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低层次家庭,喜欢不停“讲道理”,而高层次家庭,会做3这件事

 冠123 2022-11-14
原创2022-11-11 08:02·每日蒙台梭利

跟孩子讲道理,他就是不听怎么办?

我相信,这是很多家长都曾困扰而又无奈的事情。

一句话跟孩子说了八百遍,他就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

无论你怎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孩子就是不听。

我想,这是为人父母最为挫败的时刻。

为什么道理讲了无数遍,还是一点效果都没有?

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过,世上最没有用的三种教育方法就是: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

面对一个充满了生命活力的孩子,太多的道理,只会吞噬他的童真。

孩子认识世界的方式,就是通过最直接的感官接触来完成;

而大人所讲的那些所谓道理,对孩子而言是最无趣的。

教育,从来不是一个讲道理的过程,而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不是说通过讲道理就能让孩子明白道理。

考虑的角度不一样,看待的问题不一样,成人所讲的道理,自然对孩子没有用。

低层次家庭,喜欢不停“讲道理”,而高层次家庭,会做这3件事!

一、最好的教育,不骄纵不惩罚

很多家长说,讲道理没有用,但又不能不讲,总不能放任孩子不管吧。

孩子需要管教,但要讲究方法,只有在爱的规矩和约束下,孩子才能慢慢长成父母想要的样子。

有人说:“懂规矩,是孩子成才的第一步。”

我们生活在一个秩序与规则的社会中,教会孩子守规矩,显得尤其重要。

教育孩子不仅要有温度,更要有尺度。

蒙台梭利教育理念告诉我们,父母可以友善而坚定的无条件爱着孩子,但不能以“爱”之名去骄纵他。

无规矩不成方圆,让孩子从小就养成守规矩的习惯,更能磨砺他的心志,有助于孩子的成才。

1、孩子任性妄为,不惯

每个孩子都有任性、耍赖的时候,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经的阶段。

面对孩子的无理取闹,很多父母刚开始的时候会坚持原则,但看着孩子越哭越心软,最后让步妥协。

不满足就耍赖、哭闹,生活中有太多的孩子尝到了通过“哭闹”争取到“福利”,于是频频用出绝招“要挟”父母。

教育孩子,父母一定要有原则。

不能总是对孩子妥协,你妥协的次数多了,会让孩子形成错误的判断,即只要坚持哭闹下去,总能得到我想要的。

凡事皆有限度,过犹不及,在教育上,亦是如此。

我们可以偶尔宠溺一下孩子,但不能总是放任他的任性,该管教的时候就要管教。

2、孩子没有规矩,不惯

教育孩子,一定要趁早。老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所以,一定要在父母管教孩子有效期内教育孩子。

6岁前若不给孩子立规矩,再好的教育都是无用的。

立规矩,就是帮助孩子建立规则意识。

即让孩子明白规则就是界限,知道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

孩子闯了祸,你包庇纵容;孩子犯了错,你不以为然;孩子有了坏习惯,你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就这样,孩子在父母一次又一次纵容下,被宠坏了。

玩游戏、逃学、乱花钱,孩子长大之后,父母会发现,再也管不了孩子。

3-6岁是给孩子立规矩的关键期,这个时期如果没有给孩子建立规矩,6岁之后再开始立规矩,将会非常困难,孩子家长都痛苦。

最好的教育方式,既不惩罚孩子,也不骄纵他。

让他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培养出自律、责任感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放手而不撒手,孩子才能成大器

高尔基说:“爱孩子,那是连母鸡也会做的事,而真正教育他们则是一件大事。”

当我们打着“爱”的旗号,溺爱、包办孩子的时候,不仅自己十分辛苦,也在不知不觉中剥夺孩子学习独立、自理的机会。

父母爱孩子,本是最美好的感情。

只是,很多时候,父母爱得太深、爱得太急,恨不得为孩子铺好一生的道路,让他一步走完。

却忘记了,宽容过头是纵容,宠爱过头是溺爱。

有远见的父母,懂得在该严管的时候严管,让孩子懂得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在该放手的时候舍得放手,让孩子去尝试,去体验,去锻炼。

1、孩子能做的事情自己做

蒙台梭利博士有一句经典的名言:我听了,就忘记了;我看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

凡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家长就要忍住不要帮忙,让孩子自己去做。

勤于帮孩子做事,甚至包办,孩子就会有依赖和被动性,而责任心也无从培养。

请帮助我独立完成”,这是每个孩子天性的内在要求。

蒙台梭利博士说,“永远别去帮一个孩子,做他自己觉得能搞定的事情。”

如果你去参观过蒙氏幼儿园,就会发现教室里有很多类似“过家家”一样的教具,倒水的、切的、剪的、扫地的等等,家庭中常见的很多生活物品,都能在教室中发现。

这些工作材料都是按照孩子使用的大小尺寸而定制,微缩到适合孩子方便使用。

孩子通过自己独立做事情,掌握了抓、捏、剪、穿脱衣服、擦桌子等基本的自理能力。

这就是孩子们所说的“蒙氏工作”,蒙氏教育就是这样一个“”的过程,放手让孩子自己做,孩子才会成长。

2、孩子可以自己做的选择要鼓励

有时候,孩子没有主见,缺乏自主性,主要的原因在于家长太过“能干”。

什么事情都替孩子计划好,小到日常穿什么衣服、吃什么零食,大到报辅导班、兴趣班,完全由家长一手操控。

不少家长怕孩子选择错误,走一些弯路,替孩子做打算,本意是好的。

但路毕竟还得靠孩子自己来走,家长应主动给孩子选择的权利,并告诉孩子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只要孩子选择的大方向没有原则性的错误,家长应当适当放手,给孩子选择的权利和自由。

三、舍得用孩子,才能成就他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博士指出:

教育孩子的最高目标,就是要让孩子能够自立,无论在精神上、物质上都毋须依赖父母,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负责。

爱孩子,就要让他做自己该做的事,并引导他参与到家庭事务当中。

家长要多创造条件,让孩子有表现的机会,舍得使用孩子,而且孩子在“被使用”的时候也会有成就感。

1、安排孩子做家务

家务劳动是“生活的小百科全书”。

孩子在家务劳动中,不仅能学到的知识,还能锻炼他的四肢,手指更灵活。

会做家务的孩子,往往独立性、自理能力更强。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儿童最早是通过动作来发展思维的,越喜欢动手越有利于大脑的发育。

孩子在做家务的过程中,会有二指捏、手指抓、双手掰等精细动作,不仅让孩子的手部肌肉力量得到发展,也会锻炼其手眼协调能力。

2、把“爱”藏起来,给孩子爱他人的机会

真正爱孩子的父母,要学会在孩子面前表现得“弱”一点,把你的爱“藏”起来,多给孩子一点爱他人的机会。

记得有一次晚上睡前想洗脚,我让果爸帮我接水,他正忙于手头的事情,随口回了一句“我现在没空,你自己来吧!”

我也没在意,去忙别的事情了。一会果宝跑过来说“妈妈,我们一起洗脚吧。”

刚想去拿盘子接水,走到卫生间一看,两个小板凳已经放好,洗脚盆里也有了水。

当时那个感动呀,说了一句“有个女儿真好啊!”

没想到就这样一句话,却是对果宝莫大的鼓励,每到晚上临睡前,她总是提前摆好小板凳,接好水和我一起泡脚。

孩子的转变,让我明白:

父母要适当把你的爱“藏”起来,创造更多机会,让孩子来爱你。

“只知怜惜孩子,不舍得使用孩子”,这是当今父母爱孩子最大的误区。

实际上,爱孩子,就要舍得“用孩子”。

一个孩子被大人使用和需要时,才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进而感悟到一种深深的爱意,并且产生强烈的责任感。

蒙台梭利博士说:“我们对孩子所做的一切,都会开花结果,不仅影响他一生,也决定他一生。”

教育孩子,父母真的是有有效期的。

当我们能抛去讲道理,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不骄纵肯放手勤使用,孩子才能变得更加优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