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针灸临证经验

 昵称1Z7nN02j 2022-11-15 发布于福建

取穴:双侧梁丘、血海、犊鼻、内膝眼、阳陵泉、足三里及阿是穴。

操作手法:患者仰卧位,屈膝,划痕标记穴位,常规消毒;点燃酒精棉球,取0.5mm×25mm钨锰合金细火针,将针身的前中段烧红,疾进疾出,进针深度约5mm,每穴散刺3针;出针后用消毒干棉球重压针眼片刻。操作者嘱患者注意保持局部清洁,避免感染。

疗程:每周2次,治疗6周,共12次。

梅尼埃病是原因不明、以膜迷路积水为主要病理特征的内耳病,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旋转性眩晕、波动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耳鸣和(或)耳胀满感

在临床应用中肾阴亏虚、肾阳亏虚、脾气虚弱多用补法,痰浊中阻、肝阳上亢多用泻法;足三里、晕听区、头窍阴、大椎多用补法,百会、完骨、风池多平补平泻,内关、太冲多用泻法。

治疗方法

疼痛发作期(行经前2d至头痛症状缓解)

“疏肝”主穴:肝俞、期门、合谷、太冲、丝竹空透率谷(患侧)、足临泣、列缺。

辨证配穴:①气滞血瘀证配膈俞、血海;②肝血亏虚证配足三里、气海;③肝火旺盛证配行间、侠溪;④痰湿中阻证配丰隆、阴陵泉。

疼痛缓解期(月经结束至下次行经前3d),“调冲”选穴:气冲、大赫、关元、太溪、三阴交、血海、足三里、肾俞。

操作:患者先取俯卧位,选用0.25mm×50mm一次性无菌针灸针,肝俞、膈俞、肾俞针尖向脊柱方向以45°角斜刺25~35mm,得气后即出针;然后患者取仰卧位,选用0.30mm×75mm一次性无菌针灸针,患侧丝竹空向率谷方向平刺约60mm,得气后施捻转泻法,至患者局部有较强针感;选用0.25mm×25mm一次性无菌针灸针,期门沿肋间隙向外平刺约15mm;余穴常规针刺,留针30min。疼痛发作期,每日针刺1次;疼痛缓解期,隔1~2d针刺1次。每个月经周期为一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调冲疏肝法分期辨证针刺治疗经行头痛,发作期急则治其标,重在疏肝止痛;缓解期缓则治其本,重在调冲理经,标本兼治。

肌肉的退变挛缩会导致相关肌群肌张力代偿性增高,进而牵拉周围软组织、卡压神经而引发疼痛等相关症状。而该挛缩的肌肉常常体现为结节或压痛点,即本研究中寻找的高应力点

患者颈部两侧肌肉力学失衡,根据力线的传导,长此以往必将影响腰椎及两侧肌肉组织的力学平衡。应用针刀对颈腰部挛缩粘连的高应力点进行松解,可以直接解除其对周围肌肉的牵拉,恢复脊柱整体力学平衡。针刀对高张力挛缩肌肉具有较强的松解作用,但在缓解CSR疼痛不适的同时,也会加重肌肉组织局部炎性反应,影响恢复时间。

温针灸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有明确疗效,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与淋巴循环,缓解水肿,修复瘢痕。针刀联合温针灸治疗可行气活血、疏通经络,同时可改善针刀对局部组织的不良影响。

点的治疗采用毫火针直刺病位及反射点,消除或改善局部组织水肿、充血、渗出、黏连等病理变化,解除局部腰痛因素,加快循环和代谢,使受损组织和神经重新恢复,为面、线、体的治疗提供基础。

线的治疗包含背腹部穴位,背部除了包括督脉腧穴外,还包括夹脊穴、膀胱经背俞穴等,而腹部包括任脉、腹募穴等。线的针刺通调督任二脉,疏通足三阴三阳经脉。腰是脊柱活动功能的负荷产生承受者,LDH产生主要就是脊柱的载荷退变所致,

面的治疗强刺激腰部核心肌群起止点,平衡肌肉紧张度,同样具有通调督脉气血,疏通经络,化瘀止痛之功。小针刀通过调节腰部肌群肌力,把腰椎维持在正中协调功能区域,对抗躯干内外负荷,维持整个脊柱的姿势,使LDH患者骨盆和躯干部位肌肉恢复到人体正常功能位,使力量的产生、传递控制在最佳范围。

点、线、面、整体结合治疗针法中西医综合,具有通调督任二脉,疏通阴阳之功。

治疗方法:采用“三位一体”法治疗,包括宣肺通窍针法针刺蝶腭神经节自血疗法

(1)宣肺通窍针法取穴:鼻三针(印堂、上迎香、迎香)、风池、合谷、列缺、足三里、三阴交。操作:患者取仰卧位,采用0.30mm×25mm、0.30mm×40mm一次性无菌针灸针,印堂向下平刺3mm,行捻转平补平泻法,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宜;上迎香、迎香向鼻翼方向与皮肤呈30°角斜刺15~20mm,行捻转泻法,捻转频率约每分钟120次,捻转角度约120°,以患者眼球湿润为度;风池针刺时针尖微向下,向鼻尖方向刺入25mm,行捻转平补平泻法;合谷、列缺、足三里、三阴交均常规针刺25~35mm,予提插平补平泻法,留针30min。隔日1次,每周针刺3次。

(2)针刺蝶腭神经节操作:患者取仰卧位(头偏向针刺对侧),选用0.35mm×55mm一次性无菌针灸针,以颧弓下缘与下颌骨冠状突后缘交界的骨间隙为进针点,针尖朝对侧太阳穴刺入约53mm,针刺过程中患者会出现短暂鼻周放射样感觉,鼻腔自觉通气,得气即出针。出针后按压针孔3min防止血肿,每周针刺单侧1次,双侧交替针刺。

(3)自血疗法操作:患者取仰卧位,医者戴无菌手套,使用5mL一次性注射器和采血针,以肘正中静脉为采血处,抽取静脉血4mL,将静脉血分别注入双侧足三里,每穴注射2mL,出针后按压3min,每周1次。注意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医生操作要迅速,3min内完成,防止血液凝固。

上述疗法治疗10周。

针刺

主穴:耳周五穴,包括患侧耳门、听宫、听会、翳风、听响(耳门上1分凹陷中);

配穴:百会、四神聪、合谷、列缺、中渚、足三里。

操作:患者取坐位,选用0.25mm×25mm一次性毫针,嘱患者张口,听宫直刺,听响、耳门均与皮肤呈60°角向下刺入,听会与皮肤呈60°角向上刺入,翳风向内上刺向外耳道,均快速飞针刺入约5mm,局部有酸麻重胀感为得气,不得气者采用弹法催气,得气后均施捻转补法1min。百会向后平刺10~15mm,四神聪向百会平刺10~15mm,均施捻转平补平泻法1min;列缺向肘部以30°角斜刺10~15mm,施捻转平补平泻法1min;中渚、合谷直刺10~15mm,施捻转补法1min。选用0.25mm×40mm一次性毫针,足三里直刺30~35mm,施捻转提插补法1min。听宫、翳风为一组连接电子针疗仪,连续波,频率2档,强度以患者自觉酸胀感为度,留针30min。

细辛外用

将细辛研成粉末,每次取约1g药粉,小块棉纱包裹,嘱患者每晚入睡前塞入患侧外耳道1/3处,深度1~2cm,以患者自觉辛凉透窜感,不松脱掉出(或用胶带固定)、无不适为度,取仰卧位或侧卧位患耳朝上睡姿,留置8h以上,第2日晨起自行取出。

以上治疗每日1次,每周5次,2周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图文来源中国针灸杂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