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栏 | 韩博,无需定义的潇洒

 置身于宁静 2022-11-14

贡布里希:“没有艺术这种东西,只有艺术家。”如果说艺术必须是高于真实的假象,那么能不能透过关乎本质的形式,去接触到焕发活力、生命力的艺术家本人,并使二者互为充分的补充?自2014年起,“左文右画”就成了《CEO生活》《CEO行家》这两本杂志的常驻专栏,每期介绍一位艺术家,揭开种种融合、畸变、纪实背后,自然人的异托邦想象,对产业、自由的话语叙事的颠覆,对黄金世界人文景观的憧憬。在我们的努力下,高孝午、陆蓉之、林谷芳等都为读者打开了一扇了解艺术的明窗,而这一期我们的主角是诗人韩博。

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音频

图片

原文载《CEO生活》2017年12月号第62-67页

图片

图片

和韩博约在申报馆见面,报馆旧址现在已是一家西餐厅,名字很新闻范儿——THE PRESS。推门进去,韩博早早到了,背对临街的大玻璃窗,在长条沙发上坐着,看一本书,如一尊安静蓄势的雕塑。

“人与人的相遇,只是全然测不准的偶然。”记得那回初见韩博,是一同去参加《文画投资》的节目,在财经直播平台聊艺术与刻奇的话题,诡谲得理直气壮,一似不期而至的鱼鳞状高积云。赶往演播棚的出租车上,高架拥堵,他将旅行箱横放在身侧,调侃自己周末是推销员,明天还要到北京的单向空间,做两本新书《与酒神同行》《涂鸦与圣像:异托邦城市简史》的见面会。

图片▲  左起:诗人韩博、出品人墨香、画家张玉瀛、

艺术评论员董熙良、艺术策展人一榛

因为现在的线下活动,组织方会架设摄像机,全程直播,他便怀疑地问我:“你说直播真的会有人看吗?”虚无近在咫尺,我一时慌不择言,薄弱的劝慰。写作是无路可走的开荒,开了之后再被野草覆盖,但文化……文化不就是做给可能会看到的人?

那一期《文画投资》,镜头里的韩博没有滔滔不绝,连开场白都表现得点到即止:“我是韩博,我是一个诗人,我也是一个旅行作家,我也画画,我曾经是一个媒体人,我觉得很难定义自己。”非常低调,明明圈内颇有名气,是美国爱荷华大学的荣誉作家,获得过刘丽安诗歌奖(1988年)、诗东西PEW诗歌奖(2012年),他依旧选择不过分显山露水,即使洞察到的比你多好几倍,也不会亟亟兜售任何强硬的主意。偶尔甩出的精湛立场,像水鸟掠过湖面,只是带起一点涟漪。这样一种半打开的状态,能否理解成自然而然地等待,好比维特根斯坦说的:“门上挂一把锁,只有那些能打开它的人注意到它,其他的人则不会引起注意”,公然将内心的交互表达留给开明好奇的态度、高山流水的知音?在展开正式的访谈前,得承认,韩博之于我,是一个完整的斯芬克斯之谜。

图片

这其实是一个共识

访谈需要不断地接传球,和对手的配合至关重要。没有预先的套路,没有角色的限定,我甚至都不曾透露几个核心问题,以防收到一张深思熟虑的答卷,失去聊天的乐趣,口语独特的节奏感。或许,在韩博看来,我展现了非同寻常的业余,目的性语焉不详,但为了规避刻意拔高、装模作样,有必要迎向即兴的未知。摆脱了因袭陈套的动荡的不安,恰恰证明我们正在经历的全是崭新的。这是一次默契度的考验。

速问速答的环节,韩博相当坦率。被封为“酒徒”的他,乐于享受生活,旅行途中,每到一处,总要找家称心如意的酒吧,跟当地的艺术家朋友聊聊,加深文化了解。他告诉我,别信酒精会调动创作灵感的鬼话,喝酒不过是生活的习惯,不要赋予它太多神秘的增值。要不是我多嘴问了一句,恐怕很难相信,《与酒神同行》的作者,没有想象中那么多的感性、迷醉,反而在清醒地祛魅。我瞄了瞄餐桌,疑心一切都是美式咖啡的提神效果。

图片

随着谈话的持续,我渐渐相信眼前的韩博更加真实、有趣。在自媒体卖货、买粉都见怪不怪的时代,他会好奇,居然还有要听写作课的编辑部,为一探究竟,他打定主意去给人家讲讲“如何卸掉自我审查”。我呢比较幸运,有机会一对一亲聆干货。诸如:写一篇文章,当然要用到逻辑理性,列个提纲计划什么的,但更重要的是非理性的创造,不然你完全知道结果,这和工作有什么区别;绘画也是这样,开始先打个草稿,但不能完全照着来,随性的败笔,换个角度看,会是神来之笔也说不定。讲到关键处,韩博会顿一下:“这其实是一个共识。”

身为一名舞台剧的编导,韩博倾向于创作设定比较弱的剧本,道具也尽可能地少,给演员更多自由表现的空间。至于依赖数据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韩博表示,微软小冰写的那些诗,谈不上有多惊艳,它学习的对象水准不高,甄选参考样本的人没独到的眼光。既然意外所带来的创作红利,得有基础训练作支撑,我便请教韩博,从他的经验来看,绘画创作应该更关注线条还是色彩。“油画(paintings)和线稿(drawings)在西方是不同的门类,后者受到追捧要更晚一些,但绘画创作其实更应该考虑成型作品与展出空间的关系……所以你看尺幅很小的画,布置得好,就能有很强的吸引力。”

图片

■ 写作是最快乐的事

“写作是最快乐的事了。”说这话的时候,韩博躯干往后靠,寻求一个更舒服的坐姿,脸上绽开笑容,轻松友善的声音会让你有种确信:即便是世上最漫长孤独的写作,也富含着惊人的生趣,能够支撑你往下写的,不可能是愉悦以外的情绪。

如今,有个奇怪的现象:如今这文字国际主义的时代,文学变得越来越私人化,越来越内向,很多作者,随着岁数的增长,不过从年少的倔强变成了中年的迷惘和虚妄。韩博绝非那样,对于保温杯式的中年危机,他完全没有共鸣。从他的诗文里,看不到泛滥的自哀自矜,更不存在竭尽才智、写无可写的担忧。

韩博的写作,不提倡勉强。与其为了炮制鸿篇巨制而硬凑,他宁愿自然地搁笔。要是写得短了,就会尤其注意语词。问他,写作动机的乐趣,发展到后来,会否让位给词语的乐趣?他的回答相当巧妙,词语自身的繁衍生长,其中自有乐趣,而表情包、流行语的故作狂欢,是快捷的敷衍,是语言的注水,久而久之,势必会冲淡细腻曲折的表达。按我的理解,韩博这番意见不无道理,如果仅仅将词语视作客体,或者以表情包、流行语充当输入法的自动关联,那就根本不会纵容意外,也不会发生文学,不快乐的写作,皆因此而起。

图片

不自由,毋宁死。看鲁迅的时候,知道了《申报》的副刊“自由谈”。与韩博置身申报馆旧址,复旦人众筹的咖啡馆,如同巴黎左岸那样的公共空间,斜对面就是解放日报的写字楼,话题要是绕过新闻,那才真叫遗憾。“中国的新闻写作当然会毁掉一个人。”没料到复旦新闻系出身的韩博这么直接,这或许是体会过失落新闻理想的过来人的心声?他补充道:“新闻写作,在国外属于非虚构写作,是很严肃的文学体裁,并不仅仅是宣传。”主观介入的对事件的感受,更理性的对文化的观察,都会有。

像比尔·布莱森、保罗·索鲁这样的游记作家,是韩博心头所好。新近出版的《与酒神同行》《涂鸦与圣像》也是文化观察,从中能看出韩博的自我期许,虽然离开了媒体行业,在三十余个国家、地区旅行、写作,但他不过是以另一种形式,继续追求新闻独立的价值。

图片

■ 艺术家不需要定义

韩博的思维方式,有点趋向庄子,“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他反感于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对价值判断保持着警惕而敏锐的神经。一贯崇尚酒神精神、认真撒娇的他,要是少见地愤激了,多半在和狭隘的民族主义怄气。

“没有谁是一座孤岛,文明更是如此。”《与酒神同行》的序言,第一句就在传达多元平等、开放大气的文化观。韩博在书中选取了六个文明底色各异的国家——意大利(古典文明与文艺复兴)、波兰(罗马天主教文明)、塞尔维亚(东正教文明)、英国(新教文明)、阿根廷(欧洲文明的“新世界”)、瑞士(“上帝死了”之后,以达达主义为代表的现代文明),以非理性、原始冲动的酒神精神为线索,串联起一部精彩纷呈的世界文化史。

他认同的世界主义是知识界共同体(Republic of Letters)追随狄俄尼索斯的侧影,而不是册封朝贡体系抑或资本主义世界秩序,那两者中的任何一种。东、西方根本不存在对立,整个人类文明是一体的,应该在相互交流中各自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证明了文化中心论的危险,试图将某一民族的信仰、生活样式视为最优型,其实质是自豪感作祟的霸凌行为,因而在各种场合,韩博不止一次地强调,诗词固然是传统,但万不可小家子气了,只有把整个人类的传统都纳入视野,包容差异、尊重个体,中国的艺术潮流方能与国际对接,重现丝绸之路的雄浑气象。

图片

出于好奇,我也问了韩博的写作习惯。他喜欢在火车上写作,欧洲的火车更好。航班要是没有延误,飞机上的环境也是不错的选择。以为他会有手稿,但他坦言自己不会使用卡片和铅笔,因为电脑确实方便,利于反复的修改,做一些备忘的笔记。看来要是没有辛晓钟先生两次恢复数据,《与酒神同行》《涂鸦与圣像》真的会无缘问世。

追溯起用电脑写稿的开端,韩博说那是在大学,彼时他的兄弟马骅已经参加了社会工作,把电脑留给了他。原本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可以问一下马骅对他诗歌的评价,对他创作的影响,但我觉得这个话题可能有点悲伤,涉及英年早逝的“启蒙者”,只好眼睁睁看着话头在唇边溜走,转而问了一个技术性的问题:“为什么你的诗中有那么多的冒号?”我猜这是一种剧本化的处理。

结果却是和诗歌的音乐性有关。韩博的诗作,冒号的叠加,类似一种对位法的标记,不符合编辑的直觉,就我俩阅读所及,是绝无仅有的个人创造。尽管我追问了一次,还是不能完全理解,哎,又是一个斯芬克斯之谜。

在访谈前,我本想着越俎代庖,帮着韩博定义一下他,回来写着写着,发觉没有必要。诗人、旅行作家也好,戏剧导演、媒体人也罢,都是韩博在不同场合的侧面。他本人没有身份焦虑,就是在给人介绍时有点犯难,不过这又什么关系,大方承认这种难处,即是敞亮的表现。对韩博来说,身份可能还会在今后不断延展。他是一个艺术家,能够游刃有余地切换,具备无需定义的潇洒。

图片

左文右画致力于孵化艺术家的创作,推广艺术品的投资,现已推出《左文右画》人文系列短片、《文画投资》艺术直播节目,并与点掌财经阿牛直播、喜马拉雅FM、CCTV快客传媒达成战略合作,希望能把幕后的艺术家带到台前,将中国的艺术家领向世界。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