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唐历史上的人和事:唐祯和唐公沟

 淡味茶原创文艺 2022-11-14 发布于山东

高唐历史上的人和事:

唐祯和唐公沟

文/张堂玉

高唐县城东天齐庙湾有一条流向北方的小河叫“唐公沟”。大家可能要问,为什么叫“唐公沟”呢?唐公是谁呢?那就听我慢慢讲吧!

明朝五品官形象

话说明朝成化八年,馆陶县来了一位知县叫唐祯,是陕西金州人氏。祖上几代家境贫寒,到了父亲这一代才慢慢富裕起来,但也就是个“小康”水平。父亲为改变后代的命运,让唐祯自幼读书、不管家事。在读书的同时父亲因亲身经历、深恶痛绝许多贪官污吏索贿受贿、搜刮民财、罔顾民生的贪腐现象。常常教育唐祯发奋读书致仕成才,当一名亲民爱民、造福一方的好官清官。天顺三年,唐祯考中秀才被推举为贡生进京城国子监(相当于现在的中央党校)深造。天顺八年被任命为馆陶县知县。

馆陶县唐祯新修的县衙

唐祯到任后面对的是一个民生凋敝、城建残破不全的一个穷县城。县衙大门油漆脱落且关闭不严,院墙多处倾倒。大堂门窗残破不全、屋顶漏水。东西廊房及后院配套房屋都已破旧不堪。城内街道脏乱不洁,城墙有多处豁口,人畜可自由出入。城门楼已无但城门尚可启闭。唐祯想尽快修缮这些设施但府库中竟无一两现银!无奈何,唐祯只好带头捐出自己的俸银并动员衙役以上文武职官及全县各大富户捐款捐物。一个月后银两筹齐开始动工,唐祯天天到工地亲自指挥督促,不到半年工程全部竣工。崭新的县衙(图一)城墙(图二)城门楼展现在县城老百姓面前。老百姓个个欢呼雀跃,都说馆陶县人有福碰上了一位为民办实事的好官。为此事州、府、布政司(省)也三次对唐祯旌表嘉奖。半年后,朝廷来了圣旨,鉴于唐祯到任后政绩卓著特擢升为高唐知州(官升一级两品,知县七品、知州五品)。临行那天馆陶老百姓扶老携幼跪送路旁依依惜别。


明代馆陶县城平面图

唐祯到高唐后看到州署大院虽然不是很新但设施齐全。城门坚固城门楼高大很有气势,不愧有金高唐”之称。但钟楼北的文庙却因失于修缮有破败之象:大成殿门窗破损,学堂门窗不严,屋顶漏水。回衙后他召集同知(知州副职)学正(掌管教育训导的官员)等官吏,决定尽快修缮文庙。在他亲自督导下,文庙修缮完工焕然一新,高唐的文人和学童们个个拍手叫好。他到任的这一年虽然秋雨连绵下了四五天,但并没造成大的涝灾,总体还是个丰收年。

一天唐祯正在大堂理事,忽听门外有人喊冤,唐祯让衙役唤他进堂询问。原来是一桩强抢民女案。原告为城东胡庄一位农民百姓,他说他年初借了本庄财主某某二十两纹银盖房,许诺秋后偿还本息二十四两银子,双方都立了契约。但没想到遇上了水灾,十亩棉花几乎绝收,无力偿还。借方请求明年偿还,贷方坚决不依竟抢走借方十五岁女儿抵账,请知州老爷作主。唐祯让衙役把那财主传唤到堂质问案情与原告所述事实相符。唐祯听罢一拍惊堂木大声说道:“既然遭遇天灾无力偿还,可等来年偿还,你竟敢藐视王法强抢民女,左右,给我先打二十大板,而后让其把原告之女送回!”被告认罪服判,原告当堂高呼多谢大老爷为小民作主,然后磕头离去。他回到家逢人就说:高唐来了一个为老百姓作主的知州唐清天

没想到第二天一升堂又接手一件与水灾有关的案子。东关有一家佃农租种了一个地主的十亩耕地,双方约定四六分成(地主四成租方六成)。麦收后佃农如数交付了租粮,没想到秋季遭遇水灾颗粒无收,无法兑现秋租。那地主倒也有点绅士风度把租户告到了大堂上。唐祯听完案情就说:“租户遇到天灾无法交租不算违约,应当免除。你是地主你没租出的地遭了灾没收成让谁赔偿?老百姓遭了灾,皇上不但免除灾民的赋税还发给救济粮、赈灾银,难道你不知道吗?”那地主自知理亏撤回诉状磕头离去。

唐祯退堂后觉得有点奇怪,都说今年年景不错,怎么这两桩案子都与水灾有关呢?第二天他就穿便服出城亲自察看。出东门东行约半里地只见大小道路被淹没,胡庄、一里庄成了两座孤岛,周围的庄稼大部被淹没,只有高梁和棒子(玉米)还露着上半截。东关街里也积满了水,整个天齐庙湾已水满四溢,老百姓都趟水出行。

东关的一位白胡子老者对他说,他从小时候记事起这里每逢雨季就被淹,多任州官来看过都说不好治理,劝他们迁往别处生息。他返回城内登上东关城门楼向远处瞭望,见虽然积水严重但面积并不大,像一个大水盆只是中间有水,周边的三里庄、祁寨、芦五里、皇殿都没被淹。下了城门他又骑马出南门到水灾周边村庄察看,发现高唐的地势是南高北低(马颊河、徒骇河及境内河流都是由南向北流)。于是他决定从天齐庙湾北岸挖一条排水沟将积水引向四十里外的马颊河彻底解决水患。初步设计河沟上宽一丈五,底宽八尺,深六尺,长四十里。大约需五千人干两个月才能完工。这个计划经与其他官员协商都交口称赞同意施工。但工程浩大耗银不菲,州署财政难以承受。让州署官员捐一部分银两也只是杯水车薪。

唐祯就打算以向城内商户、乡间富户暂借资金分批偿还的方式筹集工程款。听说知州要根治水患暂借资金,社会名流各界绅士及普通老百姓都热烈响应纷纷向州署衙门送钱,不到十天工程款就凑齐了。当年九月十五开工,经两个多月紧张施工这条小河终于挖成了。到了第二年夏天大雨滂沱下了一天一夜,雨水汇集到天齐庙湾后,像一条长龙浩浩荡荡流向四十里外的马颊河,困惑几百年的水患终于彻底解除了。雨停后,老百姓杀猪宰羊、敲锣打鼓到州署衙门向唐祯报喜,感谢他为民兴利除害并给水沟起了个亲切的名字“唐公沟”,意在千秋万代莫忘唐祯的大恩大德。

自那以后不论多大雨,东关胡庄一带再也没被水淹,老百姓过上了风调雨顺的好日子。但到了五十多年后的嘉靖二年,旧景重现。每到雨季胡庄东关一带又成了一片汪洋。当时的知州王大化也是个亲民爱民很有作为的官员。他通过察访得知唐公沟乃年代久远淤塞变窄变浅造成。当年雨季过后他就亲自筹款督导,亲自指挥唐公沟全线清淤并加宽加深,同时还在河上架设了十几座木桥,完工后水患又解除了。之后的三百多年又清淤好几次。到上世纪六十年代涝灾时,胡庄、东关又陷入汪洋之中,出行就要乘筏子。大水退去后,县委县政府决定加深加宽唐公沟,李佩明县长请缨挂帅任总指挥。经全体民工早起晚睡紧张施工两个月,终于竣工了。竣工后的唐公沟上宽五十米,底宽三十米,深六米,河上还建起了十几座水泥桥,成了名符其实的一条河。但高唐人仍亲切地称它为“唐公沟直到今天。

原先都认为沟已改成河,排洪能力成倍提高,应该能受益百年。谁知五十多年后的2015年历史上的水患卷水重来,不过这次淹没的不是庄稼而是福源大市场、福源路西段的道路和沿街商铺。最近几年不光福源路,城区各主要街道每逢大雨几乎都有积水。2018年我曾写了一首打油诗记录了当时场景:

都说水城是东昌,
而今夺冠是高唐。
大街小巷水没膝,
弃车登船大市场。

其水患重来的原因大概有三条,一是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县城规模迅速扩大,排洪设施没有同步配套。二是天齐庙湾被填平建为小区和广场,失去了缓冲洪水的蓄水池。三是作为城区主要排水沟的官道沟和唐公沟被封闭成了地下暗沟从而导致淤塞不通。

历届县委县政府对福源路水患都很重视,年年疏浚下水道,去年又在东段增设泵站但取效不大。今年县委县政府痛下决心、出大手笔在城区各主要街道,进行大规模雨污分流地下管网建设,旨在彻底解决困扰多年的大难题。盼工程竣工后有个满意的结果。但万一效果不理想,建议仍要效仿古人(大禹、唐祯都是用的疏导法)将官道沟、唐公沟重新打开、清淤疏通,然后将唐公沟全线加深加宽,相信定能一劳永逸解决城区积水难题。
                      游郎油郎写于20221110
特邀作家简介:张堂玉,笔名:草根诗人、游郎油郎。1950年5月生。中医执业医师,大专学历,中共党员。一生喜爱文学,尤喜古体诗词,其诗作曾多次为《高唐州报》所刋用。并多次参加全国性诗词大赛荣获金奖,同时被授予“爱国诗人”称号。著有《高唐老县城》一书。

淡味茶原创文艺微刊第1786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