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沧州城隍庙记

 赵殿超 2022-11-15 发布于河北

   沧州小南门附近,今新华书店一带,曾有一座大型古建筑群——城隍庙。


    它南北长300米,东西宽约60米。坐北朝南,有两个并排的南大门。

     进门往里走是两条并列的商业巷道,沿街都是商铺。

   从南大门沿着巷道往北走,迎面是一个古色古香的二层木结构古楼。

    沿两条巷道再往北,是一座青砖瓦舍的单层古建筑,这就是城隍庙的班房,供值班人员休息的场所。

    城隍庙最北端正殿就是供奉城隍爷的三层大殿。前后有两尊城隍神像,后面一尊是泥塑的,前面一尊是木制的。

    木制的城隍神像身穿丝绸面料的大红官袍,头戴乌纱帽。按动它腿上的机关,他就可以站起来,两手也能动,两眼也能转。

      在城隍庙背后,对着正殿后门的正上方,悬着一块木匾,上面写着“城隍庙”三个大字,左侧小字写的是戴明说书。

    戴明说是明朝的吏部尚书,著名书画家,沧州人。

  它始建于明朝初年,毁于民国十二年,经历了近六百年的风风雨雨。

         明弘治十七年,知州马奎重修;

              正德八年高夔铸铜为像,

            清乾隆五十九年知州复重建;

             道光五年知州潘国诏重修;

               同治十三年知州戴增福,

            光绪十二年知州骆寿先先后加修;

        光绪十九年乐营管带范天贵、防御                 安营四品府典陈其浚复修。

从中可以看出古人对城隍庙的重视程度。

   那么,城隍庙是个什么东东?古人又为何非常重视它呢?

   提起庙,我们自然会想到宗教。城隍庙同样跟宗教有关,它是道教的产物。

   庙中供奉着城隍神,而不同地方的城隍庙供奉的神都有所不同。他们都是已故名将的化身,肩负着保卫城池的重任。

   在人们心中,城隍神具有保护城内百姓安全的作用。因此,城隍庙作为一种现象遍及全国各地。

   当然,不是所有的城池都拥有城隍庙,只有县级以上的城池才有资格设立城隍庙。

   沧州在明清时期都是州一级的城,所以能够非常荣幸地拥有了它。

   然而,随着时代变迁,那些封建社会的观念被打破,城隍庙也逐渐淡出人们的记忆。

   当时间来到民国十二年,王雁宾、李瑞亭等人呈请县府改建商场。

   需要说明一下,清朝以后沧州的行政级别发生了变化,此时级别已经降低。建国初期,沧州市区曾为沧县的一个镇,称为“沧镇”。

民国十七年,当地县政府又根据需要把商场附近改为中山市场。

解放以后,城隍庙大殿被拆,在原址上建成人民剧院,整个城隍庙被改造成商业街,古建筑群落相继被拆。

如今,经过多次变迁,不要说城隍庙就是改建后的人民剧院都不见了踪影。

  去年的时候,新华书店北边的马路上还有城隍庙遗址的字样,今年也消失不见了。

   在保护古代建筑方面,不得不承认沧州人做得很不够,这给沧州旅游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如今,现存的古建筑得到了保护,而消失的古建筑却再也无法还原。

   作为古文化的一部分,城隍庙文化非常值得人们研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