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唐末,杨公将风水之术由帝王家传播到民间,风水文化的普及历经千年。历朝历代都有精于堪舆的大家,民间高人更是藏龙卧虎。发展到今天,生活中长得稍微秀嫩的山都插满了坟,龙真穴的宝地已经可遇不可求了。好看好点的地我们比作软柿子,难看难点的我们比作硬骨头。到现在,软柿子早就被先人捏完了,能留到现在还没被点的穴位都是硬骨头。要准备啃下硬骨头,则对当代地师的寻龙点穴水平要求将会更高。 风水中的怪地叫硬骨头,曾老师根据多年行山和考察名坟,特分享一下真龙结穴,几种怪穴的类型。 第一种:天隐穴 天隐穴,也叫天穴,此种穴结于高山之处,多结于祖山成仰高形,左右砂手兜护,或开窝或开坪。穴在高处不知穴高,四周山峰星罗列阵层层拱卫。这种穴极贵,对点穴的要求又极高,寻常寻龙点穴技术比较难于把握,当然再难点的穴也难不住高人。这种穴如海丰的仰天海螺,广大十大名坟的通天蜡烛等都有其特性,笔者百家号小视频也有一个杨公留题的仰天海螺的视频。下例是廖公留题的一个仰天海螺,位于祖山,开窝结一芽泡极嫩。顶上神庙镇守,穴位前一处泉眼供寺庙用度,真是一奇穴。 ![]() 廖公留题仰天海螺 第二种:天藏穴 穴有二隐,一种隐于高山,受山神庇护,穴结仰高。二藏于山高林密处,人际罕见处,恰如闺中美女,想见而见不到,这种穴叫天藏穴。天藏穴多结于祖山初落处,或结贴穴星辰,或结六府星,或老树结一芽泡。这种穴藏巧于群山之中,若无龙法真传,在莽莽老龙中,当真一辈子都不会认为那处有穴,又谈何寻龙点穴。这种穴难点在于寻龙,穴多是天花明堂,无水可识别,难以锁定穴场。若有办法找到穴星反而好点,穴位多坦露秀嫩,脉细嫩好抓。例我有发表的三僚曾家名师点的燕子扑梁形,就是祖山初落处,结一横局,抽一细脉结于燕尾,在群山中真不起眼,走到穴前天心十道龙虎朝案样样有情,就连新手也能点准。又本人做一将军上马形也是这种情况,穴结贴穴于老龙,远看绝不会认为里面有地,近看界水分明,穴星贴于少祖,收天部明堂,当真可爱。 ![]() 曾钰盛作品将军上马 第三种:天巧穴 天巧之穴,妙在一个巧字,此种穴多是来龙穿田过峡,节节脉真,到穴却外形丑陋,或结于路边,或结于村镇。穴星大大咧咧暴漏于显眼处,穴位却藏起来不入俗眼,另抛假地迷人双眼,自己却端坐一旁,坐等高人施妙用。这种穴星多是开面抽多条乳,结数个窝,又挂几个角,这也像那也像,抛的假地一个比一个钳口端正,其实无真脉入注,真穴却闪在一侧丑到你不敢相信,细细品味又精气神足越看越美。如董公三扦倪氏就扦了三次才中,廖公也有扦三次的案例都是被天巧穴所欺骗,这种穴最考验地师眼力和细微的操作方法。 第四种:骑龙穴 俗云十个骑龙九个假,剩下一个要大发。骑龙之穴有可骑有不可骑之分别,世人难于分辨可骑和不可骑的条件。又骑龙穴最考验做法和挠减功夫,多插一分煞重,少插一分脱脉,很考验细微功夫。所以大多数骑龙都很难骑住,而要骑成祖地的真是世间少有。如曾从政国师卜的宁都宋氏倒地葫芦形,就是倒骑龙成祖的经典案例。一脉穿田后起两节到头结一窝穴,曾从政国师考虑穴处龙虎不包,穴位侧漏按穴所出必是方外之人,概该龙脱卸煞气,龙脉又喜人,龙真但穴不美。思量再三则舍弃穴位,在于过峡处斩之而做骑龙,成就宋氏之一大祖。这种骑法就是有可骑之条件,而不是见有过脉就斩关插之,那多数是属于九个骑不住之列。 ![]() 曾从政国师扦的倒地葫芦 第五种:平洋穴 平洋之穴多数有载,所谓平洋一凸值千金,问题是不是处处都有凸给你寻,很多地局只微微凸起,来山去水微微茫茫,肉眼难辨按书上所记实难于操作。以至于很多师父认为平洋穴法用山地寻龙点穴技术无用。实际上平洋和山地之法都是一样,区别是山地可观,平洋不可观的区别。但龙脉的运行法则是一样的,水永远往低处流,观山而知水,观水同样知山,只是更加考验眼力而已。
|
|
来自: 新t0pnlnteyiri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