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雅人”吹箫 明初画家王绂因箫作墨竹图轶事

 教授的拐杖 2022-11-14

明初画家王绂以画山水竹石闻名于世,其画竹尤为明代之“开山手”,所作《墨竹图》以墨笔画竹三株,竿梢挺然,枝叶飘摇,一副潇洒出尘之态。王绂其人亦品性高洁,据史载,王绂“志气高逸,襟度潇爽,不与人苟合。”

王绂《墨竹图》纸本墨笔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初画家王绂即以竹石名世,被誉为明代画竹之“开山手”。此图画法上承元人而自出新意,出竿、伸枝、布叶,均笔笔 随手自然撇出,以体现叶之正侧向背,顾盼俯仰。以墨之干湿浓淡,笔有法而又不拘于法。以圆劲之笔 触之大小疏密,表现竹丛的空间和立体感。

王绂居京城舍,一夜里忽听有箫声绕屋。当时明月当空,清风徐徐,他越发感觉到箫声清亮可人。他的神思被这优美的箫声牵引着,兴致一高,便泼墨画竹一幅,第二天一清早就携着新作访问吹箫之人。在王绂看来,这吹箫人一定也是位儒雅的高士,料定性情必与己相合。岂料,此吹箫人却是个商贾。

此人见名画家赠画来,心里自然高兴,次日,便携一对鹿茸重礼回访,并要求王绂再为他画一幅。王绂见此人不过是个俗辈,心里懊悔之极,乃笑曰 :“我为箫声访,汝以箫材报,汝俗子也。”话音未落,遂向商人索回原画,当着他的面撕了个粉碎。

王绂曾因事受牵连,谪戍山西大同,建文元年获释还京,获释后的王绂仍孤高洒脱。《无声诗史》中是这样记载他的:“游太行,出雁门,往来晋代之间,周览形胜,辄感慨吊古,徘徊不能去。一时间人慕其名,争延致之,及观其气貌瑰岸,议论踔厉,益加器重。”这可谓王绂襟怀、气品的写照。

王绂(苏文 画)

王绂(公元1362—1416年),字孟端,号友石生,别号九龙山人,江苏无锡人。他尤喜绘画,曾师法吴镇、王蒙、倪瓒等画坛大家。永乐元年,王绂因善书被举荐进京,供事文渊阁,参与编纂《永乐大典》。永乐十年拜中书舍人,派往北京,从事迁都的筹备工作。永乐十一年、十二年,两次随明成祖朱棣北巡,期间创作著名的《燕京八景图》。他绘画擅长山水,尤精枯木竹石。其山水画兼有王蒙郁苍的风格和倪瓒旷远的意境,对吴门画派的山水画有一定影响。但他不肯轻作山水画,故后人有“舍人风度冠时流,笔底江山不易求”的诗句。其画竹兼收北宋以来各名家之长,具有挥洒自如、纵横飘逸、清翠挺劲的独特风格,人称他的墨竹是“明朝第一”。 存世画迹有《墨竹图》、《竹鹤双清图》、《潇湘秋意图》、《枯木竹石图》、《江山渔乐图》等,并著作《王舍人诗集》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