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游览上海中山公园

 我的图书馆1m7r 2022-11-15 发布于上海

游记


游览上海中山公园

文、图/墨吟

(2022年11月10)

因龙之梦广场与中山公园相距不远,在老同事吴业林、鲁芳洲夫妇宴请我们后,当天下午,我们顺便游览了中山公园。

上海中山公园由英国人兆丰于1914年兴建,故名兆丰公园,因公园与极司非尔路(今万航渡路)相邻,亦称极司非尔公园。1941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更名中山公园,延续至今。公园以英式风格为主,融合中国园林精华,成为上海保存最完整的一座中西合璧园林。

去年长宁区政府对公园实施改扩建,其最大亮点是拆除公园所有围墙,与周边居民小区融汇一体,同时与已经拆除围墙的华东政法大学无缝衔接,遂使公园面积扩大一倍以上。工程完成后,将形成“六个百年”的全新格局,即百年公园(中山公园)、百年校园(华东政法大学)、百年建筑(思孟堂)、百年公交(20路无轨电车)、百年马路(万航渡路)、百年古树(150岁的梧桐树)。

目前改扩建工程尚在推进中,已完成改扩建的区域于今年9月对外开放,我们算是先睹为快了。

图1:中山公园临时入口


图2:荷池清月(荷花池)


图3:荷池清月留影


此处原为清水浜河道,1937年堆造西山坡时形成池塘。荷花池呈月牙形,背靠西山坡,面对西草坪。“中山公园”四个大字,乃黄杨造型。

图4:英式西草坪


图5:西草坪留影


图6:御花园酒店


图7:弗雷德里克·肖邦雕像


肖邦(1810-1849)是波兰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是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被誉为“浪漫主义钢琴诗人”。

图8:大理石亭


大理石亭建于1935年,建材全部采用大理石,做工精细。亭内原有一对女性雕像,后损毁。上海市政府于1990年9月公布该亭为优秀历史建筑,1997年,一对女性雕像用汉白玉按原样重雕。

图9:大铜钟


图10:大铜钟上的铭文


据史料记载,大铜钟于1865年在美国纽约铸造,1881年运来上海,最初置于公共租界救火会瞭望台,为上海最早的救火鸣钟。1922年移置公园内,供游人观赏。1958年大铜钟失窃,下落不明。现在展示的大铜钟系根据史料仿制。

图11:石雕之一


图12:石雕之二


图13:石雕之三


图14:迎客松


图15:五针松


图16:五针松留影


五针松原产日本,因五叶丛生而得名,尤以针叶短、枝条密者为名贵。其姿态高雅,树形优美,是观赏值很高的树种。

图17:雪松


雪松为常绿乔木,树体挺拔,树形优美,为世界著名观赏树,在印度民间被视为圣树。

图18:罗汉松古树


罗汉松又名罗汉杉、罗汉柏、金钱松、仙柏,产于江苏、浙江、福建、安徽、江西、湖南、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等省区,树冠为卵形,叶条状披针形,雌雄异株。

图19:香榧古树


香榧为常绿乔木,又名中国榧,主要生长在我国长江以南的浙江、江苏、安徽、江西等地区,树干可高达25米。其树皮可提制栲胶,树木是优良木材,果实香榧子不仅是坚果中珍品,而且是名贵药材,故香榧是世界上稀有的经济树种。

图20:英桐


英桐为落叶乔木,别名英国梧桐、悬铃木、二球悬铃木,是法桐和美桐的杂交品种。其叶片呈卵形至三角形,球果通常二球一串,世界各地多有栽种。

图21:瓶兰花


瓶兰花为半常绿或常绿灌木,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其花形似瓶,香味如兰,是一种高档的观赏树种。

图22:芭蕉


图23:花墅凝香-牡丹亭


图24:洛阳牡丹园花坛


上海长宁区原来是法华镇,明代即以“法华牡丹”驰誉江南,清代又以法华镇“殿春花墅”风靡沪上,“殿春”即牡丹别名。

牡丹亭始建于1916年,初名“中国式凉亭”,用茅草蓬覆盖亭顶。1925年改建为黑瓦覆顶的园亭,1956年在亭前建牡丹园,遂改名为牡丹亭。1996年牡丹园进行扩建,共有大小15个牡丹花坛,并重新修缮牡丹亭。2010年因洛阳与长宁区结为友好城区,对牡丹亭再次重修,并辟洛阳牡丹园花坛。

25:露天音乐台


图26:六角亭


图27:山罅洞天


图28:温圃


图29:小石桥


图30:幽深的小路


待改扩建工程全面竣工,我们定当再次光顾中山公园,以领略其焕然一新之风貌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