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息是多久(关于古代时间的划分详解)

 clz6198 2022-11-14 发布于江苏

比时辰更小的古代时间单位

一日有十二时辰(一时辰合现代2小时),一时辰有八刻(一刻合现代15分钟),一炷香有五分(一分合现代30秒),一分有六弹指(一弹指合现代5秒),一弹指有十刹那(一刹那合现代0.5秒)。

一息是多久(关于古代时间的划分详解)

· 2022-04-27 17:19:37 · 基金定投

度小满

额度:最高20万

我们在读书时,经常会遇到一些时辰,但是我们可能不太理解对应现代具体是什么时候。下面就带给大家最全的时间表达:一刻钟 : 十五分钟。半个时辰 : 一小时。一个时辰 : 两小时。

我们在读书时,经常会遇到一些时辰,但是我们可能不太理解对应现代具体是什么时候。

下面就带给大家最全的时间表达:

一刻钟 : 十五分钟。半个时辰 : 一小时。

一个时辰 : 两小时。一息 : 约6.4秒。

一壶酒的时间:一个时辰——约两小时。

一餐饭的时间:半个时辰——约一小时。(古人讲究细嚼慢咽,忌狼吞虎咽。)

一炷香的时间:两刻钟——约三十分钟。

一盏茶的时间:一刻钟——约十五分钟。

子时(23点至1点):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中的第一个时辰,鼠在这个时间最活跃。

丑时(1点至3点):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中的第二个时辰,牛在这个时候咀嚼白天没有消化的食物。

寅时(3点至5点):平旦,又名黎明、早晨、日旦等:寅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老虎在此时最凶猛活跃。

卯时(5点至7点):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

辰时(7点至9点):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的时候。相传这是“群龙行雨”的时候。

巳时(9点至11点):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之为“隅中”。蛇在这时候隐蔽在草丛中。

午时(11点至13点):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这时候太阳最猛烈,阳气达到极限,阴气将会产生,而马属于阴类动物。

未时(13点至15点):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羊在这段时间吃草。

申时(15点至17点):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猴子喜欢在这个时候啼叫。

酉时(17点至19点):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鸡於傍晚开始归巢。

戌时(19点至21点):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狗开始守门口。

亥时(21点至23点):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

一息就是一个呼吸,两三秒的时间。一息是四至或五至,相当于70至80次一分钟,一呼一吸谓之息,用一呼一吸作为计算脉率至数的时间单位。一息是一个汉语词汇,出自《法海遗珠》卷二:调匀八十一息。主要有以下几种意义:汉语一呼一吸;形容时间短促;暂停,稍歇,一口气息。

古代时间的表达

一息是多久(关于古代时间的划分详解)

一刻钟 : 十五分钟。半个时辰 : 一小时。

一个时辰 : 两小时。一息 : 约6.4秒。

一壶酒的时间:一个时辰——约两小时。

一餐饭的时间:半个时辰——约一小时。(古人讲究细嚼慢咽,忌狼吞虎咽。)

一炷香的时间:两刻钟——约三十分钟。

一盏茶的时间:一刻钟——约十五分钟。

古人比较精确的计时工具

日晷

日晷,是一种是利用太阳光线投射到物体上形成的影子来量定时间的工具,类似于我们现在的钟表,看上去就是一个放大号的表盘,指针是晷柱的影子,驱动力是地球的自转。

这件东西现在看上去也相当的高级,是我们古人智慧的结晶。

历史上关于日晷文字记载,最早出现在《汉书》,《汉书》里有专门的《日晷书》34卷。虽然文字记载出现在《汉书》,但是古代日晷实际使用的时间至少可以追溯到周朝时期。

在《周礼·春官》中记载:

“冯相一氏:掌十有二岁、十有二月、十有二辰、十日、二十有八星位,辨其叙事,以会天位。冬夏致日,春秋致月,以辨四时之叙。”

在《周礼》的讲述里,说明中国古代早在周朝的时候就基本上已经把一天划分为12个时辰了。而且日晷不只可以单日计时,还可以记录节气和季度。

古代一刻钟是多长时间(古代的一息是多长时间)

《长安十二时辰》里的日晷

那个时候,每一个时辰的名称和我们现在几点几点的说法不一样,它是根据当时人们的作息规律来命名的。

西晋人杜预在《左传》的注释中说,三国以前半夜11点到凌晨1点叫做“夜半”;再过两个时辰,天亮之前公鸡报晓,叫做“鸡鸣”;黎明时分叫做“平旦”;太阳升起的时刻叫做“日出”;吃早饭的时候叫“早食”或者“朝食”。

那个时候的老百姓们一般一天只吃两顿饭,“早食”就是他们吃第一顿饭的时间,第二顿饭就到临傍晚了,叫做“夕食”。

中午的时间叫“隅中”;太阳升到最高,正头顶的当口叫“日中”,是一日之正午;傍晚太阳偏西叫做“日昳”;太阳下山叫做“日入”。而我们现在所说的黄昏,在古时只是指代日落后天色昏昏黄黄的那一段时间,并不指整个夜晚。

李商隐在《登乐游原》里写:“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说的就是这样一段时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