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德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庞大、战况最激烈、伤亡最惨重的战场。 在德国陷入危险境地时,身为盟友国的日本却选择了“作壁上观”。至于日本为何不出手帮助自己的盟友国,需要从日本自身找答案。 早在1938年和1939年,日本和苏联就发生过“张鼓峰事件”的边界冲突和“诺门坎事件”。经过这两次战役,日军自知无法抗衡苏军的装甲集群,而苏联也担忧日军再次从远东进犯。 ![]() 因此,当时苏联在远东驻扎大量的部队,日本也维持了庞大规模的关东军,苏日两国的关系已经足够紧张。苏日双方由于军事物资的紧张,也无意于调动大批军力驻守在此。因此,对于苏军提出中立的和平条约,日本求之不得。 在1941年4月,苏日两国签订了《苏日中立条约》,双方决定互相恪守中立。至此之后,苏日双方一直到1945年的“八月风暴”行动之前,都再没发生过冲突。 对于以利益为基础的国与国之间的交往来说,日本当时最大的利益,固然是苏日之间局势缓和更为有利。所以日本选择在德国与苏联交锋时消极配合,这便使德国在苏联战场陷入被动。 ![]() 此外,当时的美国坚持要求日本必须从中国撤军,并且利用石油禁运逼迫日本就范。尽管当时美国还未直接参战,但已经在背后给了苏联大量援助。如果日本协助德国,那么美日关系将进一步恶化,日本物资匮乏的状况也会进一步加剧。 因此,在1941年9月份德军进攻受阻的时候,日本也只是冷眼旁观。 另外,日本和德国只是纸上的盟国关系。德国为希特勒操控,日本为军部所掌控,两者在二战中只是性质近似的利益体。但在随后的作战策略和路线上,日德的不同道路也让双方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少。日本深陷远东地区无力北上,更没有动力去帮助并没有直接利益关系的德国。 ![]() 最后一点尤为重要。当时,日军已经决定南下攻取东南亚。为此,日本联合舰队不惜于1941年12月偷袭珍珠港,这就直接导致了美国参战。对当时的日军来说,他们在陆上难以与苏军抗衡,但是在海上却自认为不输于美国。 确实,狂妄的日军占据了一时的优势,但也加速了自己的灭亡。 图片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