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叫王娟,和丈夫身体都还不错,退休以后我们趁着还能走动,决定把世界和祖国好好看看。 我们旅行中喜欢和当地人聊天,也会把自己的生活分享给对方。很多人对我们的生活非常羡慕: 看上去,我现在每月退休金7000,身体硬朗,已经胜过了许多同龄人。 而且,儿子收入丰厚,俩孙子都是儿媳妇全职照顾。我从来不用操心儿孙的事情,可以随时来一场自由自在的旅行。 然而,只有我自己知道,夜深人静以后,有一件事总像小虫一样悄悄爬上心头,静静撕咬我心头的陈年旧伤,然我无法安然入睡。 1 曾经的我,幸运至极 我出生于1952年,正赶上老三届“上山下乡”时期。不出意外,我也要像家里的堂姐妹一样,被安排到乡下插队。 后来她们回城,生孩子、房子引发的问题一个接一个…… 我母亲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是坚决不让我离开家。那个年代过来的人都懂,不让孩子去插队,得承受多大压力。 就这样熬了一年多,家里想办法给我安置了工作,总算是避过了下乡的风头。 而且这个工作还不错,在我们当地副食品公司工作,我的岗位是柜台售货员。在那个买东西需要凭票的年代,这个工作可是很抢手的。 因为我对顾客非常热情,人也勤快。不管是同事忙不过来的活儿还是领导吩咐的工作,我都抢着干,很快我就被调到了采购部门。 后来又经过几次调动,我进入了负责管理商业工作的机关单位,然后一直干到退休。 我工作期间,经人介绍认识了我先生。他是工程师,技术好,话不多,大家都夸他为人踏实。 结婚不久我们就生了儿子,当时家里老人还能搭把手,孩子2岁前的时光很快就过去了。等到他上托儿所的时候,问题出现了。 2 看似合理的决定,有点别扭的结果 我们采购部门,经常要出差去外地。我先生的工作也需要隔三差五进厂驻扎。我俩一出去少则一周,多则半个月。 这种工作节奏,是没法正常接送孩子上托儿所、幼儿园和小学的。而这时家里老人的身体状况,已经不适合托管精力旺盛的小男孩了。 当时孩子姑姑的工作时间比较灵活,能兼顾接送孩子上下学。她自己只有一个娃,也欢迎我儿子去作伴。 于是大家协商,把儿子寄放在姑姑家生活。 只要我们出差,都会买很多玩具和特产,去孩子姑姑家。一开始,儿子见到我们可亲了。然而短暂相处的愉悦,终究敌不过长期分离的阻隔。 虽然儿子在姑姑的教导下,没有出现过把我和他爸,叫成“叔叔阿姨”的电视剧情节。但我逐渐发现,每次去看望孩子,他对我们的尽管十分热情,但是说话越来越客气。 比如,我带他出去玩,他鞋子跑丢了,别的孩子大多会直接冲着妈妈喊:“妈妈快帮我捡鞋子!”而他却是望着我,犹豫片刻才说:“妈妈,请帮我捡下鞋子。”虽然周围的人都夸他礼貌,我心里却听着很是别扭? 我曾经有好几次,想调动工作换成稳定的坐班时间,但都被领导挽留了。老公也劝我,说孩子大了就好了,毕竟血缘关系在那里,能生分到哪里去? 3 孩子回到身边,但好像没完全回来 孩子回到了身边,但好像又没有完全回来 等到孩子上了初中,我终于争取到了不用出差的工作。下班可以全心全意陪伴孩子了。 我想象的是,和孩子相处一段时间以后,母子之间可以无话不谈。然而,我低估了岁月的力量。 孩子搬回来和我们同住以后,日常生活上虽然能正常交流,但关于他自己的兴趣爱好、喜怒哀乐,他总说得轻描淡写。 他说话表情激动的时候,只会出现在给姑姑打电话的时候。不管他对着电话的表情是喜是怒,我都无比羡慕,好希望自己是电话那头接他电话的人。 每天我们夫妻和他的对话,有时看上去就像酒店主人和客人一样:虽然相敬如宾,但是却走不进对方心里。 我也能理解,毕竟很多能触发我们和他共情的生活细节,都在隔绝的时空中被筛掉了。 4 冲突还是来了 有一次,因为儿子在期末考试复习期间,忍不住看了几本课外书,我和他产生了分歧。孩子一生气离家出走,我们遍寻不着,急得报警。 没想到他最后还是跑回姑姑家,被姑姑做了半天思想工作才回来。 现在想想,孩子青春叛逆期的情绪出口,居然不是自己的母亲,而是他姑姑,我作为母亲,既觉得遗憾,也觉得自己很失败。 即使是这种和儿子客气相处的日子,也过得飞快。 孩子上完高中,考上大学就住校了,毕业以后工作也是在外租房住。满打满算,我们全家在同一屋檐下生活的时间,也不过就四五年。 5 想在孙子身上弥补亲情?没有机会! 儿子很争气,大学毕业以后工作不错,还结识了条件不错的女友。没多久他们就结婚了,生下了大孙子,隔了两年又追生了二宝。 大孙子出生时,我踌躇满志,主动向儿子儿媳申请帮带孩子。想用隔代亲弥补空缺的母子之情。 没想到,儿子的回复是:“还是我们自己带吧,孩子必须跟在父母身边。” 在别人听来,或许觉得我儿的回答还不错,既说明自己有实力,又不占用老人退休生活。只要我自己知道,这和他的童年经历息息相关。 现在的生活压力,小两口要不靠家庭帮助自己带孩子,谈何容易。 儿子确实在用行动履行自己的诺言,他辞掉了稳妥的工作,自己创业。很幸运的是,他们公司被一家大企业高价收购,他也变成了这家大公司的小股东。 我儿媳妇也很优秀,曾经她在外企的工作,非常让人羡慕。但是为了孩子,她愣是果断辞职回归家庭,而且还把两个孩子都培养得非常自信、优秀。 我真的非常敬佩她。如果当年我也有她这份执着,是不是今天我和儿子的关系,也不会显得这么生分了? 6 学会和过去和解 如今,我和先生每次回到家。儿子和儿媳也会带着孙子来看望我们,节假日他还会抽空,开车带着我们和全家一起出去玩。 可能也是因为亲身经历了:繁忙工作与养育孩子的矛盾,儿子说他逐渐理解了,我们当时的决定。 然而作为母亲,对于错过的本该是母子亲昵的养育时光,我一直无法释怀。它是一个永远解不开的疙瘩。 但是,我现在也不再执意追求解开它了。 因为,我和先生这些年游历各地,通过和不同阶层的人们交流发现: 大多数的人生进度条都不是完美的,一辈子注定会有各种各样的难。但是,尝过酸甜苦辣咸的百味人生,才称得上完整,您觉得呢? # 梦华说事 听了王阿姨的讲述,没想到她看似风光的退休生活背后,也同样有着作为母亲的焦虑和不甘。所幸她也在学习和这段无法弥补的遗憾和解,希望她早日走出纠结。 这样的例子其实我身边也有,年轻时忙于事业,疏于亲子沟通,等孩子大了想弥补亲情,却发现为时已晚。 部分孩子却不如王阿姨的孩子那么幸运,而是因为母爱缺失而导致性格畸形,走向歧途。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专家李玫瑾老师,一直主张父母尽可能在孩子12岁前陪伴孩子成长,她认为: 现在的生活节奏,陪伴孩子的要求更高也更难了。真心希望父母们珍惜短暂的亲子时光,不为彼此的人生留下遗憾。 如果您喜欢今天的故事 点“在看”(右下方小花),和点赞(戳右下方小手)鼓励鼓励我们吧! 点“在看”给我一朵小花吧 |
|
来自: 新用户1639AMI5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