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十六史精选故事369、杨广立大志,要当空前绝后的伟大帝王

 梦想童年594 2022-11-15 发布于江西

提起隋炀帝杨广,人们几乎一致认为,他是大昏君、大暴君、亡国之君,是一个以恶闻名的坏皇帝。杨广死后,他的谥号为“炀”。炀的意思是好色、违礼、虐民、逆天,简直坏到家了。

然而,杨广自己的志向,却是要建立空前绝后的千秋伟业,做一个自古以来无人能及的有为君主,要超过秦始皇、刘邦、汉武帝,甚至还要超过黄帝和唐尧,这真是狂妄的大志。隋炀帝的大志与现实之间,反差实在是太大了。

《隋书》记载,杨广的小名,叫做阿麽。 阿麽 ,是一个佛教用语,是美丽善女的意思,可见杨广长得很漂亮,是一个美男子。史书记载杨广,说他既英俊秀美,又从小就聪明伶俐。

杨广长大以后,性格深沉隐晦,严肃庄重,完全没有皇家子弟那种浮华作风,因而引起朝野注目。杨广喜爱读书,多才多艺,善写诗文。特别是,杨广严于律已,勤俭朴素,不好女色,不爱声乐,孝敬父母,有仁爱之名,而且为平定江南、征服突厥立有大功。杨坚夫妇和文武百官都认为,在杨坚五个儿子当中,杨广出类拔萃,是最优秀的。所以,杨坚废黜了太子杨勇,改立了杨广。

杨坚在遗书中说:“知子莫若父,杨勇悖恶,所以废黜;皇太子广,仁孝著闻,堪成朕志。”可惜,杨坚一世英雄,却被儿子骗了。杨广的这些优秀品质,都是装出来的,他称帝之后,其奢华、好色、暴虐的本性,便暴露无遗了。不过,在他称帝前长达十几年时间内,杨广能够掩饰本性,克制私欲,蒙蔽了所有人的眼睛,可见他心机之重、城府之深,也是很不简单的。

公元604年7月,隋文帝杨坚驾崩,杨广随即在仁寿宫宣布继位,随后迅速平定杨谅叛乱,巩固了自己的统治。杨广终于不用再小心谨慎、刻意表演了,他可以为所欲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杨广把自己的年号定为“大业”,就是要建立千秋万代之伟业的意思。当时的业字,是个繁体字,上部是“苦”,下部是“末”,“大业”拆开读,就是“大苦末”,很不吉利。所以,许多大臣不同意,劝杨广换一个年号。可是,杨广固执已见,甘愿冒着不吉利的风险,坚持使用“大业”这个年号。这个年号,体现了杨广渴望建立千秋大业的雄心壮志和强烈愿望。

《隋书》记载说,杨广的志向,是“轥轹轩唐,奄吞周汉,子孙万代,人莫能窥,振古以来,一君则已”。意思是说,杨广想要建立的大业,是要超过古代的黄帝和唐尧,超过前代周朝和汉朝,同时在后代也无人能及,成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唯一伟大帝王。这志向可真够大的,确实有些狂妄。

杨广想要建立千秋伟业,并不是空口说大话,而是有着很好的基础和条件。隋文帝杨坚经过二十多年的苦心经营,开创了开皇之治。当时,隋朝外无强敌,内无重大隐患,社会稳定,国家富裕,仅众多粮仓里的粮食,就够吃几十年的。那个时候,衡量一个国家强盛的重要指标,是人口。有的史料显示,秦始皇统一全国的时候,人口约三千万,汉朝时期达到五千多万。可是,经过南北朝时期的长期战乱,到隋朝建立之初,全国人口下降为两千多万。经过杨坚二十多年的发展,到杨广称帝的时候,全国人口猛增到四千六百多万。史书说:“户口滋盛,中外仓库,无不盈积”。

有如此好的基础和条件,新的统治者如果明智,采取好的政策,隋朝完全可以继续发展壮大。可是,杨广有着狂妄大志,总想建立无人能及的千秋大业,为此,他好大喜功,急功近利,穷兵黩武,大兴土木,耗尽了国力民力,结果落了个二世而亡的可悲下场。

杨广在登基之初,下发诏令说:“治理国家,关键在于爱护百姓,使人民富裕而有礼教。朕承继帝位,日夜牵挂天下黎民百姓,因国家幅员辽远,朕未得亲临各地,询问民间疾苦,所以,朕决定分头派遣使臣,巡视各地。对孝敬父母、敬爱兄长和信守节义的人,给予表彰;对鳏寡孤独、老年人和患重病的人,给予救济;对声名显著、操行美好和有才能的人,让他们入朝任职;对败坏政事的官吏、危害人民的罪人,予以严惩,并为无辜者申冤。”

杨广的诏令说得很漂亮,俨然是一位仁义爱民的君主。可是,杨广最擅长的,是伪装和表演,从他后来的所作所为来看,完全是与他的诏令背道而驰的。

杨广称帝只有四个月,就驾临洛阳,随即下发诏令,征调成年男子数十万人,挖掘壕沟,加强防卫。壕沟从龙门向东,抵达临清关,越过黄河后,再延伸到到上洛,工程很大。

杨广下令,一边挖壕沟,一边兴建东都洛阳,不到一年时间,一座豪华雄伟的新城便拔地而起。杨坚称帝以后,也建了一座大兴城,可他是分期施工,而且木材石料都用旧的,因而没有劳民伤财。而杨广兴建洛阳城,完全不是这样,所有的建筑材料,都用最好的,还专门从南方五岭一带运来大批奇材异石。杨广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显示出大隋朝的富有、宏伟和气派。修建洛阳城,征调民夫二百多万人,日夜施工。史书说,有一半的民夫累死和病死。

紧接着,杨广下令开挖大运河。杨广修的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前后用了六年时间。大运河有力促进了南北交流和经济发展,发挥作用一千多年,确实是杨广的一大功绩,有人甚至将大运河与大禹治水相媲美。可是,在挖河过程中,征用民夫数百万人,男丁不够用,妇女也被逼上阵,死者达十之五六。开挖大运河,耗尽了国力民力,是隋朝灭亡的重要原因。

与此同时,杨广下令,远征林邑,林邑在今越南的中南部。将军刘方率军南征,经过数月激战,虽然占领了林邑国都,扬了国威,但隋军损失惨重,伤亡过半,刘方也殉国了。

杨广称帝只有短短九个月的时间,就连续做出了挖壕沟、建洛阳、挖运河、征林邑四项大的决策,并立即付诸实施,充分显示了杨广好大喜功、急功近利和不顾百姓死活的执政方式。如此执政,隋朝百姓们就倒大霉了。

此后,杨广一方面穷兵黩武,征服西突厥,打击吐谷浑,震服伊吾,灭掉流求,远征契丹,收服西域,虽然开疆拓土,功绩赫赫,形成“万国来朝”局面,却损耗了大量国力军力。另一方面,他继续大兴土木,挥霍无度。据唐朝史学家胡如雷统计,在杨广统治的前八年间,共修建大型工程二十二项,征用民夫三千多万人次,搞得民不聊生,天怒人怨。这样搞法,即便老子留下的家底再雄厚,也经不起杨广这样的大折腾啊!

从公元612年开始,杨广又集中全国的人力财力,连续三年发动对高句丽的大规模战争。隋朝的国力民力,终于不堪重负,人民活不下去了,纷纷起来造反,隋朝大厦轰然倒塌,当了十四年皇帝的杨广,一命呜呼了。

杨广大折腾,是为了建立个人的千秋大业。可他不知道,建立任何功业,都必须符合人民的利益,而且要依靠人民。像杨广这样,把自己凌驾于人民之上,把民众做为奴隶,不顾百姓死活,最终只能落个身败名裂、遗臭万年的下场。

在杨广搞的大型工程当中,最著名的要算大运河了。请看下一集,苦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运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