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建瓴汤治疗中风60例

 仁哥文档 2022-11-15 发布于湖南

宋志超 李国威 王佩 王翠 寇少杰 邓钰杰 

导师韩祖成(陕西中医学院)

中风是一类突然发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类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及复发率。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流行病学调查,我国脑血管病发病率及死亡率居世界较高位。据国家卫生部统计,我国脑血管病发病率为217/10万,现有脑卒中患者600万左右。我们临床实践中采用建瓴汤治疗中风60例取得疗效,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120例患者均为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我科住院及门诊病人,全部病例均经CT或MRI证实有不同程度的脑出血或脑梗死。

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男41例,女19例;年龄最大75岁,最小35岁,平均62.0岁;脑出血24例,脑梗死36例;对照组60例,男41例,女19例;年龄最大76岁,最小38岁,平均64.6岁;脑出血21例,脑梗死39例;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病情分布上均无统计学差异 (P>0.005),具有可比性。

中医诊断 

参照《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均属中风病之中经络或中脏腑;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

西医诊断 

参照《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及《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程度评分标准(NDS)与临床疗效评定标准》[s]。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低盐低脂饮食。对照组根据病情给予相应的基础治疗,给予脱水降颅压、降血压、维持水电平衡、脑保护剂、营养神经、溶栓及抗凝剂、抗感染等,兼有糖尿病者予降糖治疗,兼有冠心病者予扩冠及对症治疗。

治疗组给予建瓴汤:生怀山药、怀牛膝各30g,生赭石24g,生龙骨、生牡蛎、生怀地黄各18g,生杭白芍、柏子仁各12g。

若气逆饮水呛咳者可加紫石英、桂枝平冲降逆;

若大便不通者可增加代赭石用量,亦可酌情加入大黄;

如大便不实者去代赭石,加建莲子(去心)9g;

若兼有表证内蕴有热者可加石膏15g;若脾胃虚弱者加鸡内金30g;

若兼有痰热者加栝楼、胆南星、枳实;

若兼有神志不清者加菖蒲、郁金;

若瘀滞较重者可加丹参、桃仁等。

上方每日1剂,用水煎取300mL,每次150mL,2次/d,早、晚饭后口服。10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

疗效标准 

根据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标准(NDS)与临床疗效评定标准”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结果进行评分。

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按总积分值进行评定:最高分值45分,最低分值0分。通过总积分值对患者病情进行分级:0~15分为轻型,16~30分为中型,31~45分为重型。

治疗结束时对患者病残程度进行评定。将其病残程度分为7级:0级能恢复正常工作或可以操持家务;1级生活可以自理,部分工作可完成;2级大部分独立生活,小部分需要他人帮助;3级部分生活可以自理,大部分需要帮助:4级可以独立行走,但需人随时照料:5级卧床、能坐,各项生活需人照料;6级卧床、有部分意识,可喂食;7级植物状态。评定方程=(治疗前积分 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

将NDS评分结合患者残疾程度分级综合评定疗效:基本痊愈NDS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为0级,能恢复工作或操持家务;显著进步NDS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1~3级,日常生活基本自理;进步NDS评分减少18%~15%,可以独立行走,但需人照料:无变化NDS评分减少17左右,患者症状体征无改善;恶化NDS评分减少或增加18%以上,患者的症状体征加重;死亡。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X检验。计量资料用:检验。 

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讨 论 

建瓴汤为清末名医张锡纯治疗脑充血病肝阳上亢证之验方,为经典名方镇肝熄风汤的原形。《金匮要略》有风引汤除热痫、风瘫,盖瘫以热名,明其病因热而得,其证与脑充血证相仿,且方中均重用赭石、龙骨、牡蛎,若有加石膏之时,实乃窃师仲景风引汤之义。方中怀山药培土生金,克妄动之木;怀牛膝引充塞脑络之气血下行;生赭石质重坠下行,平冲降逆,引火走下,能降胃平肝镇冲气,其下行之力,又善通大便燥结而毫无开破之弊。大便不通,则胃气不降,而肝火上升、冲气上逆,又多因胃气不降而增剧;生龙骨、牡蛎平肝熄风;张氏重用生赭石、生龙骨、生牡蛎等介石类药物,以平肝、镇逆、降冲、引血下行合张山雷“斯潜阳为急要之良图,潜阳之法,莫如介类为第一良药”之说。生地黄、生杭芍柔肝济阴以敛阳;柏子仁宁心安神。能 安五脏,宁心神、敛心气,涵濡肝木;方中著加人生大黄 去瘀生新,借其沉降之性以泻其热,目疼连脑用之尤 效。如此配伍,上逆之气血如建瓴之水下引,脑充血之证自愈。           

关于选方指征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明确 指出脑充血征兆:

①其脉必弦硬而长,或寸盛尺虚, 大于常脉数倍,而毫无缓和之意。

②其头目时常眩晕 或觉脑中昏愦,多健忘,或常觉痛,或耳聋 目胀。

③胃中时觉有气上冲,阻塞饮食,不能下行,或有气自下焦 上行作呃逆。

④心中常觉烦躁不宁,或心中时发热,或 睡梦中神魂飘荡。

⑤舌胀,言语不利,或口眼歪斜,或 本身似有麻木不遂,或行动不稳,时欲眩仆,或自觉头 重足轻,脚底如踏棉絮。            

上述症状具备①项及② ③④⑤中任意两项即可。

参考文献 

 江杨清.中西医结合内科研究[M].北京:北京出版 社,1997; 10. 程学铭,脑血管疾病[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 社,1993; 杨金生.中风病防治研究[M].北京:中国古籍出版 社。1999;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急症协作组.中凤病诊断与疗效 评定标准[S].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55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率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及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 华神经科杂志,1996,29(1);55-56。

陕西中医2013年第34卷第2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