患者都在自己照顾自己。接受糖尿病相关教育以了解自身状况并进行日常自我保健,这对于保持健康和避免并发症至关重要。 01 糖尿病患者需要当心低血糖吗? 是的。部分糖尿病患者患病初期就会出现胰岛素分泌的模式或机制紊乱,进食后葡萄糖吸收入血,达到高峰时,需要的胰岛素未能及时、充足分泌,造成餐后2小时血糖升高。到下一次进餐前,血糖较前下降了,而此时的胰岛素延迟分泌却使得血液中的胰岛素出现高峰,发挥降血糖作用,从而导致血糖的进一步降低,由此发生低血糖。就是身体需要胰岛素帮助降低血糖的时候,胰岛素没有及时分泌;而当血糖已经降低时,胰岛素又不合时宜地出来“捣乱”。这个时候就应当及时去医院就诊,明确是否低血糖、是否胰岛功能紊乱、是否患有糖尿病。 已患糖尿病在治疗中的病友,在使用具有低血糖可能药物(如:胰岛素制剂、促胰岛素分泌剂)时,若剂量选择不当、进食时间延迟或主餐临时减少、计划外的高运动量等情况下易出现低血糖。 低血糖症状发作时身体失去平衡、共济失调、视力障碍或者意识障碍会导致摔倒和受伤,造成骨折或者关节脱位。例如,司机在驾驶时发生低血糖会导致车祸。严重的低血糖还可以导致昏迷、癫痫和卒中。糖尿病患者一方面需要控制好血糖,另一方面可以随身携带一些糖果、饼干,以备不时之需。 02 胰岛素会成瘾吗? 不会。胰岛素是人体必需的正常激素,1型糖尿病患者身体无法产生足够的胰岛素,而2型糖尿病患者因为胰岛素抵抗以及胰岛素分泌能力进行性下降等多因素导致体内的胰岛素相对不够用。因此,2型糖尿病患者刚开始治疗时,通常可以服用能够促进人体胰岛素分泌和增加其作用的口服药物,以及其它作用靶点(如提高肠促胰素水平的药物、抑制尿糖重吸收的药物,以及国内研发全球最新上市的葡萄糖激酶激动剂——多格列艾汀等)的口服药物,当效果不佳时才需要用胰岛素治疗。 在注射胰岛素后,可使患者自身体内产生胰岛素的组织得到休息。在2型糖尿病合并急慢性并发症时,也需要阶段性启用胰岛素治疗。当胰岛功能恢复一段时间、并发症得到有效改善后,部分患者仍有可能继续通过饮食管理,配合口服降糖药,发挥体内自己分泌胰岛素的作用。减少甚至停止胰岛素治疗。所以胰岛素不会成瘾。 03 糖尿病可以“除根”吗? 目前在糖尿病中,尚没有“除根”这个概念。2型糖尿病的潜在病理生理学(包括胰岛素缺乏和胰岛素抵抗以及其他异常等)很少通过干预能够实现完全正常化。所以这个“根”是没法除掉的。最新的专家共识可以使用“糖尿病缓解(remission)”来描述2型糖尿病(T2DM)患者代谢持续改善至接近正常水平这一状态,缓解的标准不是在吃药的控制下正常;而是在停止所有降糖药物治疗后至少3个月HbA1c<6.5%(糖化血红蛋白),才能称为“缓解”。 当HbA1c检测结果被认为“不可靠”时,FPG<7.0mmol/L(空腹血糖)或eA1C<6.5%(根据CGM值估算)可用作替代标准。这个正常的状态需要小心呵护,始终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缓解”的状态可能会长一些;反之,可能会短一些。 04 糖尿病需要过度节食吗? 不需要。“饮食控制”为糖尿病患者治疗的一部分,与“积极运动”共同作为血糖管理的基础。但“管住嘴”并非单纯过度节食。近来尚有争议的“生酮饮食”(严格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对于一些超重、肥胖体型的糖尿病患者在控制体重的同时,短期达到体重降低,可显著改善血糖、血脂、血压、血尿酸等代谢指标,但人体长期处在“酮体”的酸性环境中并不利于健康。且过度地减少饮食可引起营养不良、身体虚弱,同时增加低血糖的风险,诱发心脑血管的并发症,甚至出现手抖、无力、饥饿感,严重的患者甚至出现癫痫、昏迷。因此要建议病友们不仅需要“管住嘴”,更需要“管好嘴”,控制好热量摄入的同时保证每日的营养均衡,这样更有利于血糖的控制。 05 有攻克糖尿病的祖传秘方吗? 没有。很多糖尿病患者总幻想有一种“偏方”“秘方”或是“新疗法”,既无毒副作用,又能药到病除,而且不需要饮食控制,就能根治。这些宣传往往使许多不明真相的糖尿病病友上当受骗,不但糖尿病没有好转,还会造成病情恶化,甚至诱发其他疾病。所以,糖尿病病友们在看病时不要听信于“江湖医生”的“祖传秘方”,一定要到正规医院的糖尿病科或内分泌科找专科医生就诊。糖尿病的病因复杂,除了遗传基因外,更多的是由不良生活方式引起的,如饮食结构不合理、缺乏运动等。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应该纠正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不要相信江湖上根治糖尿病的“偏方”、“秘方”和“最新疗法”等,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 、 ![]()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王奇金 副主任医师 上海国际医学中心内分泌科主任 ![]() 【擅长】难治性糖尿病的血糖调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并发症多学科联合干预、早期糖尿病逆转、复杂甲状腺疾病治疗、重度脂代谢紊乱、更年期综合征、骨质疏松骨代谢疾病诊治及预防等。 【简介】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曾任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内分泌科临床医疗、教学、科研20余年,熟练掌握内分泌常见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疾病、性腺疾病、垂体疾病、肾上腺疾病、骨代谢疾病等的规范诊治。曾担任解放军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分会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上海市内分泌分会青年委员。主要科研方向:糖尿病与胰岛素抵抗、氧化应激;糖尿病与免疫调节异常。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上海市科委自然科学基金等6项、参与国家科技部“十五”、“十一五”科技攻关课题2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30余篇、SCI论文13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