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毛进军:顽固皮肤瘙痒2方】

 昊晟堂 2022-11-15 发布于山东
毛进军 小白郎中 2022-10-26 20:26 发表于江苏

导读:皮肤瘙痒是常见的不适症状,例如临床常见的神经性皮炎就是以皮肤瘙痒为典型表现。而进入秋季之后,干燥的天气又常使症状更加严重。中医在治疗皮肤病方面具有独特优势,那对于皮肤瘙痒这类症状,哪张经方是首选呢?今天通过一则经典医案,带大家学习。

陈某,男,50岁。2012年9月16日初诊。

主诉:皮肤瘙痒3月余。

病史:项部、双肘部、腰骶部皮肤粗糙、瘙痒剧烈,随情绪波动和食辛辣酒类而加剧。省会多家医院诊为神经性皮炎,遍服中西药及外搽药膏,虽愈而移时又发。求治。

刻诊:项部大椎穴上下如手掌大皮损粗糙,呈苔藓样变,双肘关节外侧各有一约3cm×2cm皮损肥厚,抓痕累积,其余双上肢有散在大小不等的米粒状成片皮损,腰骶部一鸡蛋大皮损粗糙。各处皮损皮色暗红,奇痒难忍,入夜更甚,搔破渗血后痒方稍止。伴心烦急躁,夜不能寐,口渴咽干,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六经脉证辨析:项部大椎穴上下有一块如手掌大粗糙皮损,呈苔藓样变,双肘关节外侧各有一约3cm×2cm皮损肥厚,抓痕累积,双上肢有散在大小不等的米粒状成片皮损,腰骶部有一鸡蛋大粗糙皮损,为阳明外结。

心烦急躁,夜不能寐,奇痒难忍,口渴咽干,舌红少苔,脉弦细数。为阳明热扰上焦,津伤不养。

腰骶部一鸡蛋大粗糙皮损(肌肤甲错),各处皮损皮色暗红,奇痒难忍,入夜更甚,搔破渗血后痒方稍止。为太阴瘀血。 



中医诊断:摄领疮。

六经(病)辨证:阳明太阴合病。

病机:津虚血燥夹瘀。

治疗




1.内服:黄连阿胶汤加味:黄连18g,黄芩10g,阿胶12g,白芍、珍珠母、石决明各30g,白蒺藜、钩藤各20g(皆为中药配方颗粒)。5剂,日1剂,开水冲泡后早晚饭后温服,每次服药时吃煮熟蛋黄1个。

2.《金匮要略》苦参汤合百合洗方加味:苦参150g,百合、地肤子、白鲜皮、黄芩、生地黄各100g,水煎取汁3000mL外洗,日1~2次。皮损处外涂硫黄膏(本院自制升华硫黄30g,基质70g),1日2次。

二诊:9月21日复诊,药后瘙痒稍减,仍急躁眠差,守上方去石决明、钩藤,加生龙骨、炒枣仁各30g,5剂,日1剂,服法同前,外洗、外涂药同前。

三诊:9月27日复诊,药后心烦急躁好转,夜能安睡,瘙痒大减。外洗药停用,内服药去龙骨、珍珠母,加丹参30g、枳壳12g,继服。至10月26日,共服药30剂,瘙痒止,皮损消而告愈。半年后随访未复发。

治疗思路




神经性皮炎,因好发于颈项部,中医称之为摄领疮,以皮肤苔藓样变伴剧烈瘙痒为特征。本病多由风湿热邪蕴肤,或情志内伤,或营血不足,阴血受损,邪热蕴肤,肌肤失养所致。该案患者由情志内伤,郁久化热,热灼津血,致津虚血燥,皮肤不养,故瘙痒难忍,心烦失眠。

病机符合黄连阿胶汤方证病机:热伤津血扰心(上焦)而阳不入阴,故主方用黄连阿胶汤加龙骨、珍珠母等,既镇心安神,又重镇止痒;白蒺藜、钩藤既疏肝解郁,平肝清热,又祛风止痒;酸枣仁养心阴,益心肝之血而安神;丹参活血祛瘀,消癥散结又能安神。

再加之外用百合苦参汤洗方,药能直达病所,清热燥湿,解毒止痒,滋阴润肤。如此内外合治,多管齐下,诸药使血燥得润,皮肤得养,心神得安,瘙痒得止,顽疾得愈。

中医外治法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根据文献记载,外治早于内治。《周礼》《山海经》和《五十二病方》中都有外治法的记载。《黄帝内经》提出的“内者内治,外者外治”之法则,如“桂心渍酒以熨寒痹”,为外治法的发展确立了理论基础。

《伤寒杂病论》丰富和发展了外治法的内容,所列举诸法有证有法,治疗齐备。其中,很多方法于此以前的古籍中未见记载。故清代外治大师吴师机将其誉为“外治之祖”。

目前药物的毒副作用愈来愈显,药源性疾病与日俱增,人类要求安全有效的养生保健、防病治病的方法,故内病外治法应运而起,受到医者和大众的欢迎。尤其是近几年的“冬病夏治”和各种“贴敷”疗法非常火爆,上至三甲医院,下至各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站、诊所,都连年实施,可见其有效性及可操作性强。有关外治法的临床报道,琳琅满目,理论研究不断深入,外治方法也多种多样,剂型改革不断翻新,外治著作层出不穷。

有鉴于此,我们在对《伤寒杂病论》内服方法研究的同时,应大力开展对其外治法的挖掘、整理和应用,使其发扬光大,造福人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