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打喷嚏

 闲之寻味 2022-11-14

连连打喷嚏,不一定是感冒,看古今中外的喷嚏文化

连打几个喷嚏,旁边总会有人说:“嘿,有人想你了!”被别人想是好事啊。可是,西方人却认为连连打喷嚏是倒霉事,旁边的人见状,通常会很同情地说一句:God bless you!(上帝保佑你!)。

打个喷嚏,如此一个微不足道的生理反应,有什么了不得呢?还需要惊动上帝他老人家出马。

广告实力清仓
×

原来,西方人也讲迷信。

一种说法是,中世纪欧洲黑死病泛滥时,打喷嚏是一大症状,如果某人“阿嚏”连连,周围人便会陷入惊恐与同情中,只能搬出上帝来安慰这位时日不多的人。

还有一种说法是,他们认为打喷嚏的时候,人的灵魂也会被随之“喷”出来,所以要赶紧念叨一声“上帝”,让他帮忙把灵魂留住。
总之,西方人认为打喷嚏不是好事,需要上帝出马来保佑,这和我们中国人太不一样了。

那么,我国民间认为打喷嚏是有人在想念你,而且“阿嚏”的次数越多,想念的程度就越深。这个说法是怎么来的呢?

打喷嚏这点小事,正史里肯定不会记载。但是,在《诗经》里还确确实实有关于打喷嚏的故事。

《诗经》里有一首名为《终风》的诗,说的是一个女子嫁了个暴虐无常的夫君,丈夫离家而去,妻子“寤言不寐,愿言则嚏”——漫漫长夜无心睡眠,她只好痴痴地想:那冤家最好现在不停地打喷嚏,这样便知道自己在想着他了。

女子抓不住那个风一般的男子,喷嚏便成为她和他之间唯一的联系。因此明知荒谬,她也只能祈祷,愿自己无穷无尽的思念化作他的连连喷嚏,让两颗隔膜已久的心,能有一点儿感应。

打喷嚏,原本是个登不上大雅之堂的举动,可它偏偏出现在了被尊为“经”的儒家典籍中。

那后来的文人骚客们,也就堂而皇之地把喷嚏写进了诗词歌赋里。

广告超好用的电子画册软件-无需下载-在线免费使用
×

比如,某年的正月初一,苏东坡在外地出差,路过丹阳时,他想家想朋友了,就写了首诗,诗最后两句是:

“白发苍颜谁肯记,晓来频嚏为何人。”——我这糟老头子还有谁惦记啊?可要真无人惦记,我今儿早上怎么喷嚏打个不停呢!

还有黄庭坚,他的朋友即将离去,在告别晚宴上,黄庭坚提笔写诗为友人饯行,其中有两句:“举觞遥酌我,发嚏知见颂。”——以后你喝酒的时候别忘了举个杯,就当远远地给我敬酒了;而我只要一打喷嚏就晓得正被老兄你念叨着呢。

中国人不仅是打了喷嚏后说是有人想自己了,还有人是因为不打喷嚏而埋怨别人不想自己的。

在辛弃疾在与友人唱和的词作《谒金门》中就说:“因甚无个阿鹊地。没工夫说里。”“阿鹊”不是鸟儿,是打喷嚏的拟声词。——我一个喷嚏也没打,难道是你不想我?真没料到,“醉里挑灯看剑”的辛弃疾,也有如此温柔撒娇的一面。

宋朝诗人梅尧臣有一句,“我今斋寝泰坛外,侘傺愿嚏朱颜妻”——他出差的时候希望年轻貌美的夫人在家大打喷嚏,这样便能感知自己的思念。

《笑林广记》里,有个关于打喷嚏的笑话:有个乡下男人,他从城里回家,告诉妻子自己在城里打了无数喷嚏。妻子说:“皆我在家想你之故。”

有一天,这男人挑着二筐粪经过一座摇摇晃晃的小桥时,连连打了好几个喷嚏,搞的他差点儿掉进水里,他随口骂道:这婆娘,就算想我,也不能这样不分场合啊!

看古今中外打喷嚏之事,还是我们的古人最可爱。无论男人女人,该想念就想,想“阿鹊”就“阿鹊”,让身体舒坦,更能让内心美好。
所以,你今天打喷嚏了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